李 倩 郭倩倩
(1.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太原 030006;2.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38)
近年來,伴隨社會多元化和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高校圖書館用戶的閱讀心理和行為模式發生較大改變,閱讀活動趨向主動化、社交化和移動化,閱讀需求呈現個性化、多元化特征。然而,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沒有充分了解用戶需求、行為和特點,在實施閱讀推廣時多存在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閱讀推廣的效果。因此,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團隊亟需加深對用戶的了解,以有效提升閱讀推廣效果。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是由高校圖書館主導、職能部門或院系協作,利用其信息資源、設備設施、專業團隊和社會關系等各種條件,通過圖書推薦、講座沙龍研討、競賽評選、征文或書評展覽、圖書捐贈、志愿者活動、閱讀數據報告等形式,將經典熱門圖書、館藏特色資源等篩選內容通過紙質與數字媒介等渠道平臺向高校教師、學生、圖書館員及其他用戶進行宣傳,以期提高用戶的閱讀興趣,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為促進閱讀而開展相關活動。
國外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實踐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如Kotler P,Levy S[1]認為圖書館可以借鑒營銷行業的推廣手段進行組織管理。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英、美、韓、日等國家陸續嘗試開展了一些閱讀推廣活動,如英國愛丁堡的國際圖書節(1983年起)[2]、美國馬里蘭大學建筑學院與圖書館合作開設的介紹建筑類善本書與珍品原件及其他學術資源的“世博會:社會與建筑的歷史”課程[3-4]、韓國江原大學的閱讀效果與能否畢業掛鉤[5]、日本1988年由千葉縣兩位高中教師發起的“A Morning Reading(早讀)”10分鐘閱讀運動[6]等。21世紀初,歐美國家大規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掀起全民閱讀的風潮。國外多所高校圖書館開始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字應用平臺進行閱讀推廣,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7]利用 Facebook 以及博客等的網絡社區對閱讀推廣活動進行宣傳,開展移動閱讀服務,營造共享空間。一些高校與其他相關部門合作來宣傳閱讀推廣活動,如:英國伯明翰大學圖書館服務部聯合圖書信托基金會和基層醫護服務部門發起了“閱讀起跑線”計劃[8]活動;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與谷歌合作[9-10]的推廣活動面向所有社會成員,以向全球用戶免費開放數據庫、開通一對一咨詢服務和移動閱讀服務等形式進行。國外高校圖書館開展的閱讀推廣具有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活動持續時間長久、活動內容與時俱進的特點,但普遍存在資金投入不足、推廣隊伍不完善及推廣活動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閱讀推廣的效果。
我國的閱讀推廣始于20世紀末“知識工程”[11]的實施。2006年,中央宣傳部牽頭發起“全民閱讀”活動[12],令該活動在全國各地得到蓬勃發展。2009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成立[13]。2010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大學生閱讀委員會、閱讀與心理健康委員會工作會議召開,開始將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納入到關注重點之一[14]。各大高校圖書館也紛紛響應“全民閱讀”和大學生閱讀委員會的號召,推出了各種閱讀推廣計劃和措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2008年,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和湖南大學圖書館成為首批獲得全民閱讀示范基地稱號的高校圖書館單位[15]。隨后,“首屆全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大賽”[16]的舉辦和“全國首屆大學生閱讀推廣高峰論壇”[17]的召開極大促進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發展。
表1展現了國內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形式較為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這些活動大都有主題新穎、關注度高、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持續性強、成效顯著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幫助大學生擴大閱讀視野、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接受和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作用。
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對于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熱情正盛,氛圍濃厚且形式多樣內容廣泛。它們利用自身豐富的館藏資源定期列出推薦書目,舉辦經典圖書閱讀活動,且有很多高校圖書館通過網絡以及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閱讀推廣進行了相關研究。但是,很多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范圍局限于校園中,在開展時對所有用戶一概而論,沒有對用戶的類型特征進行細致挖掘,導致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團隊無法針對用戶閱讀需求、行為和特點個性化、精準化地推薦相應資源與服務,從而導致圖書館海量資源與優質服務無法得到充分利用,用戶的閱讀素養得不到有效提升,閱讀推廣效果變差。

表1 國內高校圖書館開展的較為常見的閱讀推廣活動
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不應盲目進行,應著重解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并且遵循一定的步驟和規律進行。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團隊在組織開展閱讀推廣之前有必要先明確用戶類型。
一方面,閱讀推廣實施離不開用戶類型分析。首先,適應“閱讀推廣環境由‘供給主導’轉變為‘需求主導’的趨勢”[31]。當前,知識性社會的大環境拉動了用戶的閱讀需求,閱讀供需中的側重點由圖書館轉向用戶,閱讀推廣環境也從“有什么讀什么”的被動提供即“供給主導”轉向“讀什么找什么”的主動讀取即“需求主導”。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若要長遠發展,需要敏銳地感知到這一變革趨勢,用戶類型劃分提供了這樣的發展契機。其次,可以充分而恰到好處地提升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利用率。針對不同類型的用戶開展閱讀推廣,為用戶提供精準指引和推薦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圖書館與用戶的良性互動,不僅使平時用戶遍尋不得、借閱量低的“冷門”資源和用戶使用較少或者不太了解的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充分發揮其自身價值,而且將資源和服務與真正需要的用戶精準對接,實現閱讀推廣實施的初衷。再者,個性化與“懂你”的閱讀推廣更具有吸引力。針對用戶進行分類,用戶可獲得有針對性、差異化的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推薦,不僅可提升用戶對閱讀推廣活動的體驗好感度,也會大幅提高用戶參與度。
另一方面,用戶類型劃分可提升閱讀推廣的針對性。對用戶進行類型劃分為高校圖書館開展精準化的閱讀推廣提供了靶向目標支持。雖然用戶需求、行為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和偶然性,但是用戶屬性和特征在一定范圍內是確定的。根據“目標用戶群體、受眾群體的實時情境、專業需求和興趣特征[32]”,推薦帶有指向性的用戶所需的設施、資源與服務,實現有限資源的精準推薦及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提升閱讀推廣效果和用戶滿意度,從而達到精準化閱讀推廣的目的。
高校圖書館情境下的用戶類型劃分指的是:通過收集、分析和處理高校圖書館用戶的基本信息、閱讀環境、閱讀行為、閱讀興趣和閱讀評價與反饋等方面的信息,從中提煉并制作多個精煉易懂的用戶特征標簽,將具有相似特征的標簽歸類抽象成形象化標簽集合,用以代表一個用戶類型。基于此,我們以用戶類型劃分所得結論作為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的策略選擇依據。
如圖1所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施策略選擇的基本流程大致可分為用戶類型劃分結果集獲取和差異化實施策略選擇兩大階段。
3.2.1 用戶類型劃分結果集獲取的步驟
圖1的左邊區域反映了從用戶數據到多個用戶類型結果集的數據處理與分析總流程。此階段執行的操作步驟為:①確立分析維度。文章將從高校圖書館用戶的基本信息、閱讀環境、閱讀行為、閱讀興趣和閱讀評價5個維度進行分析。②建立標簽體系。在每個維度下,歸類提煉用戶共性的子類特征,用標志性語言和簡練的關鍵詞描述子特征,形成語義化和短文本化標簽。對這些標簽進行排列組合,建立典型的用戶標簽體系。③形成用戶類型劃分結果集。每一個用戶標簽體系代表一個用戶類型,多個標簽體系的集合構成用戶類型劃分結果集。形成的結果集應進行可視化的展示,同時根據用戶行為動態及時更新、調整、優化,避免交叉、重復。
3.2.2 差異化實施策略選擇的步驟
如圖1所示,本階段主要執行的操作為:對照圖1左側中多個用戶類型劃分結果集,在圖1右側的考慮方向中設置相應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

圖1 用戶類型劃分結果集與相應閱讀推廣實施策略選擇
圖1右側的考慮方向是借鑒《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演化研究》[33]一文得到的。文章在論文原有五大類要素的基礎上增加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組織機構兩大類要素,認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施策略選擇應從閱讀推廣用戶、閱讀推廣方式、閱讀推廣文獻資源、閱讀推廣評價反饋機制、閱讀推廣基礎設施、閱讀推廣組織機構和閱讀推廣人才隊伍等七大方面進行。其中,前四大方面下的策略選擇與設置直接受到用戶類型結果集的影響,而后三大方面下的策略選擇與設置受到用戶類型結果集的間接影響,且更多發揮著基礎性保障作用,與用戶關系較遠。因此,文章重點結合前四大方面討論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施策略選擇的問題。
閱讀推廣團隊可以從用戶的身份、專業、年級等方面來分析抽取用戶基本信息的多個標簽。
用戶的身份大致有教師、學生、館員、其他幾類。其中,教師用戶需要備課、擴充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學生用戶學習內容范圍較為寬泛,涉獵較廣,且隨著專業和年級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閱讀喜好。館員憑借其扎實專業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經驗,為廣大師生提供服務。其他類的人員以行政、后勤工作人員為主,他們工作較為常規,由于占比小,在文章中不予討論。
用戶的專業大致可分為文史哲經管法教藝類和理工農醫類兩方面。其中,第一類專業注重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論寫作能力的培養,知識面要求寬,需要閱讀大量的專業理論書籍和文獻資料。第二類專業的知識點分散、深奧,且需要大量實驗驗證,操作性強,計算量大,要求做到嚴謹與專注。
用戶的年級劃分以高校學歷和年級分布情況為參考。低年級本科學生雖須面臨新的學習環境,但學業壓力較小,一般對閱讀基礎課程、參考書和較為輕松的文學作品感興趣。高年級本科學生由于課業需求轉向專業方向,可能會更青睞專業書籍、參考資料等文獻資源。研究生研究方向更專一、深入,并有論文發表需求。其中,學術碩士的學習內容理論性和研究性較強,而專業碩士學習內容具有專業性、實踐性、技術性、應用性強的特點。專業碩士學制一般為期2年,第一年進行基礎課程學習,與學術碩士差別不大,而第二年則直接進入到畢業生階段。博士研究生一般在讀期間以完成某一主題的科研任務為主要目標,研究目標范圍較為明確,低年級的研究層次較淺,高年級的研究較為深入。畢業生(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的畢業生)面臨畢業論文寫作壓力以及畢業后深造或就業等多種選擇的問題等境況。
對以上三個方面的標簽相互交叉、綜合,得到典型用戶類型劃分結果有: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等不同類型的教師用戶;低年級文史哲經管法教藝類本科生、低年級理工農醫類本科生、高年級文史哲經管法教藝類未畢業本科生、高年級理工農醫類未畢業本科生、低年級文史哲經管法教藝類碩士研究生、低年級理工農醫類碩士研究生、高年級文史哲經管法教藝類未畢業學術碩士、高年級理工農醫類未畢業學術碩士、文史哲經管法教藝類博士研究生、理工農醫類博士研究生、畢業生等學生用戶;技術館員、行政館員、學科館員等館員用戶。
閱讀推廣團隊可以從閱讀時間、地點、平臺三方面來分析抽取用戶閱讀環境標簽。
可以將高校圖書館用戶的閱讀時間分為學習或工作時間(8:00—12:00和 14:00—18:00)、休息時間(6:00—8:00和12:00—14:00)、晚上綜合時間(18:00—22:00)及其他時間段。在學習或工作時間段,高校圖書館用戶一般在大量系統地閱讀專業課程內容,或者完成科研任務或做實驗,或者查閱與工作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料。在休息時間段,大部分用戶一般閱讀校園活動、當地天氣狀況、時事新聞等資訊類、娛樂休閑類內容。在晚上綜合時間段,用戶則表現出不同的傾向性,本科生、教學型教師和行政等其他工作人員則較多閱讀休閑娛樂性內容,而對研究生用戶(包括博士生)、教學科研型教師和科研型教師而言則在做實驗與進行理論論證,或者研讀文獻資料。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高校圖書館外借業務的發展,高校圖書館用戶的閱讀地點除圖書館之外,也延伸到教室、宿舍等甚至校園之外。在圖書館環境中,用戶往往閱讀知識性或學術性較強的書籍資料、期刊論文以及綜合性文獻資源等;而在教室里,用戶一般更多閱讀與其專業相關的參考書籍、文獻資料等;而在宿舍或家里,氛圍往往比較輕松自在,用戶居多選擇閱讀文學作品、休閑娛樂雜志等內容較為輕松消遣、通俗易懂的讀物。
高校圖書館的實體閱讀平臺為到館用戶提供紙質書籍和館藏數字資源訪問接口。高校圖書館還為用戶搭建了圖書館官網、自運營微信公眾號、微博、APP等互聯網媒體閱讀平臺,以方便館外用戶通過它下載閱讀電子資源。
綜上所述,對以上三個方面的標簽相互交叉、綜合后得到典型類型劃分結果有:學習或工作時間在圖書館閱讀紙質文獻、學習或工作時間在圖書館使用網絡閱讀平臺、學習或工作時間在教室閱讀紙質文獻、學習或工作時間在教室使用圖書館網絡閱讀平臺、休息或綜合時間在宿舍或家里使用網絡閱讀平臺等。
閱讀推廣團隊可以從閱讀行為的深入程度出發,結合文獻的檢索和下載情況、書籍借閱、資源的瀏覽路徑和點擊量、停留時間等標簽進行分析。
在進行深度學習時,用戶一般進行科學研究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專注度高、專業性強、關注點集中,因此文獻資源的檢索、借閱、下載量較大,在資源前停留時間較長,發表的評論多為專業知識問題求助,瀏覽路徑為圖書館實體平臺和官網及其他知識發現網絡平臺。
在進行簡單學習時,用戶學習內容淺顯,無須投入大量精力,因此文獻資源的檢索、借閱、下載量較小,在資源前停留時間較短,發表的評論內容一般是問題討論交流,瀏覽路徑多為圖書館實體平臺和網頁。
在閑游時,用戶的閱讀行為漫無目的,只是用于消遣打發時間,此時,他們的關注主題較為分散,檢索、借閱、下載量小,閱讀時間時長時短,一般不發表評論,瀏覽路徑多為網頁和圖書館實體平臺。
在休閑娛樂時,用戶往往對新聞資訊、娛樂八卦、短視頻等內容感興趣,資源檢索量大,借閱下載量小,在資源前停留時間較短,發表的評論內容一般與閱讀推廣無關,瀏覽路徑一般為網頁閱讀。
綜上所述,得到典型類型劃分結果有:深度學習、簡單學習、閑游、休閑娛樂等。
閱讀推廣團隊可以從用戶的閱讀內容偏好、閱讀方式偏好、閱讀時長偏好等方面進行標簽分析。
在閱讀內容偏好方面,不同的用戶可能分別對相關專業類、文學類、休閑娛樂類等不同內容作品感興趣。這個已在前文中做過相應分析,在此不再贅述。
在閱讀方式偏好方面,可供用戶選擇的閱讀方式有課程教學、視頻、紙質書籍、講座培訓、網頁閱讀等類別。喜歡獨立思考的用戶往往偏愛課程教學、視頻、紙質書籍等單向講解的閱讀方式,而技術性、專業性要求較強或依賴性較強的用戶更喜歡講座培訓等可以交流互動的學習閱讀方式或者網頁閱讀方式,這些方式便于他們對不懂的地方隨時進行查詢,實時答疑解惑。
在閱讀時長偏好方面,用戶平均閱讀時間包括10分鐘以內、10—30分鐘、30—60分鐘、60分鐘以上等類別。分別為這四種用戶打上“急性子”“速讀”“一般”“耐心”的標簽。其中,“急性子”用戶往往受時間限制從事淺閱讀,不會對所閱讀的內容做深入思考,他們偏愛碎片化的直觀總結性內容。“速讀”用戶更偏愛濃縮度高、一語中的的精華內容。“一般”用戶在閱讀時往往具有“定時定量”的特點,即在30—60分鐘內接受一定量的某主題或某知識點的內容,因此,他們可能更偏愛講座、課程等“定時定量”的形式及其內容。而“耐心”用戶往往能靜下心來,進入內容情境,進行深刻的思考閱讀,因而更偏向閱讀篇幅較長、內容更深入的讀物。
綜上所述,對以上三個方面的標簽相互交叉、綜合得到典型類型劃分結果有:喜好新聞資訊類網頁的急性子用戶、喜好休閑娛樂類視頻的急性子用戶、喜好科普自然類網頁的速讀用戶、喜好知識總結類視頻的速讀用戶、喜好技術應用類講座培訓的一般用戶、喜好文學作品類紙質書籍的一般用戶、喜好相關專業類課程的一般用戶、喜好相關專業類紙質書籍的耐心用戶等。
高校圖書館用戶的閱讀評價反饋多以留言、閱讀心得等形式存在。留言包括了紙質意見簿中的意見、BBS評論、主題帖中的用戶回復、問卷填寫內容、用戶給予的贊和喝倒彩等不同形式的內容。留言中既有與閱讀推廣相關的評價,又有不相關評價。留言還包括正面評價、負面評價、中立評價等。有些留言正負色彩并不明顯,而是以提問或問題求助的形式存在。它們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閱讀推廣活動的薄弱之處。閱讀心得往往包含著用戶深思熟慮的總結和正面的評價,從其中能窺見用戶對閱讀推廣活動的滿意度,可信度和可參考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對以上標簽相互交叉、綜合得到典型類型劃分結果有:留言中的正面評論、留言中的負面評論、留言中的閱讀推廣相關問題求助、留言中的表達模糊問題求助、留言中的閱讀推廣無關問題求助、閱讀心得等。
如圖1所示,閱讀推廣團隊可針對用戶基本信息典型類型劃分結果,主要從閱讀推廣體系中的閱讀推廣用戶方面下的“用戶基本屬性摘取”角度制訂相應閱讀推廣策略。“用戶屬性摘取”是指高校圖書館用戶基本信息中摘取身份、專業、年級等基本屬性以確定用戶的不同基本特征。
針對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等不同類型的教師用戶,可以依據其身份的不同,為他們分別選擇舉辦“優秀課程內容”評選活動、科研研討活動與教學技能培訓活動或者學術會議與講座,吸引其參與閱讀,給予他們閱讀推廣課程內容的編輯權限以及相關學科的會議與講座的內容、時間、場地等的信息發布權限;可以依據其專業職責不同為他們分別篩選推薦教育類、專業類或學術研究方法類等方面的閱讀材料。
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用戶,可以依據身份和角色特點,在館內外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如競賽、辯論、講座、宣講會等,吸引他們到館,給予他們對閱讀推廣活動評議反饋的權限;可以依據專業的不同,對文史哲經管法教藝類學生推薦大量的相關閱讀材料和參考資料,輔以實物照片、視頻、音樂等多媒體資料,以及推薦國內外研究熱點和相關會議信息,對理工農醫類學生推薦說明研究理論、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參考資料,以及相似的實驗研究論著、實驗數據和實驗報告,介紹推送國內外研究熱點和相關會議信息等;可以依據年級變化由低到高依次推薦新生心理輔導資料和國內外文學名著、借閱量較高的專業書籍和資料、理論性和研究性較強的學術性論著、職場信息資料等。
針對技術館員、行政館員、學科館員等不同類型的圖書館用戶,可以依據其身份的不同,為他們分別開展業務培訓、管理培訓或者學科思維培訓等活動,向他們開放閱讀推廣內容編輯、發布權限和閱讀推廣活動的用戶參數管理權限;可以依據其專業職責的不同為他們分別推薦圖書館行業閱讀資源、行政管理閱讀資源或專業前沿會議信息和學科資源。
如圖1所示,閱讀推廣團隊可針對用戶閱讀環境典型類型劃分結果,主要從閱讀推廣體系中的閱讀推廣方式大方面下的“閱讀推廣時間、地點、平臺選擇”角度制訂相應閱讀推廣實施策略。
針對學習或工作時間在圖書館閱讀紙質文獻的用戶,閱讀推廣團隊以圖書館為主要活動實體平臺,在圖書館門口、借閱咨詢臺或其他醒目位置設置線下閱讀推廣點;可以在上述時間段于圖書館內舉辦館藏圖書內容問答競賽、辯論、講座、征文等活動吸引用戶。針對學習或工作時間在教室閱讀紙質文獻的用戶,閱讀推廣團隊以教室為主要活動實體平臺,在上述時間段于公共階梯教室舉行研討活動,在教室門口以及教室所在教學樓門口放置宣傳展板吸引用戶參與閱讀。
針對學習或工作時間在圖書館或教室使用圖書館網絡閱讀平臺的用戶,閱讀推廣團隊操作以虛擬網絡平臺為主,可以設置線上閱讀推廣點以不定時舉辦閱讀推廣活動;通過設置“猜你喜歡”內容推薦版塊,即時發現其閱讀興趣,根據用戶閱讀平臺權限為用戶鏈接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可訪問數據庫,根據用戶IP地址為用戶指示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最近館藏實體地點。
針對休息時間或綜合時間在宿舍或家里使用網絡閱讀平臺的用戶,閱讀推廣團隊可以更好地開發和利用互聯網媒體平臺,隨時隨地舉行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的校園活動;以彈窗和鏈接的形式指引用戶閱讀,以滿足用戶娛樂消遣的需求。如果用戶將綜合時間用于學習或者加班,策略選擇與針對本段第一個類型用戶的策略選擇一致。
如圖1所示,閱讀推廣團隊可針對用戶閱讀行為典型類型劃分結果,主要從閱讀推廣體系中的閱讀推廣方式大方面下的“閱讀推廣頁面設置”和“閱讀推廣方法、技術標準制訂”等角度制訂相應閱讀推廣實施策略。
針對進行深度學習的用戶,可以將線上閱讀推廣頁面設置成精簡學術型,以免分散用戶注意力;利用專業軟件通過分析用戶的檢索內容識別用戶關注方向,向用戶推薦圖書館實體平臺、官網及其他知識發現網絡平臺所有的下載、借閱量高的期刊文獻專著等學習資料。
針對進行簡單學習的用戶,可以將線上閱讀推廣頁面設置成簡約文字圖表型,吸引用戶深入學習;從下載量高的紙質書與網頁內容中抽取與用戶閱讀內容相關的圖表或知識總結類等電子資源內容推薦給用戶,利用關鍵詞識別工具依據此類用戶的行為數據制作詞云圖,以便篩選有利于提升閱讀推廣水平的部分。
針對閑游的用戶,閱讀推廣團隊可以將線上閱讀推廣頁面設置成多種主題類型版塊集中陳列型,根據借閱量、下載量較大的閱讀內容編輯標題并歸類至相應主題以供用戶選擇;通過頁面跳轉情況和檢索詞匯等信息關聯分析,采用眼動技術等發掘用戶行為方式、目的與關注點。
針對休閑娛樂的用戶,閱讀推廣團隊可以將線上閱讀推廣頁面設置成休閑娛樂內容滾動展示型,提取每個資訊中的關鍵詞或關鍵圖片作為該資訊的主頁面,短時間內展現大量娛樂資訊供其選擇;向此類用戶推薦熱點新聞和點擊播放量較高的短視頻,利用網頁制作技術編輯篇幅較短、濃縮度高、一語中的的精簡知識休閑類網頁內容供其瀏覽、掃讀。
此外,還可以為上述相同閱讀狀態用戶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同類型用戶間的知識交流與共享。
如圖1所示,閱讀推廣團隊可針對用戶閱讀興趣典型類型劃分結果,主要從閱讀推廣體系中的閱讀推廣文獻資源大方面下的“閱讀推廣內容的篩選推送”角度制訂相應閱讀推廣實施策略。
對于喜好新聞資訊類網頁或娛樂消遣類視頻的“急性子”用戶,閱讀推廣團隊可以挑選平均閱讀時長在10分鐘以內的內容,通過線上閱讀推廣網站和其他多媒體平臺,對前者以頁面主題陳列方式提供較為熱門的、濃縮度高的文字新聞資訊類網頁內容,對后者以滾動頁面展示推薦方式,為其推送點擊量較高的、碎片化的精華視頻內容。
對于喜好技術應用類課程、科普自然類網頁或知識總結類視頻的“速讀”用戶,閱讀推廣團隊可以分別設置 “猜你喜歡”“閱讀社區”“視頻速遞”版塊,在圖書館網絡閱讀平臺上為用戶分別展示平均閱讀時長為10—30分鐘的瀏覽量大和評分較高的技術應用類線上課程、文字圖片相結合的形式多元化和易于記憶的科普自然類網頁、評分高和播放收藏量大的健康有意義的知識總結類視頻內容;可以分別采取通過公告欄宣傳線上閱讀推廣點、熱點話題討論、制作思維導圖和組織答題競賽以及隨機抽獎等方式吸引用戶參與閱讀。
針對喜好技術應用類講座培訓、文學作品類紙質書籍或相關專業類課程的“一般”用戶,閱讀推廣團隊可以分別以邀請名家學者進行技術應用類閱讀內容講座和培訓、發行紙質導讀刊物、分類展示或主動推送選修人數多和反響較好的相關專業類線下課程的方式,推薦平均閱讀時長為30—60分鐘的閱讀內容吸引用戶參與閱讀。
對于喜好相關專業類紙質書籍的“耐心”用戶,閱讀推廣團隊可以發行紙質導讀刊物,利用線下推廣點以專業分類的形式,向用戶宣傳平均閱讀時長為60分鐘以上的篇幅較長、內容更深入的相關專業類書籍,吸引其參與線下閱讀,并邀請相關專業教師對其專業參考書籍、文獻資料等內容進行研讀剖析。
如圖1所示,閱讀推廣團隊可針對用戶閱讀評價反饋典型類型劃分結果,主要從閱讀推廣體系中的閱讀推廣評價反饋機制大方面下的“收集主客體反饋信息,調整閱讀推廣方式、內容”等角度制訂相應閱讀推廣實施策略。
針對用戶留言中的正面評論,閱讀推廣團隊可對用戶做出感謝、肯定、鼓勵等正面反饋,并繼續保持被肯定的部分;針對留言中的負面評論,閱讀推廣團隊可以摘取其中可用的意見或建議,根據自身情況,在能力范圍之內做出調整。閱讀推廣團隊還可以通過評選優質留言、抽獎等活動鼓勵用戶留言,也能為閱讀推廣團隊后期改進提供參考。
對于留言中的閱讀推廣相關問題求助,閱讀推廣團隊應盡可能實時作出反饋,增進與用戶距離,致力解決用戶困惑,并關注用戶的滿意度;對于留言中的表達模糊問題求助,閱讀推廣團隊可以主動與用戶進行交流,激發和引導用戶作出清晰準確的需求表達;對于留言中的閱讀推廣無關問題求助,閱讀推廣團隊可以做出不受理說明或提供相應反饋途徑,將留言傳遞至高校圖書館相關管理部門供其參考。
針對用戶的閱讀心得,閱讀推廣團隊可以通過其所陳述的內容來設計推廣活動要素組合,評比出優質的閱讀心得并將其進行公開展覽以擴大影響并吸引用戶。
此外,閱讀推廣團隊可以設計調查問卷主動收集用戶意見;利用線上推廣點為關注同種資源的用戶群搭建交流平臺,方便用戶共享資源、分享感受;利用關鍵詞識別工具從用戶群發表的評論中篩選有利于提升閱讀推廣水平的部分,用以調整閱讀推廣內容,提升活動的精準化水平;還可以配合智能機器問答技術主動與其溝通交流,引導其表達需求與感受。
文章對國內外閱讀推廣的發展歷程和現狀作了介紹,從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基本信息、用戶閱讀環境、用戶閱讀行為、用戶閱讀興趣和用戶閱讀評價等五個維度數據下的典型用戶類型出發,匹配選擇相應的閱讀推廣實施策略,以為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精準化閱讀推廣提供參考。筆者認為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開展用戶數據的實際處理分析操作以及用戶類型結果的實踐驗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