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根登杰 楊生紅
(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人民醫院 青海 德令哈 817099)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方式,其在老年女性中較為常見。這種骨折情況的發生原因大多數由于外部暴力作用的后果,而且其還很可能會伴有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的損壞[1]。其會導致患者的腕部出現重癥,具有明顯的壓痛感,手部和腕部的活動受到限制,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2]。為探討腕關節鏡輔助下治療復雜橈骨遠端關節內粉碎性骨折的治療效果,選擇50 例患者,均進行掌側鎖定鋼板技術治療,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探討腕關節鏡輔助下治療復雜橈骨遠端關節內粉碎性骨折的術式,具體內容如下。
選擇我院收治的50例復雜橈骨遠端關節內粉碎性骨折患者,納入時間為2017 年5 月—2019 年4 月,所有患者均進行腕關節鏡輔助下掌側鎖定鋼板技術治療。其中男性21 例,女性29 例,年齡在38 歲~62 歲,平均年齡為(49.14±2.58)歲,患者中左側骨折有28 例,右側骨折有22 例,患者的受傷原因有跌傷18 例、高處墜落損傷15 例、交通事故損傷8 例,其他9 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腕關節鏡輔助下掌側鎖定鋼板技術治療,具體的手術如下。使用的器械為施樂輝腕關節鏡,從3 ~4 入路將腕關節鏡置入,對患者的腕關節進行觀察,同時從4 ~5 入路將手術器械置入。使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關節腔進行沖洗,將其中的血腫進行清除,使用抓鉗等工具將關節腔中的碎裂組織進行清除。使用手術工具在腕關節鏡下對患者的骨折情況進行修復,在復原完成后,運用掌側鎖定鋼板技術對骨折進行鎖定,退出相關器械,縫合傷口。
在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詳細的檢查,主要的檢查內容為掌傾角和尺偏角,這兩個角度的正常值分別為(10°~15°)和(21°~25°)。記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為(11.05±0.74)周,掌傾角和尺偏角,治療后的角度恢復正常,且和治療前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
表 患者治療前后的掌傾角和尺偏角對比(±s,°)

表 患者治療前后的掌傾角和尺偏角對比(±s,°)
分組類別 例數 掌傾角 尺偏角治療后 60 11.25±2.35 22.14±3.51治療前 60 9.47±2.64 8.47±1.54 t-46.001 27.625 P-<0.05 <0.05
根據患者的骨折情況,可以將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分為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巴爾通骨折,其中伸直型骨折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骨折方式[3]。老年人群容易受到損傷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群的骨質疏松,較小的外力作用就可能造成其出現骨折[4]。
腕關節鏡是一種微創手術方式,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其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范圍也在增加[5]。將其運用到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治療中,可以在不對患者進行較大的切口就可以完成相關的手術,術中的出血量少,手術對于患者的傷害小。
在使用腕關節鏡手術將患者的骨折情況進行處理和復原,再使用掌側鎖定鋼板技術對復原后的骨折位置進行固定。使用這種手術方式進行手術治療具有以下特點:(1)此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對患者的手術傷害較低;(2)可以在腕關節鏡下進行操作,復原效果較好;(3)內固定效果好。本次結果也顯示在治療后患者的掌傾角和尺偏角都恢復正常,且與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的骨折恢復時間在8 周到15 周之間,平均恢復時間為(11.05±0.74)周。
綜上所述,對復雜橈骨遠端關節內粉碎性骨折進行腕關節鏡輔助下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