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菊華
(湖北省孝感市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小細胞肺癌有著惡性程度高、倍增時間短、病灶轉移早、轉移范圍廣泛以及5 年存活率低等特點,常見為中心型病變,預后較差。小細胞肺癌不管是病理特征與臨床特征,還是在生物學行為上都有一定特殊之處[1]。當前臨床對于小細胞肺癌尚無治愈方法,但是能經有效診斷與防治,控制病情發作和在初期控制病灶擴散或病情惡化。纖維支氣管鏡活檢是臨床診斷肺癌最為常用且有效的檢測方法,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高、患者所受痛苦少等優點[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經纖維支氣管鏡活檢診斷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特選擇我院50 例小細胞肺癌患者予以研究,詳見下文。
將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悶以及痰中帶血等。其中男性患者34 例,女性患者6 例;患者年齡36 ~77 歲,平均年齡(58.8±3.7)歲;有32 例患者有吸煙史。
1.2.1 纖維支氣管鏡活檢 40 例患者均行常規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依據影像學結果觀察病變部位情況,鉗取病變組織予以活檢,需要時用選取刷采集脫落細胞液檢查;用濃度為4%的中性甲醛固定活檢組織,常規脫水后切片,厚度為3 ~4μm,予以HE 染色,脫落細胞液則制備為液基薄片后HE 染色。
1.2.2 免疫組法 運用SP 法,高溫高壓抗原熱修復,予以DAB 顯色,以TTF1、NapsinA、CKpan、CD56、Syn、CgA、P63 以及LCA 為抗體,全部試劑抗體均是即用型單抗,抗體及試劑盒均是福州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嚴格依據試劑盒說明書完成操作。
1.2.3 病理診斷 由兩名資深醫師利用雙盲法光鏡觀察,參照肺腫瘤組織學分類原則進行病理組織與液基薄片細胞學診斷,HE 染色鏡下病理特征為初步診斷,免疫組化檢測作為輔助診斷。
回顧性分析患者纖維支氣管鏡下表現、病理形態特征以及免疫組化檢測結果。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例患者纖維支氣管鏡下表現為管壁癌浸潤、管腔狹窄或阻塞、管壁浸潤并管腔內新生物等直接征象,占85%;6 例患者纖維支氣管鏡下表現為管壁糜爛充血、腫脹及管腔稍微縮小等間接征象,占15%。
患者癌細胞彌漫成片,或以帶狀、巢狀及梁狀排列表現,浸潤性生長,間有菊形團樣結構;細胞大小形態相同,呈圓形或卵圓形,有短梭似燕麥樣,體積較小,細胞質少甚至裸核,細胞核呈圓形、膜薄,核質呈細顆粒狀;染色質廣泛均勻分布,未見明顯核仁,多見核分裂,細胞較易擠壓變形、邊緣模糊,血管可見豐富間質纖維,可見明顯壞死。40 例患者中13 例患者行液基薄片細胞學診斷,其中5 例患者為陽性,形態和組織學類似,癌細胞以單個散在形式存在,以葡萄狀或線狀排列表現,不易發生擠壓變形。
陽性細胞率為10%以上,著色較深屬陽性;陽性細胞率為10%以下,著色較淺屬陰性。見表。

表 患者免疫組化檢測結果分析[n(%)]
小細胞肺癌屬于惡性程度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發展迅速、轉移早、預后不佳,屬中老年男性較為多發,和吸煙有密切關系。臨床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方法和其余肺癌類型有根本性差異,前者對放化療十分敏感,而手術和分子靶向治療能夠有效增加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愈率與存活率,但卻不能作為小細胞肺癌的首選療法[3]。因此在進行臨床治療前必須給與確切病理診斷。
小細胞肺癌大都是中央型肺癌,臨床通過纖維支氣管鏡活檢診斷,可發現腫瘤形態表現為直接征象與間接征象兩種,直接征象有管壁癌浸潤、管腔狹窄或阻塞、管壁浸潤并管腔內新生物等,此次研究多數患者為直接征象,占85%;間接征象有管壁糜爛充血、腫脹及管腔稍微縮小等,此次研究占15%。
小細胞肺癌病理形態為細胞彌漫成片,或以帶狀、巢狀及梁狀排列,呈圓形或卵圓形,體積較小,細胞質少甚至裸核,染色質廣泛均勻分布多見核分裂,細胞較易擠壓變形,可見明顯壞死。小細胞肺癌細胞分化差、形態不成熟。
綜上所述,經纖維支氣管鏡活檢診斷小細胞肺癌臨床病理特征較為特殊,上皮與神經內分泌標記物呈陽性,結合纖維支氣管鏡活檢與免疫組化檢測是小細胞肺癌的有效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