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駿 詹甦 李秀菊 周文捷
(武漢市第八醫院麻醉科 湖北 武漢 430000)
武漢市第八醫院每年行肛周手術萬例余,麻醉方式為骶管阻滯麻醉,其中PPH(痔瘡微創手術)手術約占半數。我科前后五年在骶管阻滯麻醉及術后鎮痛方面不斷嘗試和改進,盡所能解決患者各類肛周術后的疼痛。現觀察分析不同背景劑量左布比卡因用于PPH術后骶管鎮痛的效果,用來減輕患者就醫的不良體驗,推進我院舒適化醫療和無痛病房的進程。
選擇120 例ASA Ⅰ~Ⅱ級,年齡在20 ~60 歲,無心腦血管、肝腎疾病及酗酒、吸毒史,于連續骶管阻滯下行PPH 手術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 例。Ⅰ組男32 例,女28 例,年齡為43.0±11.9歲,體重為70.0±12.3kg。Ⅱ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41.5±10.2 歲,體重為72.8±11.4kg。各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入室,開放靜脈通路,監測生命體征,俯臥位于骶尾部處常規消毒鋪巾,在骶裂孔穿刺成功后,回抽無血無腦脊液,向頭側置入硬膜外導管6cm,回抽無血無腦脊液,予1%利多卡因5 毫升,未出現全脊麻及局麻藥中毒反應,繼續分次注入加強劑量1%利多卡因15 ~20ml,至麻醉效果滿足手術要求。固定硬膜外導管,連接電子鎮痛泵,泵內藥物為0.1%左旋布比卡因150ml(左旋布比卡因150mg 用0.9%生理鹽水稀釋至150ml)。Ⅰ組負荷劑量為0,背景劑量為4ml/h,PCA 按壓劑量4ml,鎖定時間為20min;Ⅱ組負荷劑量為0,背景劑量為7ml/h,PCA 按壓劑量4ml,鎖定時間為20min。
此次術后鎮痛臨床觀察的患者以經過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在自愿配合完成術后鎮痛的前提下隨機分組進行研究。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術后6h、12h 及24hVAS 評分,記錄睡眠狀況(分為良好、一般、差三種)。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隨訪發現,術后6h 左右Ⅰ組有3 例,Ⅱ組有0 例患者因感覺疼痛劇烈,檢查發現系導管脫出所致,而退出研究。Ⅰ組術后各時間點 VAS 評分高于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Ⅰ組、Ⅱ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VAS 評分(±s,分)

表1 Ⅰ組、Ⅱ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VAS 評分(±s,分)
組別 n 6h 12h 24hⅠ60 3.12±0.54 3.21±0.76 2.83±1.12Ⅱ60 1.08±0.26 0.80±0.21 0.71±0.42
睡眠狀況見表2。Ⅱ組良好率高于Ⅰ組,差異顯著(χ2=27.222,P<0.05)。Ⅱ組睡眠狀況優于Ⅰ組。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睡眠狀況[n(%)]
肛周局部神經豐富,痛覺敏感,肛周手術過程中局部組織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損傷,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1],術后創面暴露,神經纖維受外界理化因素反復刺激,造成了肛周手術疼痛的根源。PPH 手術能減少手術后疼痛,這是其重要優點之一,但在其中一部分手術后疼痛的病例中,醫源性肛裂是一個重要原因[2]。PPH 手術過程中伴有手法擴肛或者使用CAD33 環形肛管擴張器擴肛,可能伴有醫源性肛裂,微創痔瘡手術同樣具有肛周手術后疼痛。我院麻醉科行骶管麻醉用以肛周手術,并在麻醉過程中置入硬膜外導管,術后應用連續骶管阻滯,使局部麻醉藥物直接作用肛周所有神經,很大程度上減輕病人疼痛,提高手術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降低術后并發癥減少患者住院天數,增加患者入院舒適度[3],并且對于早期下床活動和功能訓練有很大幫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