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周慧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龍?zhí)夺t(yī)院 廣西 柳州 545005)
肺結核是一種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慢性傳染病,進行早期、聯(lián)合、適量、規(guī)律和全程服藥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減少復發(fā)率的重要措施[1]。肺結核治療周期漫長,對患者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品管圈活動(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 年最先提出,是指同一工作現(xiàn)場的人員自發(fā)成立QCC 小組,在全員頭腦風暴的方法下自我啟發(fā)、相互啟發(fā),用品質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質量和管理效率[2]。我科2019 年3 月組建了“來電圈”QCC 小組,探討結核病患者出院后電話隨訪失敗的相關原因,加以管理和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患者康復。現(xiàn)報告如下:
統(tǒng)計廣西龍?zhí)夺t(yī)院結核科二病區(qū)2019 年1—4 月電話隨訪患者為活動前組,共282 例,其中男性198 例,女性84 例,年齡18 ~75 歲,平均年齡53.49±14.49 歲,統(tǒng)計2019 年6 月1 日至7 月31 日電話隨訪患者為品管圈活動組,共150 例,其中男性121 例,女性29 例,年齡16 ~75 歲,平均年齡55.65±15.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文化分布、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成立品管圈小組 2019 年3 月由9 名病區(qū)護士組建品管圈小組,平均年齡29.5 歲,其中主管護師3 人,護師4 人,護士3 人,圈長由主管教學護士擔任,負責統(tǒng)籌安排和組織管理,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負責培訓和督查。圈員按分工落實自己分管的步驟。經(jīng)過全體圈員頭腦風暴,投票選定圈名“來電圈”,寓意:以快速和高效的溝通,為患者提供專業(yè)的指導,提高患者服用抗癆藥物的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采用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幫助圈員快速掌握圈技能。
1.2.2 主題選定 召開品管圈會議,9 名圈員列出平時工作經(jīng)常遇到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各種問題,采用評價法,根據(jù)上級決策力、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 項綜合評價項目,分別用5 分、3 分和1 分進行評分,得分最高的為本次活動的主題,最終選定本次品管圈活動主題為“降低肺結核患者電話回訪失敗率”。
1.2.3 擬定活動計劃 按活動實施步驟制繪制甘特圖,明確活動計劃書內容,確定圈員的工作分配。活動實施時間為2019年4 月—2019 年9 月,每1 ~2 周組織1 次會議,時間0.5 至1小時之間,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1.2.4 現(xiàn)狀把握 圈員通過會議討論,繪制與細化的工作流程圖,對現(xiàn)行工作進行總結和歸納,自制查檢表從撥打電話時間不對、護士責任不明確、護患溝通不良、患者依從性差、患者信息記錄不全、語言溝通不暢五個方面進行數(shù)據(jù)選取,總回訪例數(shù)282 例,其中回訪成功216 例,失敗66 例,失敗率為23.4%。
1.2.5 目標設定目標值=現(xiàn)況值-改善值=現(xiàn)況值:23.4%~(現(xiàn)況值:23.4%×改善重點:80.30%×圈能力78%)=8.74%。
1.2.6 解析 將現(xiàn)狀把握選取的數(shù)據(jù)使用柏拉圖進行分析,依據(jù)80/20 原則,得出了三個改善重點,分別是“撥打電話時間不對”、“信息不全”及“護患溝通不良”。改善重點值為80.30%。全體圈員使用頭腦風暴法和魚骨圖法從人員、管理、設備、方法四個方面深入分析,運用關聯(lián)圖、冰山圖進行真因驗證。
1.2.7.1 固定專人負責出院回訪工作 經(jīng)過討論協(xié)商,選定一名圈員負責督查科室護士對出院患者電話回訪工作實施情況,每周查閱電話回訪登記本是否存在漏訪、不訪等情況,抽取部分回訪患者進行確認已回訪,患者知曉回訪內容,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當事人,定期分析、匯總后上報護士長。
1.2.7.2 使用規(guī)范用語,提高護理人員溝通技巧 強化全科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結核病護理的專科技能,掌握溝通技巧及溝通禮儀,注意引導和解釋,語音語調親切,態(tài)度誠懇。在患者住院期間,責任護士聯(lián)合主管醫(yī)生實行醫(yī)護一體化查房[3],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療經(jīng)過和抗結核藥物的治療方案及療程,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詳細了解患者的一般資料以及疾病的轉歸。在落實出院回訪的過程中正確把握醫(yī)療、護理安全尺度,指導患者學會自我監(jiān)測服用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不可簡單判斷、隨意指導或不予理睬。在傾聽的同時,尋找機會給予引導和解釋,最終取得患者的理解。
1.2.7.3 掌握適當?shù)幕卦L時機 全體圈員討論出合適回訪的幾個時間段,在患者出院前的1 ~3 天進行出院前指導,與患者確認留取有效的聯(lián)系電話,并協(xié)助患者將我科用于回訪固話號碼保存通訊錄,統(tǒng)一備注號碼為科室名稱方便來電識別。向患者宣教電話回訪的目的和必要性,讓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回訪時段,如回訪時患者不方便接聽電話,可約好再次回訪時間,并做好記錄。電話回訪時護士應注意引導,逐項完成回訪內容,不要占用患者太多時間以免引起反感。
1.2.7.4 每周對失訪患者進行再次回訪 責任護士對電話回訪失敗的患者進行登記注明失訪原因,每個星期對失訪患者進行統(tǒng)計,與主管醫(yī)生溝通,如患者主動聯(lián)系醫(yī)生或來院復診時,可再次進行回訪,并告知患者回訪的重要性,取得配合。護士長根據(jù)護理工作量合理排班,為落實電話回訪工作提供人力保障,每周安排固定時間供責任護士對失訪患者進行再次回訪,保證回訪的延續(xù)性。
1.2.7.5 完善細化電話回訪工作流程 結合臨床工作,通過循證查閱結核病健康宣教的相關文獻,制肺結核患者出院隨訪單,內容包括患者的病情進展、飲食、睡眠、活動、心理狀態(tài)、服藥、結核病防治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及是否按時復診。在隨訪單的基礎上完善電話回訪的工作流程,納入科室護理常規(guī),定期培訓考核,每月進行質量檢查。
目標達標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達標率=1.0505×100%=105.05%。改善前組回訪失敗66例,失敗率23.4%,活動組回訪失敗12 例,失敗率8.00%。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jù)資料均采用SPSS16.0 軟件予以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品管圈活動前后電話回訪失敗率比較[n(%)]
活動組優(yōu)于活動前組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由于患者年齡、文化層次、記憶力差異,大部分患者住院時間短暫,健康教育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另外一部分患者出院后,隨著時間的推延,對醫(yī)師護士的囑咐逐漸淡忘,治療依從性降低[4],電話隨訪是針對出院后病人的一種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使醫(yī)院的健康教育不再局限于病人住院期間,還延伸到病人出院后[5],在回訪的過程中,護士對結核病防治知識進行補充講解,提醒患者按時復診,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本文利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科學分析和總結,找出真因,制定對策并實施,有效降低電話回訪的失敗率,讓更多的患者得到連續(xù)的健康指導,促進患者康復。
對比活動前后品管圈全體成員綜合能力,從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感、溝通配合、促進腦力開發(fā)、凝聚力、積極性、QCC手法七個方面進行評價,活動后綜合能力較活動前進步,從品管圈的認識到運用,激發(fā)了護理人員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解決問題能力,能夠運用品管工具選取資料科學分析,為護理科研工作奠定基礎,通過團隊協(xié)作增強了集體凝聚力和榮譽感,創(chuàng)造了積極向上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室文化。
表2 無形成果比較(±s,分)

表2 無形成果比較(±s,分)
組別 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任感 溝通配合 促進腦力開發(fā) 凝聚力 積極性 QCC 手法活動前組 2.44±0.88 2.67±0.87 2.33±0.87 2.00±0.71 2.67±0.87 2.89±0.78 2.00±0.71活動后組 4.33±0.50 4.56±0.53 4.22±0.44 4.22±0.44 4.67±0.50 4.67±0.50 4.33±0.50 5.590 5.590 5.831 8.000 6.000 5.747 8.083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t P
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加強了護士專業(yè)素質和溝通能力,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通過建立標準化流程,規(guī)范工作步驟,加強過程管理和環(huán)節(jié)教育,持續(xù)改進了護理工作質量。
此次品管圈活動品有效降低了肺結核患者出院回訪的失敗率,熟練和鞏固了護理人員對品管手法的運用,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活動過程的障礙,提高護理質量和團隊的凝聚力,因此品管圈活動值得在結核病臨床工作中發(fā)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