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楊
( 嘉興市海鹽縣武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 嘉興 314317)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超過正常水平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發生與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有關,若血糖長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損傷血管內膜結構,增加心、腦、腎等多種靶器官發病風險,傳統糖尿病患者門診管理模式極大程度占據了醫療衛生資源[1]。本次研究為論證健康促進管理模式干預對社區糖尿病老年人的影響,比較我社區醫院2018 年8月—2019年8月分別行常規門診管理模式與健康促進管理模式,兩種不同管理干預模式患者血糖控制情況以及自我護理能力。
實驗組(n=33 例):男、女分別19 例、14 例,年齡/平均年齡為:66 歲~78 歲、(70.12±1.22)歲。對照組(n=33例):男、女分別18 例、15 例,年齡/平均年齡為:62 歲~77 歲、(70.11±1.21)歲。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等指標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萬學紅 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2)患者均神志、認知正常,均在獲悉本次研究步驟以及目的后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其他代謝系統疾病患者。(2)排除確診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糖尿病并發癥患者。(3)排除非本社區管轄區域常駐區民以及中途失訪患者。
對照組患者均定期門診健康管理干預,醫師根據患者門診復診時血糖變化情況,協助患者選用合適的降糖藥物并調整降糖藥物給藥量。實驗組患者行健康促進管理干預模式:(1)為患者構建健康檔案,并結合患者受教育程度、職業、既往疾病史,通過一對一談話交流的方式,現場示教,并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病因、治療、預后等相關致使,并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耐心聽取患者傾訴,釋疑解惑。(2)設置科室專用聯系電話,并協助患者關注科室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公眾號向患者推送糖尿病飲食、運動等相關科普軟文或視頻資料。此外定期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居家期低血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發生情況,并向患者及患者家屬普及糖尿病常見并發癥,若患者出現頭暈、肢體乏力應及早入院,接受系統診療。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相關血糖指標變化情況以及管理干預后不同時間自我管理能力,本次研究參考控制情況以及自我護理能力,參考ESCA(總分在1 分~172 分)判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伴隨該量表評分的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以及健康素養逐漸提升。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值比較見表。
2.2 實驗組患者管理干預3 個月后、6 個月后ESCA 得分
表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值比較(±s)

表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值比較(±s)
例別 例數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 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管理干預前 管理干預3 個月后 管理干預前 管理干預3 個月后 管理干預前 管理干預3 個月后實驗組 33 10.46±1.11 7.13±0.21 14.25±1.25 7.16±1.26 12.37±1.32 8.45±1.37對照組 33 10.49±1.12 9.72±0.22 14.29±1.24 11.36±1.38 12.29±1.31 10.24±1.29 10.491 10.781 11.424 11.173 12.294 10.086>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 P
分 別 為(144.32±3.23) 分、(142.34±2.42) 分,對照組患者管理干預3 個月后、6 個月后ESCA 得分分別為(86.46±2.32) 分、(83.23±2.33) 分,t值 分 別 為10.421、10.084,P<0.05。
糖尿病近些年伴隨我國人口結構的改變,正逐漸發展為我國臨床常見代謝性疾病,相關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血糖控制效果優于出院后血糖控制效果,這與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具有密切的聯系[2]。糖尿病一經確診需長期接受系統治療,但是常規門診健康干預中醫護人員接診時間有限,無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致使糖尿病患者缺乏健康教育指導,導致我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養低。糖尿病患者健康促進管理干預以傳播糖尿病相關防治知識為主要目的,該管理模式實施過程中要求醫護人員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結合談話交流、圖片資料、影像學資料,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以及運動治療等相關知識,此外健康促進管理干預實施過程中定期電話隨訪可有效落實臨床護理監督[3,4]。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干預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顯著提升,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進管理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