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聰
(夾江縣中醫醫院神經外科 四川 樂山 614100)
原發性腦出血(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PICH)是指腦內血管破裂,血液直接進入到腦實質。PICH 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神經外科致殘、致死性疾病,疾病兇險,具有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1-2],一個月內的病死率高達50%,6個月末有約80%的存活者殘留功能缺損及智力障礙[3-4],給社會和國家以及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是危害我國居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5]。
以四川省夾江縣中醫醫院神經外科2014 年6 月—2019 年11月期間收治的PICH 患者作為對象,選取患者的一般人口學信息、疾病特征及住院費用,分析PICH 患者的疾病特征及住院費用構成情況,為PICH 的臨床診治及減輕疾病負擔提供相關參考。
選取四川省夾江縣中醫醫院神經外科2014 年6 月—2019 年11 月期間收治的533 例PICH 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按照中華醫學會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關于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6]明確診斷為PICH;②行頭部CT 和(或)MRI 掃描證實病灶。排除外傷、腫瘤卒中、血管畸形、動脈瘤、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者以及合并有心、肺、腎、肝臟功能不全者。
通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發病至入院時間、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等;臨床疾病信息,包括既往史評分、伴發疾病評分(參照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伴發疾病評分及既往史評分》標準)、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直接醫療費用等。
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共納入符合入組條件的PICH 患者533例,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PICH 患者一般資料
533 例PICH 患者的出血部位分布以基底節區出血最多365 例(68.48%),其次為腦葉68例(12.76%),患者的各項基礎評分見表2。

表2 PICH 患者疾病特征

表3 PICH 患者相關指標評分
PICH 住院患者人均住院總費用為15879.42 元,占比最高的為藥費(44.19%),其次為手術費(23.54%),見表4。

表4 PICH 患者住院費用構成
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發病率、病死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為每年60 ~80/10 萬,在我國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7-8]。在西方發達國家,PICH 約占腦卒中的6.5%~19.6%[9];在發展中國家所占比例更高,約占20%~30%[10]。綜上,腦出血無論在我國乃至全球,都是一種常見多發病,在疾病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客觀掌握PICH 疾病特點及預后情況,評價PICH 疾病經濟負擔,對于幫助政府制訂更加合理有效的衛生政策和社保政策,增加健康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對PICH 患者的疾病特征、住院費用及構成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PICH 患者的出血部位分布以基底節區出血最多365 例(68.48%)。近年來,醫療費用的增長已超過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如何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已成為醫療體制改革的焦點問題。本結果顯示:2014 年6 月—2019 年11 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的PICH住院患者的人均直接住院總費用為15879.42 元,占比最高的為藥費(44.19%),其次為手術費(23.54%)。國內學者張英爽等[11]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急性腦出血患者的直接住院總費用分析發現,藥費所占比例高達70%。綜上PICH 的治療,患者的經濟負擔較重,而在這直接住院費用中,藥費占比接近一半的比例,藥費控制不理想。
綜上所述,PICH 是神經外科臨床上的一種常見且多發的嚴重疾病,患者的直接經濟負擔重,藥費支出占比較高。本結果為PICH 的臨床診治及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提供相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