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克云
摘要:
高校學生干部既是受教育、管理的對象,又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得力助手,是學生工作最直接的組織者。基于學生干部中存在責任意識欠缺的現狀及成因,本文試圖從服務意識、擔當精神、競爭意識、健康品格養成多家角度出發,探析學生干部責任意識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學生干部;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培育
高校學生干部是學校教育、管理和服務方面不可缺少的配合者和直接操作者。高校學生干部在學生管理部門和學生之間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扮演著特殊的角色。[1]作為學生干部,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責任感;而就他們所處的階段來看,學校只是給他們提供一個鍛煉的平臺,無所謂能力的高低,態度才是關鍵,工作態度、學習態度、生活態度等等,都直接反映了他們的責任感。學生干部作為學生群體的領袖,應該率先垂范,認真負責做好每一件事情,培養自身的責任意識,為大學生群體做好表率。因此,責任意識培養,不僅關系到高校學生工作的正常開展,也對學生干部自身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有無責任心、能否有擔當起著重要作用。
1目前學生干部責任意識現狀及成因
1.1學生干部責任意識現狀
從總體來看,高校學生干部責任擔當精神是良好的。但是也有相當部分學生干部自身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在綜合素質表現中不突出;不注重自身能力鍛煉,遇事不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責任意識不夠;不能很好的起到聯系學生和老師作用,既不能帶領普通同學一起進步,又不能主動替老師分擔,能力欠缺;還有部分學生干部思想境界不高,只關注學生工作帶給他們的所謂“利益”,強調得失,服務學生的觀念不強,存在“官本位”思想,面對榮譽和責任,表現截然不同態度……諸如此類,都是責任意識淡漠的表現。
1.2學生干部責任意識淡漠的成因分析
1.2.1 00后的高校學生多為家庭獨生子女,生活環境相對優越,是家庭生活的核心,較少受過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和獨立擔當意識教育,生活中多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能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問題;往往把個人價值追求看得過重,自我評價過高,個人設計過于理想,而實際工作生活中缺乏責任感,缺乏奉獻精神和集體精神。
1.2.2 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的利益主體必然帶來價值觀念多元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也必然是奉獻與索取、責任與利益等等的選擇與沖斥。另外,現實的大眾傳媒的道德宣傳與傳授失導的現象,對大學生人生修養、責任意識的養成必然也會產生一定消極的影響。
1.2.3 學生組織中一些不合理現象,沒能得到及時解決,導致他們對團體喪失信心,不愿多做付出;在選拔學生干部時,不完全按照公平公正原則所選,人情戶、關系戶較多,把一些動機不純,并非真正有服務意識的學生選拔進學生干部隊伍中來;平時注重對學生干部的使用,缺乏對學生干部的培訓教育和考核……
立德樹人既是高校的根本任務,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本質要求;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必須重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的培養,使他們成為學校教育和管理者強有力的助手,把學校的學生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也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思想、能力基礎。
2 如何培養及提高學生干部的責任意識
2.1 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學生服務意識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擔負著傳承科學文化知識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其思想政治狀況與綜合能力不僅影響其個人成長和人生態度,還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整個社會的發展。通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如網絡教育、課程思政、“三全育人”,強調從制度上、源頭上、內容上、方法上改革思政教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功能,提高大學生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家國情懷……努力打造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相滲透的富有特色的素質教育培養體系,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人才。對于學生干部的培養,首先應該樹立他們服務意識,而不是一心想著能入黨、拿獎助學金、獲得好的就業單位……如果一開始就抱著做一名學生干部就是為了獲取什么,動機不純,最終也不能真正為同學們服務。只有端正做學生干部動機,踏實工作、積極鍛煉、勇于奉獻,才能既鍛煉了自己為人處事能力,又做到了為他人服務。
2.2 注重校園文化的熏陶,引導學生樹立擔當意識
轉變高校傳統育人模式,探尋立德樹人理念下育人科學方法。教育者應在塑造大學生品格、轉變大學生思想和提高大學生覺悟中多做工作,它是實現現代教育目標、任務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證。要統籌高校校園文化育人資源,進行功能整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下,要堅持理論聯系實踐,要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因此對于大學生要不斷開展責任擔當的教育,讓大學生樹立責任意識,最終轉化為個人的積極行為,不但要多給予鼓勵,同時也要培養大學生面對榮辱得失以及困難和失敗的態度,最終內心變得更加強大。[2]現代社會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首要的教育可能是去“占有”,先謀個職位,至于合適不合適、適應不適應、能不能很好發揮學生個人特長,暫時都不作考慮。比如:在學校先占個學生干部職位,走上工作崗位,先就業,再擇業。這些思想的誤區,使得我們的學生只知道要“搶”、去“搶”;而缺乏我能不能做好、我占這個崗有沒有浪費社會資源的思考。因此,應加強傳統“讓賢”教育,“在其位、謀其政”教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的教育。
2.3 優化學生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激勵學生競爭意識
堅持公道正派、按章辦事,為選準用好干部把好關。要堅持黨團組織對學生干部選拔任用指導的原則,完善干部選拔任用方式方法,發揮黨團組織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領導和把關作用。要堅持學生干部工作的群眾路線,堅持學生公認,充分發揚民主,改進民主推薦和民主測評。防止簡單以票取人、以分取人。要對學生干部進行定期考察,加強對其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工作實績、作風表現、學業成績等方面的考察,全面辯證地評價任用他們。把那些素質低、成績差的學生從學生會、班級組織等中清退。樹立“能者上、庸者下”競爭機制,樹立學生干部的危機意識。全面準確地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進一步推進學生干部組織制度改革,把能為學生干實事的優秀學生選拔出來,增強學生干部在學生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2.4 加強自我培育與他育的結合,完善健康品格養成
責任意識的培養問題,可分為自我培養與外界培養。自我培養是自身對責任意識的改進與提高,這既是一種思想道德修養,又是一種責任擔當的能力提升過程;外界培養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既有組織的培養、典型的引領,也有制度的規范與導向。[3]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較強,獨立性、批判性強,說教式、灌輸式教育他們一般難以接受,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過程中既要有顯性教育,還要有隱性教育。需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思政、座談會、專題講座等方式進行目的明確的責任意識教育。在此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自學和內化,以增強責任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利用環境、情景等手段,通過對學生的情感、信念、意志、行為和價值觀進行引導,進行責任意識教育,力求發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基本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不僅關系到學生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也關系到我們培養教育的學生將來是否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多創造機會、注重方法,有意識對學生進行各種素質的培養和訓練,扎實推進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周鑫等.新時代西部農林類高校學生干部綜合素質培養研究[J].高等教育,2018(11):185.
[2]孫波,陳姚瓊.高職院校培養具有擔當精神的時代信任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與積極教育,2018(6):94-95.
[3]李才,趙貴臣.存在論視域下高校黨政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培養[J].社會科學戰線,2014(1):256-258.
(作者單位: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