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婷
摘要:
傳統黨員教育的內容單一、形式枯燥,日漸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將體驗式教育融入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中,構建黨員體驗式實踐活動體系,是傳統黨員教育的有益補充,是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迫切需要。本文闡述了體驗式教育的內涵,討論了學生黨員體驗式實踐活動的開展原則和構建路徑。
關鍵詞:學生黨員;教育培養體驗式黨課
根據中組部《2018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統計,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059.4萬名,其中學生180.5萬名;2018年共發展黨員205.5萬名,學生70.4萬名。學生黨員在黨員總數以及發展黨員總數中都占據了重要比例,高校肩負著培養學生黨員的重要任務,應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創新培養方式,提高培養質量,加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將體驗式教育融入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中,構建黨員體驗式實踐活動體系,是黨員教育管理領域踐行“立德樹人”又一新的嘗試和探索。
一、體驗式教育的內涵
牛津詞典對“體驗”的定義為:“對某種狀態或條件影響的有意識接受;對某個事件的影響的有意識接受;對某種狀態或條件的主觀看法;影響某人的某個事件;通過實際觀察或親身經歷獲得的知識。”從心理學角度講,“體驗”是建立在個體內部知覺基礎上的一種特殊活動。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既需要正面的學習教育,也需要親身經歷,親自驗證,才能牢固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形成道德品質。體驗式教育以體驗和互動為基礎,重視個體的參與和反饋,是通過利用實際的活動或場景,引導個體進行體驗感悟和分享總結,最終達到獲取知識、提升技能和培養情感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
為了解體驗式教育在黨員教育培養中的認同度,筆者面向廣州某高校外國語學院學生發放的150份的調研問卷結果顯示,調研對象中對體驗式教育有所了解的人數比例達到61%,但是參加過黨員體驗式教育活動的人數比例只有23%。對于“是否愿意接受黨員體驗式教育模式?”這個問題,83.7%的調研對象表示愿意。調研對象對于黨員體驗式教育活動的類型喜愛程度為:第一位是社會調查型(調研、參觀、訪問等),第二位直觀感受型(觀看影像、朗誦詩歌),第三位是角色模擬型(歷史場景的排練、模擬采訪等)。
當前高校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主要是傳統的接受式教育,存在刻板、枯燥、互動性差等缺點,教學模式不夠新穎,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忽略了學生黨員的專業學科特點和成長規律及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效果欠佳。而體驗式黨員教育活動尊重學生黨員的學習特點和發展規律,由傳統黨課的“單向灌輸”的知識主導教育模式轉變為“雙向互動”的以人為本教育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的內驅力,也有助于促進創新思維培養,提升學習效果。高校學生黨員實踐活動采用體驗式教育模式,遵循了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規律,符合新時期學生黨員教育的實際需求,是切實可行、以體驗式教育為核心的學生黨員實踐教育培養體系。
二、學生黨員體驗式實踐活動的開展原則
(一)以人為本,發揮學生黨員的主體性
在黨員實踐活動中,一方面,要考慮到大學生的年齡特點、思想實際和成長規律,結合現實生活素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學生黨員認可、喜愛的活動;另一方面,應尊重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黨員以個人需要、認知水平、價值取向和個人經歷等完整的“自我”去參與活動,從而生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感受。通過體驗聯結理論與實踐、知識體系與現實生活及自身需要,實現組織對黨員規范性的要求與黨員個體對理想自我的追求相結合,促使學生黨員具有學習和接受事物的內驅力,由被動的接受教育轉為主動的自我教育。學生黨員在自我教育中不斷進行自我約束,實現自我管理,從而確保學生黨員個體的思想純潔,達到黨員教育的效果。例如,組織學生論壇活動,安排學生黨員做主講人,參與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奉獻精神等。
(二)以做為基,促進學生黨員的知行合一
實踐教育是提升學生黨員實踐能力、鞏固理論知識的有效方式。體驗式活動通過體驗把實踐活動中學生黨員肢體的做與內心品德的升華連接起來,以做為基礎,從做中學。學生黨員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中,收獲知識培養能力,能夠較好地把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結合,將空洞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活動,將被動的實踐變為主動的體驗,促進理論知識的內化和黨性意識的養成,增強學生黨員的成就動機,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更加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促進黨員教育目標的達成。例如通過暑期三下鄉活動,讓學生黨員增長才干、得到鍛煉、接受考驗,同時也能提升理論素養、增強服務意識、錘煉黨性品質。
(三)以情動人,關注學生黨員的現實需要
發現與獲得情感是體驗的教育價值所在,加強對學生黨員的人文關懷,包括關注學習、生活和發展的現實需要,關心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傾聽個人意見,尊重個性發展,將使得黨員培養更加細膩、人性化,形成和諧融洽的教育氛圍。既要改變傳統教育中填鴨式的灌輸方式,也要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絕對權威,營造師生平等的環境,并用教師積極飽滿的態度感染學生黨員,使其身心放松地受到啟發、領悟知識,接受黨性教育。如此,有利于引起雙方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塑造學生黨員的組織歸屬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例如,在開展民主生活會時,注重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黨員誠實客觀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三、學生黨員體驗式實踐活動的構建路徑
(一)依托新載體,搭建實踐平臺
學生黨員體驗式實踐活動的開展,應當以固定的時間節點、重要的場地和新載體為支撐平臺。一是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切入點,組織有針對性的社會考察和服務活動,使學生黨員真切地感受革命歷史、了解國情和社情,激發學生黨員的愛國情懷。二是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所表達的對革命英雄的敬仰、對革命歷史的緬懷、對幸福生活的贊美,代表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出先進文化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前往歷史文化名城,開展體驗式教育活動,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有感染力;另一方面,以學習紅色文化為主題,以體驗式教育的形式,開展紅色文化周系列活動。三是借助網絡新載體,構建互聯網+黨建平臺,擴大體驗式教育的知曉度和參與度。以微信、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極大地改變了高校學生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學習方法和思想觀念。高校的黨員教育管理應當與時俱進,構建網絡新媒體時代多層次、多渠道、創新型的教育模式,例如開發系列紅色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利用網絡的號召力,宣傳體驗式教育活動,提高活動的知曉度,吸引學生黨員的參與。
(二)拓寬體驗內容,創新實踐方式
當代95后大學生思想活躍,善于接受新事物,在開展體驗式實踐教育活動中,不斷創新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方能吸引學生黨員積極主動參與,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
1.開展直觀感受型實踐活動。例如,觀看影像、朗誦詩歌、閱讀歷史故事等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大學生黨員應當通過書籍、影像等資料主動學習黨史、國史,改造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歷史文化的潛移默化中強化黨性修養,或者在詩歌朗誦中直抒胸臆,表達對黨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2.開展社會調查型實踐活動。例如,調研、參觀、訪問等。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以及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重大成就,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豐富的實踐資源。可以通過組織大學生黨員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展覽、紀念建國70周年主題展覽、抗日歷史紀念館、重走長征路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黨性修養,提升思想品德。此外,組織學生黨員到社區、中小學校、鄉村等開展調研和志愿者活動,深入基層,接觸社會,提高他們認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幫助他們合理定位,順利成才。
3.開展角色模擬型實踐活動。例如,歷史場景的排練、模擬采訪等。通過模擬歷史人物或者歷史場景,穿梭到革命年代,這種沉浸式的表演方式使學生黨員體驗到革命先烈的艱辛歷史和崢嶸歲月,感受和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人民、為民族、為國家的理想信念、執著追求和奉獻精神。
4.開展學習交流型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可以分享成長經驗,有效激發大學生黨員的主動參與意識,使他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提升思辨能力和政治覺悟。如開展時事論壇、主題演講、讀書交流會、辯論賽、知識競賽、黨的理論知識研學活動等,可促進大學生黨員的互動交流。
(三)完善保障機制,夯實教育基礎
為確保體驗式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必須完善教育保障機制。第一,提供充分的經費保障。將體驗式教育活動納入高校學生黨員教育體系,從經費上保障學生黨員體驗式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有利于提升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實現教育活動長效化、有序化。如可以支持前往革命老區開展活動,可以邀請當地特色講師資源(黨校教師、革命烈士后代等)授課,可以制作更加優良的體驗式教育宣傳視頻。第二,大力推進學生黨員體驗式教育基地建設。體驗式教育基地的建立有利于黨員教育培養,對學生黨員了解社會、服務群眾、提升修養、錘煉黨性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黨員所學專業與相關單位、企業、社區等建立實踐基地,充分挖掘學生黨員的潛力,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把黨員先進性與專業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專業知識,把黨員服務群眾的工作落到實處。另一方面,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建立志愿服務實踐基地。在關注留守兒童、幫助孤寡老人、禁毒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中奉獻愛心,提升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和道德水平,培養學生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更好地為群眾服務,保障實踐教育的長期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18.
[2]李翠莉,蔡立峰,董安康.“實踐體驗式教育”在大學生黨員中的實施路徑探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5,32(03):30-32.
[3]羅滌,賴炳根.基于實踐體驗的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途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07):26-28.
[4]范清義.論體驗式教育——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的另一種思路[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23):173-174.
[5]陳華,王雙.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員體驗式教育模式構建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23):240-241.
[6]劉素娜,周江平.關于提升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1):31-33.
本文為廣東工業大學2018年學生工作研究課題“大學生入黨培養的創新研究——基于體驗式教育的視角”(2018XG30)的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