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鳳英 熊子超 蔡媛媛
摘要:
目前瑜伽已被公認為一種具有理療康復效果的體育運動,有規律地進行瑜伽練習可以維持人體良好的生理狀態、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和促進康復期身體機能的恢復。它的運動健康原理與中醫經絡養生理念有很多相通之處,比如瑜伽練習對人體經絡有良好的刺激和疏通作用,對人體經絡能量的流動產生影響,從而達到一定的理療康復效果。本文通過印度瑜伽理論與中醫經絡理論的相通之處,以及現階段瑜伽練習對人體經絡能量的研究進展、發展前景進行總結分析,為接下來的實踐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瑜伽;經絡;理療康復
瑜伽的傳入、發展和衍變
瑜伽自西漢隨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和中國的本土文化的融合,已衍生出獨具我國文化特色的養生保健方式。中文“瑜伽”一詞早在唐代就出現,是“yoga”音譯,在唐以前意為“相應”。中國佛教禪觀、天臺宗的“六妙法門”、法相唯識宗的止觀,都是瑜伽靜坐冥想的變通說法。另有考證,中國南北朝時期傳入的《易筋經》、唐朝流行的《天竺按摩法》、宋代的《婆羅門導引法》,都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瑜伽術,禪宗中就包含很多瑜伽體式[1]。瑜伽進入我國并與我國的道教、儒家、醫學、武術和民間氣功等相交流融合,也逐漸慢慢衍化出由我國文化特色的瑜伽健身方法。
瑜伽真正開始在我國推廣傳播是在1985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了系列瑜伽教學片,教學片的主角——張蕙蘭后來被譽為中國的“瑜伽之
母”[2]。自此以后,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對國民健康的積極提倡,瑜伽也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個大小城市建立起來,并逐漸豐富多樣化,比如:太極瑜伽、香薰瑜伽、禪舞等。
瑜伽的“三脈七輪”理論與中醫經絡理論的相通之處
《黃帝內經》獨言“經”時指運行經氣的通道,獨言“脈”時則表達運行血脈的脈管概念,經脈并稱時則涵蓋運行經氣和運行血液的兩大功能系統。經脈是經和脈的總稱,經絡、脈絡是其下屬的分支[3]。《黃帝內經》記載:“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經絡運行經氣,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保持和協調人體各個部分的生理功能活動的相對平衡。在印度的阿育吠陀醫學中認為人體經絡的主體是三脈七輪,三脈分別是中脈、左脈、右脈,均位于人體軀干中央部位,這些經絡可運送流動性物質并傳遞知覺。瑜伽的“三脈七輪”理論認為我們的身體是具有很強的靈性,這個靈性的身體是由三條經脈和七個輪穴組成。中脈提供靈性能量,左脈提供心智能量,右脈提供身體能量。中脈經過之處依次分布七個脈輪,七輪從下至上依次是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生殖輪和海底輪。瑜伽的七輪強弱和平衡與否,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某一個輪衰退或多于一個輪功能失衡,都會引起疾病[4]。瑜伽的體式、呼吸、冥想等,都有強化身體或某幾個輪的作用,能使這些輪更為通暢、強健,以達到疏通經絡、活氣血、理臟腑、平衡陰陽、抵御外邪、祛病強身的目的。由此可見,瑜伽的“三脈七輪”理論與中醫經絡理論有很多相通之處。
經絡與瑜伽的研究進展
瑜伽起源于印度,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自傳入我國就受到社會各階層的追崇和喜愛。瑜伽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不長,人們對瑜伽的認識基本上是表面的,結合中國傳統醫學理念的瑜伽研究就更少了。郭紅艷等人對中醫養生理論與瑜伽的基礎理論進行了比較研究,結合了中醫理論分別從瑜伽的“形”“氣”“意”分析修煉瑜伽的養生價值。[5]陳勝等人探討瑜伽體位對人體經絡的擠壓和刺激開展經絡教學,用中醫經絡檢測儀測試對照組和實驗組學員實驗前后十二原穴的氣血能量變化和經絡氣血能量虛實數據,并通過中醫經絡檢測儀器的分析,數據顯示,經過經絡瑜伽體位練習后,可使經絡虛實指標有所改善,受刺激的經絡氣血能量發生顯著變化[6]。馬雄飛等人通過設立瑜伽組和對照組,測量試驗前后人體瑜穴的紅外溫度變化來觀察瑜伽體式對人體脈輪和瑜穴的效應,結果發現按標準習練瑜伽后,瑜伽組的瑜穴紅外輻射溫度普遍上升[7]。人是一個天然的紅外輻射源,人體經絡瑜穴自發的紅外輻射中應含有與其功能相關的生理和病理信息,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8]。在醫學領域中,醫用紅外線檢測技術就是利用人體放射出的紅外線對病人進行快速檢查。國外研究中,昆塔爾博士等人對52位男性瑜伽練習者(平均年齡為23.03±3.23,有超過一年的瑜伽練習經驗)進行一項對照研究,參與者被分成兩組,分別用蓮花坐姿和坐在椅子上,分別測量前后針灸經絡的靜井電導,研究結果表明蓮花坐姿能增加人體經絡能量水平[9]。博納等人研究比較了兩組瑜伽練習者:新手和有經驗的人,測得穴位皮膚電抗性評估的平均耳肌能量水平,發現長期練習瑜伽可以使經絡的平均能量水平得到顯著改善[10]。亞歷克斯等人在三周的瑜伽練習前后,對32位健康個體進行了耳郭端點的皮膚電測量,發現瑜伽改善了經絡中對氣虛水平的調節[11]。
經絡瑜伽的實踐應用
目前,結合中醫經絡養生理論來進行瑜伽教學的只有迷羅開創的“元瑜伽”,“元”即“元氣”,“元瑜伽”強調通過經絡運行于人體全身,五臟六腑得到元氣的推動激發,從而發揮各自的功能。簡單說,在瑜伽練習中,通過不同的體位動作,如坐姿、后仰、側彎、扭轉、倒立、平衡、前屈等對身體的不同經絡和穴位進行按壓與疏通,放松肌肉的同時,促進氣血流通以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改善亞健康人群的身體狀況。“元瑜伽”雖然在臨床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理論研究上還比較薄弱,練習的體式上也不夠豐富。
總結
縱觀幾十年來的經絡研究,研究人員對經絡實質提出了多種假說,但多數沒有進一步的實際試驗,沒有哪一種假說得到生物學界和醫學界的公認。因此,研究經絡瑜伽,或許對經絡實質的研究能有所突破,結合中醫經絡理論,在瑜伽的體式編排上還能有很多創新。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瑜伽將會在中醫理論體系的引導下更具前景和魅力。學習瑜伽的長處,取其精華,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瑜伽,也可以讓我們的中醫像瑜伽一樣走向世界,得到認可,掀起熱潮。
[參考文獻]
[1]黃心川.印度瑜伽與少林武功[J],佛學研究,1995年136-141.
[2]趙強.印度瑜伽在中國推廣研究[D],蘇州大學,2008.3.
[3]陳昱文學.《中醫基礎理論》經脈概念商榷[J].甘肅: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5(9):29-31.
[4]張鳳娟.瑜伽練習對中醫經絡養生輔助作用之研究[J].廣州:民族傳統體育,2011.8(12):97-99.
[5]郭紅艷.基于瑜伽與中醫理論相融理念下的養生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8):662-664.
[6]陳勝,李曉娟,董福秋,谷懷紅.中醫經絡在瑜伽教學中的應用 [C]. 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體育教育研究會第十九屆論文報告會,2012:149-155.
[7]馬雄飛. 瑜伽體式對人體腧穴紅外輻射特征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2):175-176.
[8]鄭娟娟,沈雪勇,趙毅 .經絡腧穴紅外輻射特性研究[J] 中國針灸,2010,30(10):831-834.
[9]Ghosh K, Hankey A, Srinivasan TMEffect of Lotus Posture on Acupuncture? Meridian? Energies: A Controlled Trial.[J]Int J Yoga, 2017:88-94.
[10]Sharma B, Hankey A, Nagilla N, Meenakshy KB, Nagendra HR.Can? yoga? practices benefit health by improving organism regulation?? Evidence from electrodermal measures of acupuncture? meridians.[J]Int J Yoga ,2014:32-40.
[11]Nagilla N, Hankey A, Nagendra H.Effects of yoga? practice on acumeridian energies: Variance reduction implies benefits for regulation.[J] J Acupunct Meridian Stud,2014:44-51.
基金項目:江西中醫藥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知行工作室(2151900114)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