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侖
摘要:目的:通過與常規的持續負荷法有氧耐力訓練進行對比,研究乳酸閾強度訓練對大學生籃球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影響。方法:將8名大學生籃球運動員平均分為2組,首先測試個體的乳酸閾,隨后兩組運動員分別進行2個月的持續負荷法強度訓練和乳酸閾強度訓練,測定訓練結束后兩組運動員的的乳酸閾變化。結果證明,乳酸閾強度訓練有助于大學生籃球運動員有氧耐力的提高。
關鍵詞:乳酸閾;大學生籃球運動員;有氧耐力
引言
大學生籃球比賽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大學生籃球運動員的有氧耐力要求很較高。據統計,籃球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高強度運動(≥VO2max)僅占到總時間的11.2%~18.8%[1],有氧能力最為重要。目前,我國各級籃球運動員普遍面臨這體力差、有氧耐力不足的問題,青少年運動員這一問題更為突出,集中表現為至比賽末段,運動員體能下降明顯,傳球和拼搶動作完成放慢,投籃命中率下降,注意力集中度不夠。
當運動員達到某一運動強度時,其體內血乳酸的濃度水平會急劇升高,體育醫學中將此點稱為乳酸閾[2]。該點所對應的運動強度也被稱為乳酸強度。血乳酸濃度達到乳酸閾,表明運動員體內的代謝開始從有氧代謝為主向以無氧代謝為主進行轉變[3]。由于乳酸閾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體育運動員能夠承受的運動強度和訓練的水平,因而在實際的體能訓練時許多教練員利用乳酸閾值對運動員的運動強度和有氧耐力進行評定。
2.研究對象與方法
有氧耐力的訓練方法主要有持負荷法和乳酸閾法。持續負荷法訓練時沒有間歇,運動負荷大。乳酸閾強度訓練法則是利用乳酸閾值來指導運動員的有氧耐力訓練。本文將采用這兩種訓練方法對籃球運動員進行有氧耐力訓練,通過對比分析乳酸閾法對籃球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影響,為籃球運動的科學訓練提供參考。
2.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大學生籃球運動員8人。運動員身體狀況良好且身高、體重、年齡基本相同,受訓年限為4~6年。隨機將這8名運動員分為2組,每組各4名,兩組分別采用持續負荷法和乳酸閾法進行訓練。選取天津城建大學8名男子籃球運動員,訓練年限4-6年,平均年齡21周歲。
2.2研究方法
為測定乳酸閾值,乳酸閾組大學生籃球運動員以各自最快速度的25%、50%、75%和100%進行4×200m負荷逐級增大的折返跑測試。每一級折返跑結束之后的2分鐘內抽取10μL的耳血作為實驗樣本測定血乳酸濃度,同時記錄心率。參考Stegmarn提出的標定個體乳酸閾的方法[4]做出各大學生籃球運動員的乳酸-跑速變化曲線,計算每位運動員的乳酸閾值,以此值作為指導乳酸閾組強度訓練的標準。隨后乳酸閾組和持續負荷組同時接受2個月的封閉式訓練,受訓期間兩組運動員僅訓練方式不同,其他條件一樣。
測試結果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為了便于分析,本文的實驗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利用配對T檢驗對持續負荷組和乳酸閾組籃球運動員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記P﹤0.05為顯著性水平。
3.研究結果
3.1有氧耐力訓練前運動員乳酸閾測試結果
訓練前兩組籃球運動員在達到乳酸閾時的心率、跑速以及乳酸閾值都比較接近,可認為這兩組運動員在訓練開始前有相同的基礎,同時也說明訓前運動員的分組是科學、合理的。
3.2有氧耐力訓練后運動員乳酸閾測試結果
從結果可知,在經歷了2個月的有氧耐力訓練后,兩組籃球運動員分別與訓練前的測試結果相比,乳酸閾值都有所降低,其中采用乳酸閾法有氧耐力訓練的籃球運動員乳酸閾值降幅較大。兩組運動員達到乳酸閾時的跑速也有所提高,乳酸閾法有氧耐力訓練要高于持續負荷法。從達到乳酸閾時運動員的心率來看,訓練前后兩組運動員的變化并不顯著,都比較接近。
4.分析與討論
4.1有氧耐力訓練前運動員乳酸閾測試結果分析
目前乳酸閾的確定一般是先作出負荷強度-乳酸濃度關系曲線,然后找到該曲線上的第二個非線性偏離點,該點即為乳酸閾[5]。相關研究學者得出,乳酸閾是個體內骨骼肌對氧利用程度的反映。有氧耐力好的運動員其乳酸閾強度一般較高,相反有氧耐力差的運動員乳酸閾強度則較小。
4.2有氧耐力訓練后運動員乳酸閾測試結果分析
從表1的結果也可得到,經過有氧耐力訓練后乳酸閾法一組的籃球運動員在達到乳酸閾時的折返跑速度有了顯著提高,且持續負荷法組。表1的結果中,接受乳酸閾法有氧耐力訓練的運動員持續跑能力高于持續負荷法的一組正是對運動員有氧耐力能力提升的驗證。
在表1的結果中,有氧耐力訓練后達到乳酸閾時乳酸閾法一組的籃球運動員其乳酸濃度明顯低于持續負荷組。運動過程中人體內的乳酸代謝是保持動態平衡的。有氧耐力強的運動員其機體能夠使乳酸的產生-代謝平衡不被破壞,血液中乳酸的濃度就不會因為運動負荷的增大而出現顯著升高。因此,血液中乳酸濃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有氧代謝能力下降,乳酸積累導致的。血液中乳酸積累會使糖酵解速率收到抑制,供能不足將直接影響奔跑速度。血液中乳酸濃度和奔跑速度的這一關系在表1結果中得到驗證,同時也說明乳酸閾法有助于籃球運動員有氧耐力的提高。
5.小結
有氧耐力訓練是籃球運動員的基本訓練內容,有氧耐力的高低直接關系這藍球運動的水平和比賽結果。目前,在體育運動領域,乳酸閾法有氧耐力訓練正在廣泛采用。本文采用與常規的持續負荷法有氧耐力訓練進行對比的方式研究了乳酸閾法強度訓練對藍球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與持續負荷法相比藍球運動員經過乳酸閾法有氧耐力訓練后,其血液中乳酸濃度和心率在訓練強度達到乳酸閾時都明顯降低,運動員的持續奔跑提升明顯,有氧耐力得到顯著提升。在藍球運動項目的日常訓練中,采用乳酸閾法強度訓練對于提升有氧耐力和評估訓練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軍, 程麗平, 徐建華. 籃球比賽負荷特征的研究成果對體能訓練的啟示[J]. 體育學刊, 2012, 19 (5) : 108-112.
[2]曲高峰. 個體乳酸閾理論在飛行學員+Gz耐力訓練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陳琳. 我國花樣滑冰運動員有氧耐力訓練方法的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3.
[4]林微微,吳飛,汪海波.最大乳酸穩態訓練對游泳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3,49(02):76-79.
[5]張學領. 短期沖刺間歇訓練對青年男子籃球運動員肌氧含量和運動能力的影響[J]. 體育學刊, 2016, 23 (4) : 122-126.
基金項目:天津城建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目名稱:對改進我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G-YBF-1756
(作者單位:天津城建大學體育部,天津 3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