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知識覆蓋范圍廣、涉及知識點體系龐雜和對學生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等有一定要求等特點,大多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大同小異,主要表現為數學課堂氣氛乏味枯燥、學生聽課效率低下、課堂活躍度偏低、數學教學方式生搬硬套等。歸根結底,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成為了提高數學總體學習效率的關鍵,那從教師角度出發,要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呢?
一、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思維模式,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路轉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突破教師灌輸式教學方法,發揮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提高學生探究創新思維的能力尤為重要。在整個授課過程中,教師不能生搬硬套地把教學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形成一種被動接受、不思考、不反駁的學習習慣,而是應該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訓練學生的反應靈敏度和思維活躍度,進一步提高聽課效率。對于一些常用重要公式、定理,教師不應該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帶領學生領會推理過程、掌握推理方法。
同時,小組式合作學習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對小組成員進行“高幫低扶式”分類,以個別帶動總體成績和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充當的只是指導者的作用,鼓勵學生在觀察、分析、交流中相互協作、積極探究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維的轉變,學生對于問題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增強,對所遇到的問題在自主探究得到解決后會產生成就感并深化自我體驗和印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身的獲得感和成就感會進一步驅使學生對更多問題和知識點進行探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興趣并增加了對數學學科的認同。
二、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做好課后鞏固和教學反饋工作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抽象概括思維、數形結合等思維方法,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熟練運用教學方法。除了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外,還應在講授知識點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習題講解時舉一反三并擴展相關知識點,對相似題型但解法不同的題型進行分類辨析和歸納總結,對課本知識點的擴充及其歸類概括引導等等,形成教師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做到統籌兼顧,由于學生理解能力和反應快慢程度不同,教師應適時帶領學生對解題思路和知識點進行梳理,給學生以消化吸收空間。
三、教師應要求學生運用好錯題資源
對于學生易錯題型,讓學生知道錯誤的地方,及時整理錯題集,寫下錯因防止再犯并時?;仡檹土?。學生整理錯題的過程其實是知識點的把握和升華的過程,能進一步捋清解題思路,并對涉及知識點進行鞏固和深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往往由“會一道題”到“會一類題”轉變,在遇到同類型的題時,學生已經可以迎刃而解了。此外,學生自身也會清晰地感知到錯題整理帶來的好處并一以貫之,強化了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掌握了解題技巧和方法,在無形中起到了增強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數學教學應當展現教師魅力,吸引學生注意力
教師魅力的展現一般分為人文魅力和教學魅力,教學過程應當主客觀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細致觀察、注意學生情緒變化,對于課堂上出現臨時狀況的學生不應當冷漠面對、視而不見,可采取課后溝通等與學生交流溝通,無形中增進了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的信賴和好感大大增加,這便體現了教師的人文魅力。教師教學魅力則體現在教師的教學風格上,教學目標清晰、教學方法投學生所好、教學手段折服學生等都會使學生對任課教師及其所教授課程產生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好高中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養成,總體成績也會隨之上升,在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對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的認可,促進總體教學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