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煌
一、普通高中開設小語種課程對“一帶一路”戰略重要性
2014年6月,我國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了世界語言大會,大會中達成《蘇州共識》,其中提出:“語言能力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根本因素。”語言能力的建設關系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承載國家軟實力的作用。語言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語言相通才能進行經濟往來、文化交流,進行互相學習。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語言不僅能夠匯通中外思想,打破文化交流隔閡,還能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民眾交流,實現工作與服務的互聯互通。學習小語種在如今國際經濟、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深入,我國與中亞、中東歐、東南亞等國家的經濟合作正逐步展開,小語種的學習可以為我國培養大量小語種人才,這些人才在相關的經貿活動中能夠起到橋梁的作用。其次,小語種的學習可以幫助國與國在政治活動中有效且準確地傳達外交意圖以及思想,從而促進政治互信,加強交流。
二、普通高中開設小語種課程的價值分析
國家新課程改革委對于普通高中的語言學科教育提出的新的指示,要求增加普通高中外語語種的教學,旨在推動我國小語種教育的良性發展,學生通過學習小語種課程,對其未來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普通高中開設小語種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順應國家發展的趨勢
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長曾經在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上提出:“根據國家教育改革新政策,在人才培養方面,要遵循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意義之一是能夠在未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價值有貢獻的人才。普通高中開設小語種課程,可以有效提高我國與其他國家實現暢通和諧的交流。
隨著中國與中東歐、東南亞以及中亞地區國家在經貿上的接觸,我國在與他國在基建、國際物流、金融投資、旅游、文化交流以及信息技術交流等領域有著廣泛合作,即將需要一大批的復合型小語種人才。而小語種人才的嚴重不足,使其成為國際交流合作的剛性需求。努力學習好小語種課程,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能夠在未來為我們國家發聲。
(二)為學生未來發展鋪路
雖然小語種相對于英語來說的使用而言范圍較小,但是長遠來看,小語種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加入社會之后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教育部明確提出學科教育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高中生的學習目的不能僅僅局限于考上好的大學,而是面向未來,為自身發展做足的準備。學生學習小語種課程,接觸非主流國家的語言,能夠鍛煉思維能力,開闊學習視野,掌握多樣化的語言,能使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變得更加自信,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我國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的語言類專業推出并實施了小語種外語生的保送計劃,學習小語種的學生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機會。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引領下,小語種課程的教學更加重視“語言+技能”的雙向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夯實了基礎。因此,普通高中學生在選擇學習小語種課程時,要多加關注我國高校小語種改革發展的政策,提前布局,養成小語種學習意識。
(三)培養學生對小語種國家的文化包容
雖然當今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但是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民族之間在文化上還是存在非常大的差異的,而且不會立即消失,世界因不同而變得美麗。在秉承弘揚中華文化的前提下,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小語種吸收國外優秀文化,以欣賞和尊重的態度來學習、了解別國優秀文化。通過深入學習小語種的方式了解國外歷史事件、異域地理風貌以及該地區人們的風俗習慣等知識,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正確用該國語言邏輯模式來表達與交流。
三、普通高中引進小語種課程的構建策略
(一)科學布局,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為了適應社會復合型小語種人才的需要,普通高中應適當調整課程布局,圍繞國家和社會經濟技術發展的需求進行教學改革。比如針對東南亞地區,可以設置泰語、越南語、柬埔寨語和老撾語等課程;而針對中亞和中歐地區,則選修波蘭語、俄語、保加利亞語和捷克語等等。同時設置多元化的課程體系,培養多元復合應用型的小語種人才,滿足市場需求。首先要強調的是小語種課程能夠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譯等專業技能。其次,小語種課程需要與行業相結合,比如管理、旅游、基礎建設、信息技術和經貿等,讓學生變成應用型外語人才,而不僅僅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最后,以國家社會需求為導向,找準缺口,并緊密與生產力相結合,靈活設置課程,進而培養出視野廣闊、語言溝通與專業技能兼備的小語種人才。
(二)重視師資團隊建設
教師隊伍的建設是課程教學發展的關鍵,普通高中應該重視師資團隊的建設。聘用小語種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并對他們進行培訓,提供或鼓勵教師參加在國外開展的進修培訓,并與他國學校進行教學學術交流訪問,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理論水平。還可以適當聘用小語種國的高水平專業外籍老師,完善小語種教師隊伍 。
(三)創建小語種實踐機會
普通高中可以利用現有的條件與小語種國高校進行聯誼、交流,為學生創建穩定的校外交流基地,把教學理論與現實實踐相結合。比如可以通過文藝交流匯演、足球聯誼和寒暑期游學等活動互動,讓學生們與小語種國學生密切接觸,結交朋友,定志向,長見識,拓眼界。同時,在校內積極組織小語種專業比賽,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并鼓勵學校積極參加國家和地區組織的經貿活動,通過組織觀摩和語言交流模擬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