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琦



摘?要:在傳播學中,學者們認為,媒介在傳播過程中是為了說服受眾。“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將被動的受眾看成是有著一定“需求”的個人[1]。本文從“使用與滿足”理論出發,通過對大學生觀看英劇的心理進行研究調查,利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對499份有效問卷數據進行分析,通過控制調查群體以及觀看平臺渠道的使用等變量后,發現大學生觀看英劇主要是出于四種需求,包括娛樂需求、認識需求、學習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時,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分析得出,大學生觀看英劇基本動機行為與觀看英劇所獲得的滿足是相同的,并且不同的動機也會產生相同的滿足結論。
關鍵詞:大學生;英劇;需求;“使用與滿足”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6-0045-06
一、文獻緣起
從2010年至今,英劇在中國的傳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以及新媒體的出現使得網絡視頻平臺走向繁榮。英劇已不再是嚴格控制的對象,而是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網絡平臺環境中被傳播,同時這也標志著英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碰撞開始了。特別是《唐頓莊園》《神探夏洛克》等英劇的不斷熱播,激起了中國觀眾觀看熱潮。
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群體通過觀看英劇所產生的需求與滿足關系研究。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作為青年人的代表,對于跨文化事物的接收具有踴躍性;另一方面,是因為英劇在中國的傳播主要是針對大學生以及較高學歷的人,文化普適性不高。本文通過實證研究方式探討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下大學生對英劇的需求與滿足。
二、理論依據
傳播學家伊萊休·卡茨(以下簡稱“卡茨”)等人發表《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使用》一文中,將受眾對媒介的接觸行為定義為: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對媒介的期待→對媒介的接觸→需求滿足[2]。卡茨等學者后來從大眾媒介的社會及心理功能的文獻上匯總了受眾需求,并將其分為五種類型:認識的需求、個人整合的需要、情感的需求、社會整合的需求和舒解壓力的需要[3]。“使用與滿足”研究理論可以這樣定義:受眾是有著一定特殊需求的個人,他們通過一定的動機來進行媒介活動,形成自我的滿足[4]。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研究大學生群體對于觀看英劇的動機需求與滿足,基于卡茨的“使用與滿足”理論。
(二)研究假設
“使用與滿足”理論解釋了人類使用媒介的基本需求,包括認識需求、娛樂需求、學習需求、情感需求等,這為筆者研究大學生群體觀看英劇的動機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思路與框架。
基于之前的理論研究,我們可以從卡茨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去分析大學生群體觀看英劇的行為及心理,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細分為四個需求,即學習需求、娛樂需求、認識需求以及情感需求。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出數據中性別的選擇區別以及觀看英劇的初期選擇需求對其產生的滿足感有什么正相關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提出了以下幾種研究假設。
H1大學生觀看英劇的性別與觀看英劇所獲得的滿足無顯著性差異。
H2大學生觀看英劇的基本動機行為與觀看英劇所獲得的滿足呈正相關關系。
H3大學生觀看英劇的不同動機與不相對應的需求呈正相關關系。
四、研究方法
(一)樣本收集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社會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平臺“問卷星”進行數據收集,并以微信作為主要傳播渠道,向大學生群體隨機發布問卷鏈接進行問卷的填寫。筆者于2019年3月29 日至2019年4月18 日期間共收到了508份問卷,最后共收到有效問卷499份。本文利用量化的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用軟件SPSS進行分析。
(二) 樣本描述
在499份有效樣本中,樣本中女性比例占49.02%,男性比例占50.98%。大一學生占比18.7%,大二學生占比27.95%,大三學生占比22.83%,大四學生占比24.41%,還有6.1%的研究生參與了這次問卷調查(如表1所示)。根據調查發現,觀看英劇的大學生們都分散于各個平臺觀看英劇。
五、研究結論
(一)大學生觀看英劇的性別與觀看英劇所獲得的滿足無顯著性差異
如表2所示,大學生群體中觀看英劇的獲得滿足差異無顯著性差異。利用卡方檢驗(交叉分析)來研究大學生群體的性別對于觀看英劇之后使他們最初的選擇得到滿足了共1項的差異關系。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性別樣本對于觀看英劇之后使最初的選擇得到不會表現出顯著性(P>0.05),意味著不同的性別對于觀看英劇之后使最初的選擇得到滿足,共1項均表現出一致性,并沒有差異性。不同的性別樣本對于觀看英劇之后使最初的選擇得到滿足全部不會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二)大學生觀看英劇的基本動機行為與觀看英劇所獲得的滿足呈正相關關系
1.大學生想要學習口語的動機與獲得的學習滿足呈正相關關系
從表3可知,將想要學習口語作為自變量及學習上的滿足作為因變量,對此進行線性回歸分析。模型R平方值為0.051,意味著想要學習口語可以解釋學習上的滿足為5.1%的變化。對模型進行F檢驗,發現模型通過F檢驗(F=27.403,P<0.05),說明想要學習口語一定會對學習上的滿足產生影響關系。想要學習口語的回歸系數值為0.269(t=5.235,P=0.000<0.01),意味著想要學習口語因素會對學習上的滿足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總結分析:想要學習口語會對學習上的滿足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2.大學生娛樂需求與獲得的娛樂上的滿足呈正相關關系
從表4可知,將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作為自變量,而將娛樂上的(獲得放松與休息)作為因變量分析可得,模型R平方值為0.077,表示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可以解釋娛樂上的(獲得放松與休息)7.7%變化原因。對模型進行F檢驗(F=42.209,P<0.05),說明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一定會對娛樂上的(獲得放松與休息)產生影響關系。最終具體分析可知: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的回歸系數值為0.336(t=6.497,P=0.000<0.01),意味著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會對娛樂上的(獲得放松與休息)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總結分析可知: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全部均會對娛樂上的(獲得放松與休息)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3.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與認識上的(了解英國風土人情)呈正相關關系
從表5可知,將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作為自變量,而將認識上的(了解英國風土人情)作為因變量進行分析,模型R平方值為0.058,表示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這個因素可以解釋認識上的(了解英國風土人情)的5.8%變化原因。對模型進行F檢驗(F=30.956,P<0.05),說明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一定會對認識上的(了解英國風土人情)產生影響關系。最終具體分析可知: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的回歸系數值為0.287(t=5.564,P=0.000<0.01),意味著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會對認識上的(了解英國風土人情)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總結分析可知: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全部均會對認識上的(了解英國風土人情)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4.喜歡的明星, 參與彈幕等需求與情感上的(看到喜歡的明星和參與彈幕討論獲得群體歸屬感)滿足呈正相關關系
從表6可知,將因為喜歡的明星,想要通過英劇來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彈幕)作為自變量,而將情感上的(看到喜歡的明星和參與彈幕討論獲得群體歸屬感)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從表6可以看出,對模型進行F檢驗,發現模型通過F檢驗(F=30.504,P<0.05),說明因為喜歡的明星、想要通過英劇來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彈幕)中至少一項會對情感上的(看到喜歡的明星和參與彈幕討論獲得群體歸屬感)產生影響關系。針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發現,模型中VIF值全部小于5,意味著不存在共線性問題。并且D-W值約等于2,說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
因為喜歡的明星這個因素的回歸系數為0.334(t=6.547,P=0.000<0.01),意味著因為喜歡的明星會對情感上的(看到喜歡的明星和參與彈幕討論獲得群體歸屬感)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總結分析可知:因為喜歡的明星, 想要通過英劇來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彈幕)全部均會對情感上的(看到喜歡的明星和參與彈幕討論獲得群體歸屬感)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5.觀看英劇之前的選擇與觀看后的滿足感相關性分析是利用問卷中調查者使用之前的動機與使用后的相關性分析得出,表7中說明觀看英劇之后的選擇得到滿足了和想要通過英劇來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彈幕)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觀看英劇之后的選擇[HJ1.6mm]得到滿足了和其他的相關系數值為0.095,并且顯著性為0.05,說明觀看英劇之后的選擇得到滿足了和其他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三)不同的動機也會與不相對應的需求呈正相關關系
以問卷中學習動機為例,做不同的滿足分層回歸性分析,結果如表8所示。
從表8可知,本次分層回歸分析共涉及4個分層。分層1中的自變量為想要學習口語,分層2在分層1的基礎上加入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分層3在分層2的基礎上加上了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因素,分層4在分層3的基礎上加上了想要通過英劇來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彈幕), 因為喜歡的明星,模型的因變量為:
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
表8中將想要學習口語當作自變量,將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當作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模型R平方值為0.051。說明想要學習口語可以解釋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的5.1%變化原因。通過F檢驗(F=27.403,P<0.05),也說明想要學習口語一定會對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產生影響關系。最終具體分析可知:想要學習口語的回歸系數值為0.269,并且呈現出顯著性(t=5.235,P=0.000<0.01),意味著想要學習口語會對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針對分層2:其在分層1的基礎上加入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后,F值變化呈現出顯著性(p<0.05),意味著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加入后對模型具有解釋意義。此外,R平方值由0.051上升到0.119,意味著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可對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產生6.8%的解釋力度。具體來看,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的回歸系數值為0.311,并且呈現出顯著性(t=6.239,P=0.000<0.01),意味著想要得到娛樂和放松的時間會對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分層3:其在分層2的基礎上加入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后,F值變化呈現出顯著性(p<0.05),R平方值由0.119上升到0.181,意味著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可對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產生6.2%的解釋力度。具體來看,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的回歸系數值為0.296,并且呈現出顯著性(t=6.186,P=0.000<0.01),意味著想要了解英國本土文化會對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針對分層4:其在分層3的基礎上加入想要通過英劇來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彈幕), 因為喜歡的明星后,F值變化呈現出顯著性(p<0.05),意味著想要通過英劇來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彈幕), 因為喜歡的明星加入后對模型具有解釋意義。此外,R平方值由0.181上升到0.215,因為喜歡的明星可對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產生3.3%的解釋力度。具體來看,想要通過英劇來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彈幕)的回歸系數值為0.162,并且呈現出顯著性(t=2.692,P=0.007<0.01),意味著想要通過英劇來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彈幕)會對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喜歡的明星的回歸系數值為0.188,并且呈現出顯著性(t=3.854,P=0.000<0.01),說明喜歡的明星會對學習上的(鍛煉了口語)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由以上結論可得:由想要學習口語的需求引出不同的動機引起的觀看英劇的興趣,最后導致觀眾看過英劇之后的需求得到的滿足更多,并且一個動機可能會引起不同的滿足感。
總結:假設1大學生對英劇的性別與觀看英劇所獲得的滿足無顯著性差異基本成立;假設2大學生觀看英劇的基本動機行為與觀看英劇所獲得的滿足呈正相關關系基本成立;假設3大學生觀看英劇的不同的動機也會與不相對應的需求呈正相關關系也基本成立。
六、結?論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對英劇是出于一定的需求進行觀看的,其中觀看英劇的需求又分為學習上的、娛樂上的、認識上的和情感上的四個方面。由本次問卷分析可得,不同的觀看需求會導致不同觀看后的滿足,需求和滿足是呈正比的,并且也可能由一種需求而引發受眾觀看英劇后獲得不同的滿足。“使用與滿足”理論所推斷的,反映出受眾多少是由意識的需求得到了滿足[5]。而在媒介的使用過程中,受眾受到不同的因素影響使得受眾因需求而產生期望,會導致不同的需求得到滿足。隨著時代的發展,男女之間的審美以及興趣愛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此次的調查中筆者將男女生“使用與滿足”對比分析,發現男女的需求與滿足無顯著性差異。男女生觀看英劇之后所獲得的滿足不受性別因素的控制而不同。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樣本數量不足,在調查問卷的發放過程中只用了微信作為問卷發放的主要渠道,沒有線下實地發放問卷,所有問卷都在網上調查完成,并且問卷不是用隨機問卷調查法進行的,而是滾雪球式問卷調查。而在受眾觀看英劇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不定的因素導致最后需求得到滿足的不同。由于時間和能力的限制,本研究采集數據考察的動態狀況不夠,并且論文的理論支撐不夠充分,少數觀點論證不夠深刻與全面。但是文章用量化分析研究進行佐證“使用與滿足”理論,是如今同等論文中缺少的。
參考文獻:
[1]劉京林.大眾傳播心理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2]陳霖.新聞傳播學概論(第四版)[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219.
[3](美)羅杰·迪金森拉馬斯瓦·米哈里德拉納斯奧爾加·林耐著.單波譯.受眾研究讀本[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4]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55+165.
[5](荷)麥奎爾著.劉燕南,李穎譯.受眾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6]卜衛.關于兒童媒介需要的研究——以電視、書籍、電子游戲機為例[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6(3):13-24.
[7]孫薇.從人人網流行看大學生的“使用與滿足”[J].今傳媒,2012,20(2):98-99.
[8]李嬌.從“使用與滿足”視角解讀網絡自制劇熱潮[J].商,2015(12):231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