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路陽
英語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材料的閱讀,不僅僅掌握英語語言的閱讀技巧,還要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學會分析文章謀篇布局技巧、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提高自身綜合人文素養。
第一階段:語言輸入——獲取信息
獲取信息是指“通過閱讀得到知識或信息”。教師在指導閱讀時不僅要學生獲取事實、主旨、段落大意等信息,還要學生獲得文章的謀篇布局、修辭手法、詞句使用等信息,為后面的寫作做準備。
在Lead-in環節時,筆者先創造一個情境,點擊PPT,播放消防車的警笛聲,提出問題:What did you hear just now? 學生用漢語異口同聲地回答“消防車警笛聲”。筆者及時點擊彈出圖片,并領讀fire engine.筆者接著提問: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學生馬上回答出:There is a fire.筆者又問:What will you hear when a building is on fire? 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People shout for help/ Children cry./ The sound of water./ The sound of a bell.筆者適時展示圖片,引出新詞匯fire alarm(警鈴)。
緊接著詢問:Where will people go through during a fire? Can people use the lift? 學生回答:No, using a lift is dangerous in a fire.筆者又點擊圖片,引出fire exit.(消防出口。)這樣,在導入階段就把學生帶進了火災的情境,并且處理了與描述火災有關的新詞匯,學生在這樣情境中容易記住詞匯。
在Fast reading環節時,筆者讓學生觀察文章標題、課文插圖,通過略讀(Skimming)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完成表格里的信息。在訓練學生閱讀微技能的同時,明確在寫記敘文時,要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等,并且文章的主題句通常會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讓學生對語篇的結構有初步的了解。
在Detailed reading環節中,為了幫助學生實現“以讀促寫”的目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或活動,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也就是“讀寫結合”。Latham(2002)推薦了按順序排列事件(Sequencing)和完型填空(Cloze)這兩個練習形式。筆者在本課的教學中嘗試運用了這兩種形式。
按順序列舉事件的練習尤其適用于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的文章。A blind man and his eyes這一篇文章就是按照John F.Dancer和他的導盲犬Charlie入住旅館,到發生火災,到消防員成功救出他們這一時間發展順序展開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事情發展的經過,在Detailed reading環節中,筆者設計了一個練習“How did John and Charlie escape from the fire?”。這個練習要求通過尋讀(Scanning)迅速鎖定文章中表示時間的詞句,然后再簡明扼要地概括人物在此時此刻的動作。
這種練習增加了語言輸出的“量”,學生在列舉時要注意語言的準確和恰當,這就使得學生對文章的詞語使用、句式結構也有了一定的注意,即注意了輸出的“質”。
另一種有助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練習是完型填空(Cloze)。完型填空不能僅依靠簡單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語篇結構知識,利用上下文的線索揣摩作者的意圖。在平時的課堂,特別是閱讀課中,教師多采用這種練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逐步了解語篇結構,掌握聯系上下文的技巧,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并且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A blind man and his eyes這一篇文章是敘事性文章,動詞的使用靈活、豐富,生動有力地描繪出John 和Charlie在火災中脫險的經過。根據這個特點,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完型填空練習:根據課文內容,用適當的動詞補全短文。
John told us about the fire in Dragons Head Hotel.He was asleep.Suddenly, he heard Charlie? bark? loudly.He woke up and smelt smoke.Just then ,the fire alarm went off.He went to feel the door.It was hot.He wet some towels and put them along the bottom of the door.Some smoke still got in.He lay on the floor with Charlie and waited.Seconds later, the firemen showed up.He opened the window, waved and shouted.They were safe at last.
由于學生對文章的事情發展順序和語篇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做起完型填空的練習也得心應手,正確率較高。教師通過設計此類練習,提高學生對某一類詞語的關注度,從而逐漸學會在寫作中正確、靈活地運用詞語。
第二階段:語言輸出——轉述信息
轉述信息是指“讀者利用閱讀中吸收的信息進行信息輸出”。近幾年的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的書面表達評分標準是按照“內容+準確性+流暢性”(6+6+3)來評分的。筆者曾參與中考的書面表達的改卷,發現流暢性是很多學生忽視的。不少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文章結構不夠嚴謹,各內容點之間的過渡不自然,缺少相應的連接詞或者使用不當,上下文意思不連貫等。在閱讀課的Post-reading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有效的銜接手段,把“獲取信息”部分的按順序列舉事件練習中幾個主要事件聯系起來,寫成連貫的短文。從而提高學生使用連接詞的能力。
在Post-reading環節中,學生回憶Detailed reading中按時間順序列舉事件的練習,嘗試把John在火災發生時的行動根據時間發展的順序寫成一篇的短文。這個練習主要考查學生作文的流暢性,側重訓練非常重要的寫作技能——銜接手段的運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寫作任務,筆者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所有表示時間的單詞和短語,如:suddenly, just then, then, soon, seconds later等。接著,讓學生調動已有的儲存,用Brainstorm的形式說出更多的連接詞。學生說出了“first, second, at last, finally, next, before, after”等,再次鞏固學生對連詞的認識。
最后,筆者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寫作任務。在完成寫作任務后,選取幾篇作文進行展示評價,看是否合理運用了連接詞,上下文是否連貫,文章是否流暢。下面是一篇優秀的學生習作,文章條理清晰,上下文連貫、流暢。
John F.Dancer was blind, so his dog, Charlie, was his eyes.One day, he stayed in a hotel with Charlie.When he was asleep, he heard his dog bark loudly and he smelt smoke.Seconds later, the fire alarm went off.He wanted to call the police, but the phone was dead.He had to lie on the floor and wait.Minutes later, he heard the sound of a fire engine.Soon a fireman showed up, so John and Charlie were saved at last.(注:劃線部分為連接詞。)
通過Post-reading的寫作任務,學生明確了要聯句成篇,必須使用恰當的連接詞。設計這種讀寫結合的活動時,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對獲取信息類練習稍作改動,強化學生對文章細節記憶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