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燕
初中歷史教學由于受到歷史跨度太長、記憶點過多、教學內容繁多、重視度不夠、野史自傳的沖淡、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原因的影響,教學質量遲遲得不到提升。依靠教師一張嘴、一塊黑板加粉筆、一本教科書的傳統教學模式,限制歷史教學質量的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引進,為傳統歷史教育帶來變革,幫助初中歷史教師突破教學中的難點,也對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初中歷史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教師重視課本知識的單向傳遞,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填鴨式教學成為常態。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教學要求。
2.學習效率不高。教材本身的局限性,導致其所提供的文本信息不夠豐富,偏重概述。雖然歷史教師在課堂講述中會就每個知識點進行延伸,但受限于課堂時間與教學進程,這種擴展非常簡單隨意,無法囊括每個事件的所有重要信息。
3.層次化教育落實困難。傳統的教學方式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統一的教學內容、單一的評價方式等,很難真正落實這一教學理念。
4.學生歷史素養待提升。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這種教學高度或目標總是被有意無意地被忽視或沖淡,這對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有所阻礙,歷史課卻沒有該有的歷史味。
二、信息技術對初中歷史教育的改變
1.創設歷史情境,創新教學模式
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有針對性地篩選提煉有價值的信息,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歷史情境,做到直觀、生動、全面的展現真實歷史,為學生創造較好的學習氛圍,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僵化單向的師生關系。
比如在講授“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這一英雄事跡時,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董存瑞眼見戰友們不斷倒下,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藥包、最終壯烈犧牲的高潮情節展現出來,槍炮聲、沖鋒號角聲、先烈高喊著“為了新中國,前進!”以及慘烈的戰爭場面,讓學生目睹硝煙彌漫的戰場。極大增加了歷史的真實感,愛國主義不再只是單薄的文字,而是血肉之軀、英烈之魂凝聚而成的豐碑,潛移默化陶冶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引入信息技術之后,每堂課的信息密度大大增加,歷史課的內容可以得到極大豐富,學生的歷史視野得以開闊。學生們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獲取信息非常方便,教師也可以借助各種即時通訊軟件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
比如課堂開始前幾天,教師可以就某個知識點在班級群給學生出題,引導學生自己收集、梳理信息,讓他們可以隨時與教師溝通,在搜索信息、交流疑惑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知識樹,教師對其中的突出難點也有了較全面的把握。在課堂上,對學生們的疑問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回答。雖然教師在課堂上是一個長者與師者的角色,但必須舍得放權,盡量讓學生發揮主體性,比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語體系講解歷史故事,從全新的角度或用現代價值觀去看歷史人物與事件,讓學生在聽講、提煉、講課的反復訓練中獨立思考,學習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3.多媒體互動教學,落實多層次教育理念
隨著網絡教學的普及,互動關卡式的多媒體課件、作業軟件被越來越多的引入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難度不同的問題將學生分層,學生必須完成較低難度的課時才能繼續下一課程或作業。此外,學生還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補充學習。尤其在訓練習題部分,教師可以結合視頻、音頻、圖片甚至小游戲等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記憶與領會相關知識點。
4.鼓勵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歷史性思考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研究歷史是為了解決當代社會與人類整體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這是歷史教學的功利價值與現實意義,這也決定了一個優秀的歷史教師必須具有歷史的眼光與獨特的歷史情懷。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年輕人對知識的隨意解讀容易走入誤區,教師有責任維護知識的規范與合理性,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在歷史評價的關鍵環節掌握主動權。
比如,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利用網絡搜索特定課題的信息,引導學生展開自由辯論,最后讓小組長闡述本組觀點,教師給予補漏、指正與點評,而非極權式的威逼服從,經過來回多次的交流與辯論,最后形成相對統一的價值判斷。引導式的信息獲取、交流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潤物細無聲的價值植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