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曼
摘要:隨著網絡媒體的推廣,網絡媒體應用中越來越多的弊端暴露出來,基于網絡媒體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大學生心智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價值觀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教育者的主導地位也因網絡媒體的應用而受到威脅。針對網絡媒體帶來的教育挑戰,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展開需要尋找新路徑,可以通過改善和優化網絡媒體環境、完善有關網絡媒體的法律法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大學生素質的方式實現路徑創新。
關鍵詞:網絡媒體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挑戰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0-0174-0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政工作關系到高校能夠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性的問題。”[1]大學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的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最關鍵的時期。為此,我們必須正視網絡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
一、網絡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網絡媒體的快捷、便利及其易操作性容易讓人們產生依賴心理。大學生所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地來自網絡媒體,這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教育者的主導地位造成沖擊。
1.不良信息的傳播沖擊大學生價值觀
網絡媒體背景下,傳統的舊的價值觀念受到沖擊,“新的”“合時宜的”觀念受到追捧,這其中不乏腐朽的價值觀念。雖然我國已經加大了對網絡媒體環境的管理力度,但網絡仍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社會成員均可在網絡媒體中發表自己的言論,這就導致網絡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網絡中所充斥的不良信息大肆傳播,蒙蔽大學生的雙眼,吞噬著大學生的真善美,侵犯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沖擊。此外,部分大學生自制力較差,沉迷各種社交軟件、游戲視頻,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導致人際關系淡漠化。
2.教育者的主導地位面臨新挑戰
網絡媒體的出現為思政教育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新思路,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適應現代網絡媒體大背景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網絡媒體為思政課堂的展開提供了便利,新穎的課堂呈現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學生的注意力也從教育者身上轉移到網絡媒體上,這導致在課堂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下降。傳統思政教育的教育信息是經由教育者的嚴格把控和篩選后傳授給大學生,既可保證課堂的可控性,保障教育者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的權威地位,也有利于保障學生所受教育的科學性。而網絡媒體的使用和推廣無疑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難度。部分教師的網絡媒體素養較低,無法高效利用網絡媒體,只顧將枯燥乏味的思政知識灌輸給學生,影響了思政教育效果,從而使得大學生對教育者依賴度大大降低。[2]此外,許多教師過度依賴媒體,上課所需課件從網站上任意下載,不再探尋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導致專業素質下降。
二、網絡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
“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3]當前,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進步,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傳播迅速,網絡媒體、國家和高校應該提高警惕,真正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優化網絡媒體環境
網絡媒體有義務對社會發展進步承擔責任。網絡媒體若想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其本身應加強對自我的監控和管理。網絡媒體在教育事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有許多優質的信息,但是也存在傳播不良信息、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毒瘤。為此,網絡媒體必須建立完善的信息審查機制,對在網絡中所傳播的信息進行核查,盡可能減少不良信息的存在和傳播,從而在源頭上減少不良信息對大學生思想的荼毒。此外,凈化網絡媒體環境還需要注重網絡媒體傳播隊伍的建設。加強對網絡媒體傳播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重視對網絡媒體隊伍成員的技術培訓。
2.完善有關網絡媒體運行的法律法規
正確引導高校網絡環境的凈化與完善,有必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加強法律對網絡媒體的約束和引導。所謂法律約束,就是指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所能夠產生的法律效力可以對社會人的行為產生約束作用或者制約作用。網絡信息冗雜,部分信息的傳播甚至已經嚴重破壞了社會公平和公正。對此,我們必須以法律為根本制度保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堅實后盾。許多大學生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不足,在使用網絡媒體時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成為謠言等不良信息的“傳播者”,這就要求國家有關部門未雨綢繆,建立健全關于網絡媒體環境凈化的法律法規。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面對網絡媒體對傳統思政教育的沖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用積極、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網絡媒體帶來的挑戰,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網絡媒體素養。第一,加強對高校領導隊伍的建設,高校領導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帶頭作用。網絡技術與思政教育的傳統優勢進行深度融合,這已經成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必然趨勢,成為思政教育煥發嶄新活力的增長點。因此,高校領導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把思政教育當作一個日常的核心工作,真正潛移默化到學生的思想之中。第二,高校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即使是在網絡媒體充分發展的新時代,教師也要努力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4],從課堂入手,有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構建起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以此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師資力量、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第三,提高高校思政教師的媒體素養,既要加強技術培訓,還要加強網絡媒體的觀念建設,改變對網絡媒體的錯誤認知,最重要的是避免過度依靠網絡媒體而喪失自身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4.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
網絡環境魚龍混雜,提高大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應對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尤為重要。
第一,在網絡媒體時代,對全部信息進行篩選和改造是一項工程量非常大的工作,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因此,提高大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如今,各種信息的傳播已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大學生要提高對信息的辨別能力,深刻認識到這些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同時,大學生需要增強自身責任意識,對網絡媒體中損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社會公平公正的行為及時制止。
第二,大學生群體作為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應該駕馭在網絡媒體信息之上,而不是被網絡信息支配。因此,大學生必須從自身著手,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地應對網絡媒體給大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首先,大學生要具有網絡安全意識,在使用網絡媒體時尤其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和財產安全;其次,大學生要具有使用網絡媒體的能力,積極學習網絡技術,運用正確方法使用網絡媒體;最后,大學生要具有網絡媒體道德素養,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網絡規范,從自身做起,凈化網絡環境。除此之外,大學生還應該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積極運用網絡媒體的優勢擴充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網絡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機遇,也帶來挑戰。勇敢應對挑戰,要將大學生自身、社會、高校與國家部門的力量擰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聯合起來,為網絡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道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Z].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2016.
[2]張偉.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作用研究[J].專家論壇,2012(3):60.
[3]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
[4]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責任編輯:趙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