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丹
摘要:“金課”不僅僅是一個課程概念,更代表了獨立學院“獨立”的自身特色和底氣,為課程的自我完善和修正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方式方法。正因如此,關于獨立學院教學過程中“兩性一度”的建設方法研究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兩性一度”標準為高校的課程建設指明方向,明確定位。通過對獨立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梳理,分析“兩性一度”與藝術設計專業的關系,探究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打造“金課”的方法。
關鍵詞:兩性一度 “金課” 藝術設計 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0-0206-02
2019年11月24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提出了“金課”概念,同時明確了“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作為中國高等教育一個新的歷程,一個新的目標,“金課”的建設標準從更深的層次和更具時代性的角度為高校教育使命重新定位。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和不斷更新的事業,它的穩定,顯示在厚重的歷史積淀中;它的先進,顯示在活躍的社會實踐中。正因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及時淘汰老固陳舊的“低階”性課程,是高教領域的一次自省過程,并通過這種“自省”,重新審視自身的優點和長處,有效提高課程內容的專業標準,擺脫由于擴招而放低入學門檻所造成的低內涵、普惠性的授課行為,也能夠有效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的水準,從多角度、多方面塑造新時代的教育風貌。
在這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獨立學院作為新的教育載體和高等教育領域的有益補充,更要重視自身課程的建設。在此,“金課”不僅僅是一個課程概念,更代表了獨立學院“獨立”的特色和底氣,是一次“新陳代謝”,是一次真正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正因如此,關于獨立學院教學過程中“兩性一度”的建設方法研究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且緊迫和富有使命感。本文以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為研究的切入點,依托“金課”建設活動,開展有益的探索和方法論研究。
一、“兩性一度”與藝術設計專業的關系
1.“高階性”
所謂“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高等教學對學生高級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目標之一,亦是使命。目前以標準形式出現,一是因為高校教學特別強調專業與就業的有效結合,二是因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原有的知識體系更加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和理論的考核。而“高階性”的提出,正是基于社會對高校人才的需要,是一個迫切的重心轉移問題。
藝術設計專業與其他專業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本身就是一種高度抽象的理念,包括從業者,必須在非確定性的環境中找到自身的定位。這更加需要具備一定的高級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因此,相關教學課程的高標準要求是藝術設計專業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這與傳統的理論灌輸是存在本質區別的。這里的高級思維亦是設計思維,綜合能力亦是實踐操作能力,在感性和理性之間建立較好的接連效果,是藝術設計專業對于“高階性”的一種必然要求。
2.“創新性”
所謂“創新性”,是課程內容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這本就是藝術設計專業的自身要求,科學性、前沿性、獨創性正是藝術設計的價值體現。近幾年,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滿足這種特殊專業的授課要求,各種教學案例均采用了多種課堂教學方法,但仍以單方灌輸、缺乏反饋的課堂為主導。
高等教育的基礎是關于“人”的培養,要高度尊重個體價值的體現。藝術設計的教學成果要擺脫模式化、固定式,一直是實際教學的挑戰。教學的高度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定成果的高度,這種高度問題有時出在指導老師和教學管理方面,但多數是由于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的限制。因此 ,有關“創新性”對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提升是教學方法的變革和有益嘗試。
3.“挑戰度”
所謂“挑戰度”,是指課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對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這是高等教育的“高要求”,它的質本就是一種專業提升。因此,專業課程的難易程度,并不應以是否普惠為標準。雖然教學對高及格率和優秀率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如果為了保證以上條件而放低課程標準要求,則與高等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體現的“挑戰度”,是一直存在于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的。因為每個課程的每個課題在下達中都是以個體為準的。但在這里提出這個概念,主要是指“標準的高度”。“兩性”可以算是“金課”所應具備的前提條件,而“一度”則是“金課”的實施要求。依據目前藝術生源的專業水平,保證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專業教學水準,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課程建設提高標準要求,讓學生通過學習平臺,能夠接受較高質量的教育,開拓眼界,對專業具有高標準的期許,讓學習難度成為動力,激發個體發展,有效促進藝術設計專業的健康發展。
二、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打造“金課”的方法
針對以上關于“兩性一度”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定位和體現,可以基本了解其“金課”打造的目標和方向,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研究課程建設的方式方法,從實際授課經驗和角度入手,才能為課程建設提供有效的保障。
方法一,針對“高階性”。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是關于基本技能培養和專業思維培養的應用型課堂訓練,課程內容可以按照“高階性”標準建設。首先,在基本技能培養方面,原始課程多包含基本技法、繪畫效果、觀察方法等繪畫內容,特別是教學成果多以繪畫效果體現,這是藝術設計專業與繪畫專業脫離不徹底、自身建設不完善而導致的。傳統教育理念的滲透,造成了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不能與后期專業需求有效結合。因此,在基礎教學階段,對學生構成能力的培養,以及抽象思維的訓練需要作為主導授課內容確定下來。甄選符合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有效內容,成為課程建設的第一步。其次,在表現技法方面,要強調應用技法的訓練,而不是單單停留在繪畫技法表現方面,這也是基于藝術設計的專業特性調整的。因此,如何理解相同的信息元素,用設計專業的能力去解決課程內容,體現教學成果是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成長和完善的有效體現。把基礎訓練形式從基本描繪狀態提升到主動創作應用狀態,是課程“高階性”建設的指導方向。
方法二,針對“創新性”。傳統藝術設計基礎課程,以直觀描繪為主要課程內容,雖然與考前訓練形式較為接洽,但背離了高等教育的初衷。從教師單一角度以評判畫面效果為主導的課程教學,是缺乏互動性的,也在某種程度上壓抑和局限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忽視人的自由個性,對理性的一味張揚,對感性的長期漠視和排斥。在整個教育領域中,唯認知發展觀、機械化的培養模式,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在高校更是根深蒂固。”[1]因此,基于藝術設計本身對原創性的要求,強化課堂互動,正視每個學生對課程內容的不同解讀結果,并給予渠道表達,互通有無,建立良好的對話環境,是藝術基礎教學“創新性”建設的起點。
根據前期“高階性”的建設,藝術設計基礎教學課堂的教學成果將呈現不同形式、樣式以及思路,這是符合藝術這種發散性思維特點的。將翻轉課堂、主題答辯、觀念闡述等形式引入后期課堂教學總結過程中,能夠較為直觀地了解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教學的認識以及專業的解讀。這種“創新性”是將課堂開放,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課堂主導,以強調個性培養為教學目標,以靈活的課程主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是打造“金科”的有益嘗試,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原創性和藝術性。讓基礎課程不基礎,授課形式更靈活,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也是課程完善的目標和意義所在。
方法三,針對“挑戰度”。課堂自是“大天地”,教師要積極開闊眼界,提高能力。高校的教學過程,是不斷求知、求未知的過程,一味停留在低級的知識灌輸層面,會造成課程內容的陳舊、不合時宜,造成學生學習的惰性和封閉性。進入本科學習階段,更強調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了保證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要自主提高專業學習的深度、厚度和靈活度。同時,任課教師作為指導者,在課程內容的講授方面,也要充分留足空間。就高度而言,需要學生通過課上課下的相關學習互為補充,提高求知欲;就寬度而言,需要學生對多學科融會貫通,擴展知識面。在以上措施實施中,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是“教學相長”的關系,并通過不斷自我挑戰完成課程“高階性”提升后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切實受益于高等教育,成為合格的高等人才。
三、結語
通過對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金課”建設過程中“兩性一度”的分析以及總結可以了解,高校課程的先進性、能動性和高質量、高標準是評價教學質量的可靠依據,也是確保高等教育體系良性循環的基本條件。通過“金課”建設活動,要重新認識和梳理教學體系,開展“自省”“自查”,淘汰“水課”,優化課程內容。這是教學活動滿足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和競爭的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葉碧.審美滲透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39
[2]周至禹.設計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石鵬翔.設計素描[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