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嵐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5月24日參加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的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充分肯定了湖北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所做出的成績和貢獻,并強調指出:“防范化解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在社會政治大局穩定。要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把防疫期間形成的“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保持社交距離、推廣分餐公筷等”良好社會風尚“推廣開來,堅持下去”。各級基層黨組織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把在偉大抗疫斗爭形成的良好社會風尚推廣和堅持下去,在全社會樹立和形成良好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健康中國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良好社會風尚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關億萬人民群眾身心健康,關乎國家健康發展的大事,是需要長期堅持和廣泛推廣的。抗疫期間形成的良好社會風尚在疫情防控期間得到了廣大人民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很好的堅持和遵守,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可能會出現松懈和忽視的問題,我們要清醒認識到后疫情時代可能還會面臨著各種風險的考驗,抗疫良好社會風尚決不能成為一陣風,而要從全局整體高度充分認識到堅持和推廣良好社會風尚的極端重要性,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堅持和推廣良好社會風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抗疫良好社會風尚是最終取得“雙勝”的重要保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中所指出的:“湖北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湖北作為全國疫情最重、管控最長的省份,湖北經濟重振面臨較大困難”。面對重重困難和壓力,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同志強調:湖北要打贏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打造疾控體系改革和公衛體系建設的湖北樣板。為此,各級基層黨組織要繼續堅持已形成的防疫良好社會風尚,一方面要通過耐心細致的宣傳工作,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把已形成的抗疫良好社會風尚堅持下去,成為常態化生活習慣,有效防范和阻斷疫情傳播的任何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建設,確保防疫良好社會風尚制度化常態化,確保人民身心健康和社會經濟穩定發展,以良好的社會風尚助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雙勝利。
抗疫良好社會風尚是防疫常態化的必然要求。隨著湖北武漢疫情形勢的逐步好轉,防疫工作日趨常態化,面對來之不易的勝利,習總書記再三告誡我們,“當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國內個別地區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抓好疫情防控常態背景下良好社會風尚的建設,這既是國際國內防疫形勢下的必然選擇,也是確保國內防疫工作取得最終勝利的必然要求。如果放松了良好社會風尚的建設,極有可能由于一時的松懈和疏忽使境外疫情倒入國內,再次引發全局性災害,后果不堪設想。抗疫良好社會風尚來之不易,不能成為一陣風,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是從疫情防控的實踐中總結而來的,絕不能把它們當成是非常時期不得已為之的舉措,而應像習總書記所要求的,要“推廣開來、堅持下去”,讓其成為每一個公民的日常行為習慣。
抗疫良好社會風尚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綱要》中明確強調健康中國建設首先要普及健康生活,通過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從而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引導群眾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社會風尚所強調和倡導的內涵和要義與健康中國的目標和要求完全一致,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一環,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良好社會風尚的內涵不僅僅是簡單的出門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等衛生生活習慣,其包含的內涵更為豐富,還包括全民的健康素養、健康生活、文明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要求,良好社會風尚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推進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證。今后,按照習總書記“把良好社會風尚推廣開來、堅持下去”的要求,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把良好社會風尚納入基層工作目標之中。為保證良好社會風尚能長期堅持并切實落實到行動中去,必須加強相關制度建設。按照《健康中國綱要》要求,健康生活首先要加強健康宣傳,倡導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平安健康的理念滲透到每個人心,轉化為一種行動本能。為此,各級基層黨組織要在理念宣傳和形成的過程中發揮好宣傳和引領的作用。通過制定相關制度,把良好社會風尚納入到各單位的工作目標之中,分解成為各單位的年度工作目標,并按照總體要求細化工作清單,通過制度的宣傳和嚴格執行保證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有制度保障和制度推動力。
把良好社會風尚納入基層組織考核之中。為保證良好社會風尚能長期堅持并切實落實到行動中去,必須加強考核激勵。為有力推動基層各組織積極投身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建設之中,可通過健全制度的方式把良好社會風尚的情況納入基層單位考核之中,把基層黨組織在促進良好社會風尚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多少、作用的好壞、社會風尚的影響力、社會風尚的成效等作為基層組織工作績效考核的硬指標,以考核為指揮棒有利促進各基層單位對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重視程度和建設的力度。
把良好社會風尚納入基層評先評優之中。為保證良好社會風尚能長期堅持并切實落實到行動中去,必須把良好社會風尚納入到基層評先評優活動之中。把能否堅持良好社會風尚做為考查一個基層黨組織是否先進的標準,激勵各級基層黨組織在促進良好社會風尚形成和堅持中發揮先進作用。把能否堅持良好社會風尚做為考查一名共產黨員是否優秀的標準,激勵廣大黨員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帶頭并帶領身邊的群眾保持良好的社會風尚。以基層黨組織和共產黨員的帶頭和帶領作用,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和長期堅持。
把良好社會風尚納入各種文明創建活動之中。為保證良好社會風尚能長期堅持并切實落實到行動中去,必須把良好社會風尚建設納入各種文明創建活動之中,與基層單位的具體工作相結合。在農村,可以把良好社會風尚與文明鄉村建設、美好鄉村建設相結合,把良好社會風尚與當地的鄉規村約、文明戶建設相銜接,把良好社會風尚建設與正在廣大鄉村開展的鄉村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廁所革命”相結合,使良好社會風尚建設落到實處,有抓手有看頭有成效,能落地生根長期堅持。在城市社區,可以把良好社會風尚建設與社區治理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聯系,在良好社會風尚建設融入到文明社區、幸福社區建設之中,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養成落實到具體的生活細節之中,如垃圾分類投放、參與健康體育鍛煉等。在企業,可以把良好社會風尚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把良好社會風尚的內在要求與企業健康發展聯系在一起,雙促進取得雙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