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要求:“從2019年開始,用5年時間,有計劃分層次高質量開展黨員教育培訓,把全體黨員普遍輪訓一遍?!秉h校是黨員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主陣地。目前,全黨擁有中共黨員9059.4萬人,實現“普遍輪訓”目標,需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校建設,重點解決好農村廣大黨員干部培訓陣地問題。2017年巴東縣委在12個鄉鎮掛牌成立鄉鎮黨校,成為全省唯一的設立鄉鎮黨校的縣市。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巴東縣鄉鎮黨校建設基本走上規范化的發展軌道。
一?創辦鄉鎮黨校的背景
巴東縣面積3354平方公里,縣境內最低處海拔67米,最高點海拔3032米,相對高差2965米。全域河谷深切、山高坡陡、山大人稀、溝壑縱橫。復雜的山區地形地貌特征,使得行政管理和服務成本高、難度大。如金果坪鄉距縣城180公里,黨員干部到縣委黨校學習一天,來回時間加在一起需要3天。
巴東縣轄12個鄉鎮、322個村,黨校應當培訓的黨員干部共17543人,其中農村黨員10263人。長期以來,縣委黨校教育培訓的主要對象為新進公務員、村級主職干部、縣直部門黨員及重點發展對象等。
縣委黨校的辦學規模和培訓能力,無法對鄉鎮和村一級的廣大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村非主職干部進行全覆蓋輪訓。農村“無職”黨員長期沒有接受過黨校的教育培訓,導致部分農村黨員身份意識不強、組織觀念淡薄、先鋒模范作用喪失等一系列問題。例如沿渡河鎮在推進鄉村交通建設時,有些農村黨員不但不支持工作,還在背后說風涼話,有的甚至到施工現場阻撓施工。
針對上述情況,2017年巴東縣委決定在各鄉鎮設立鄉鎮黨校。當年7月1日前夕,12個鄉鎮黨校全部掛牌成立,成為全省唯一的設立鄉鎮黨校的縣市。
(一)組織領導。巴東縣各鄉鎮黨校均由鄉鎮黨委書記兼任校長,黨委副書記或組織委員兼任常務副校長。黨校下設辦公室、教務處、培訓辦、后勤管理處,負責開班期間的組織、教學和后勤工作。
(二)辦學設施。全縣12個鄉鎮黨校均配備了100人以上規模的多媒體教室,滿足多媒體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機關食堂在培訓期間對參訓學員免費開放,從人力物力上保障黨?;顒拥恼i_展。條件較好的鄉鎮建立了遠程教育室、閱覽室、資料室等。
(三)師資隊伍。由4個方面人員組成,均為兼職教學,不配固定教師。一是黨委領導班子成員,講授黨性教育課;二是鄉鎮部門負責人,即司法、農業、林業、水務、畜牧等鎮直單位負責人講授相關專業課;三是致富帶頭人和社會事務工作者,進行案例教學、現場教學;四是縣委黨校教師和縣直部門負責人,講授黨的理論、政策和形勢教育課。
(四)教學方式。主要是鄉鎮黨校課堂教學、黨員教育基地現場教學2種教學方式。巴東縣建有4個黨員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即清太坪鎮絕壁天河黨員教育基地、沿渡河鎮泉口黨員教育基地、溪丘灣鄉萬仙洞黨員教育基地、金果坪鄉紅色革命老區黨員教育基地及鄉鎮烈士陵園。
(五)制度建設。
1.調訓制度。年初縣委組織部以紅頭文件方式,對各鄉鎮下達培訓班次和培訓人數目標任務。鄉鎮黨委根據縣委組織部下達的目標任務,制定培訓計劃、確定調訓對象。
2.考評制度??h委出臺鄉鎮黨校工作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作為評選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的重要依據。
3.教學制度。每個教學班次結業時,進行試卷測試,對每名學員評定成績,為成績合格學員頒發鄉鎮黨校培訓結業證書。
(六)經費保障。鄉鎮黨校辦學培訓經費由縣委組織部從黨費留存中專項安排。
(七)縣委黨校進行業務指導。
1.教學組織指導。對各鄉鎮黨校制定教學計劃,在培訓班的籌劃、組織、教學管理、教學考評等環節進行具體指導。
2.教學內容指導。要求鄉鎮黨校在課程安排上,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教學重點和主線貫穿于教學活動全過程,保證黨的理論知識和黨性教育課程各類班次全覆蓋。
3.教學方法指導。指導和支持鄉鎮黨校根據各地資源和實際開展現場教學,利用網絡平臺將“黨校教學課堂”延伸到村委會進行視頻教學,擴大聽課面。
4.師資隊伍建設指導。在縣委黨校開辦鄉鎮黨校師資培訓班,為鄉鎮黨校培訓兼職教師。派出教師到鄉鎮黨校培訓班授課。
5.調研協調。縣委黨校成立鄉鎮黨校建設課題組,經常開展調查研究,協調解決問題。每年召開鄉鎮黨校常務副校長座談會,總結交流辦學工作經驗。
三?鄉鎮黨校的辦學情況及培訓效果
(一)辦學培訓情況。
自2017年7月成立以來,巴東縣鄉鎮黨校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151期(學制以2天為主),培訓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農村致富帶頭人13499人次。開設的培訓班次主要是:十九大精神培訓班、黨建知識業務培訓班、黨風廉政建設培訓班、黨章黨規培訓班、精準扶貧政策業務培訓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農村無職黨員培訓班、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后備村干部培訓班、綜治信訪維穩能力提升培訓班、農村電商培訓班、農村產業發展培訓班等。
(二)教育培訓效果。
近年來,巴東縣鄉鎮黨校辦學培訓工作取得了“學員得教育、提素質,群眾受影響、得實惠”的明顯效果,有效地助推了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加強了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
溪丘灣鄉石碾村黨支部書記鄧光林說,村里的黨員在鄉鎮黨校培訓后,思想覺悟普遍提高,現在村里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目前,該村32名黨員都與貧困戶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
溪丘灣鄉甘家坪村的成功創業青年,從創業舞臺走上講臺,在無職黨員培訓班里作為“教師”授課,分享黨員帶頭致富的經驗。
官渡口鎮西溪壩村黨員在參加鄉村旅游培訓班后,舉辦農家葡萄節等活動,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價值。鄉鎮黨校不僅將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還將致富能手培養成了黨員。西溪壩村有返鄉創業青年回鄉創辦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在參加鎮委黨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后,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現已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四?啟示與建議
(一)巴東縣鄉鎮黨校的辦學啟示。
1.農村黨員渴望得到培訓學習的機會,創辦鄉鎮黨校是滿足這一需求的重要舉措。巴東縣12個鄉鎮黨校,學員參學率普遍較高,培訓期間自覺遵守紀律、認真聽課學習,表現出渴望培訓學習的迫切愿望。培訓學習是黨員提高自身素質、滋養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徑。
2.創辦鄉鎮黨校打通了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最后一公里”,破解了縣委黨校培訓能力不足、農村大多數黨員長期“失學”等問題。實踐證明,鄉鎮黨校是黨的主張和部署第一時間傳遞到基層的“集散地”。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等思想種子,通過這個“集散地”播撒到廣大黨員心田,能直接在“為人民服務”的大地上生根發芽。
3.辦好鄉鎮黨校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講“土話”、接“地氣”,理論聯系實際的師資隊伍。鄉鎮黨校的教育培訓對象主要是當地鄉村的農民黨員、村干部、致富帶頭人,采取理論與身邊故事、典型案例相結合的講課方式,學員才聽得進、聽得懂,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
(二)對創辦鄉鎮黨校的建議。
1.辦學依據。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第七條規定:有條件的鄉鎮(街道)黨(工)委,可以設立黨校。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指出:加強和規范鄉鎮、街道等基層黨校和黨員教育培訓基地、現場教學點建設。
2.辦學組織機構。鄉鎮黨校名稱統一簡稱為“中共××鎮委黨?!被颉爸泄病痢拎l委黨校”。授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均可采取兼職的方式。校長由鄉鎮黨委書記兼任,副校長由鄉鎮組織委員兼任。鄉鎮黨校內設教學組、后勤服務組。教學組掛靠鄉鎮組織工作辦公室(組織辦副主任兼任教學組組長),主要職責是:負責鄉鎮黨校日常事務、制定培訓計劃并組織培訓對象、制定教學計劃并組織教學活動、管理辦學培訓檔案、對接縣委黨校、管理辦學經費。后勤服務組掛靠鄉鎮黨政辦公室(黨政辦副主任兼任后勤服務組組長),主要職責是:負責學員在培訓期間的的生活安排、住宿安排和相關后勤服務工作。
3.培訓對象。主要是農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村干部和后備干部、致富帶頭人;鄉鎮直部門普通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機關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員。
4.辦學方式。根據鄉鎮條件和工作特點,鄉鎮黨校采取專題班的方式辦學,每期學制1至3天,以2天時間為主,實行大班教學(每期培訓班,不論學員多少實行統一教學)。每個年度舉辦4期左右。
5.辦學設施。每個鄉鎮黨校建立1個容納100人以上規模的大教室(與鄉鎮黨委、政府大會議室資源共享),教室開通至所屬村委會“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會議室網絡視頻系統,便于進行視頻教學。
6.辦學費用。采取“縣財政按培訓計劃預算+縣級留存的黨費補充”方式解決。
(調研組成員:覃章梁、田從云、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