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遠
不知不覺間,江南已是初夏了。晚風還稍有絲涼意,濕氣卻已經隨著梅子黃透氤氳開來。
周末閑下來讀書,看到謝公寫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忍不住艷羨,江南的湖光山色讓你“肆意游遨”也就罷了,連首夏居然也是“清和”之感,令1 600 多年后只能在文字中找尋山水的我和這一身的暑濕黏重情何以堪!遂起身開了空調,感激現代科技之余,那份想穿越到謝公時代的小想法也悄悄地滅了。
真的,被空調、西瓜與 Wi-Fi 等伺侯得如此舒適的我等普通人,還是跟著現代文明一起進步的好。享受那些天才的科學家帶來的科技魔法,享受我們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創造的生產生活,與時俱進,真的是更好的狀態。甚至都不必爭論,不必糾結,也如近期各地熱議的分餐推廣。
有人說分餐有利于衛生和健康,可以避免圍桌共食的口水交互,進而避免由唾液傳播的各類疾病。
有人還說分餐盛行的歐洲、美洲的一些國家,此次疫情發展比之合餐的中國嚴重得多,可見分餐未必比合餐更有利于避免疾病。
有人說親朋好友共聚一堂,舉杯換盞、觥籌交錯才其樂融融。大人給孩子夾一口菜,主人給客人碗里送一塊肉,是濃濃情誼。
有人力證分桌分菜而食,是我們古代中國一直有的傳統,只是到了宋元至明清,現在的圍一桌共食才成主流。
各種說法,不一而足。姑且不去管有的說法的邏輯錯誤,也不去考證作為普通百姓的民俗的合餐在什么時候被記錄,我們只需要問問自己,當現代醫學的發展可以充分證明唾液傳播疾病的這個時代,當我們的財力和精力都能夠充分支持多一雙公筷的這個時代,當個人的自由和權利都在被充分表達和重視的這個時代,我們該如何選擇,然后就盡管坦然去做就好。
何況,外出聚餐、家庭聚餐等都可以有多種分餐選擇,如一人一套餐具、自助餐、公筷公勺等等。就讓我們與現代文明一起,做出更好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