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利
冰淇淋指的是以飲用水、牛奶、奶粉、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食品添加劑,經混合、滅菌、均質、老化、凝凍/硬化等工藝制成的體積膨脹的冷凍食品。
冰淇淋中除了牛乳、糖和冰晶,還必須混入空氣,這樣更加適口和延緩融化?;烊肟諝夂篌w積增加約一倍,所以吃冰淇淋一半是在吃空氣。為達到混合均勻的目的,還要加入乳化劑等穩定劑,使冰晶和空氣氣泡更細小,口感更柔滑細膩。
關于冰淇淋的起源,最流行的說法是馬可波羅將中國的冰酪帶到西方,演變出了冰淇淋,然而此傳說無法考證。最早的確切記載,冰淇淋產生于16世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是手工制作產量很低的奢侈品。1851年,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冰淇淋工廠。工業革命使冰淇淋真正走向全社會和世界各地。中國在清末就從廣東地區傳入了手工制作冰淇淋。1926年,美商在上海引進了冷飲設備,中國開始有了冰淇淋機械化生產。
冰淇淋與雪糕只是叫法不同,實際上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含乳及其他果料的冰凍甜點。區別不僅是插棍和不插棍,更主要是所含固形物的多少。冰淇淋的總固形物>30%,雪糕>16%,所以雪糕一化就成一灘奶水,冰淇淋化了是黏稠的乳膏。無固形物要求的是冰棍。
冰淇淋分軟硬兩類:
硬冰淇淋乳脂含量10%~18%。經過冷凍陳化(硬化)24小時以上。有兩種:
小包裝大型冷飲廠生產的紙盒裝,在冰柜中出售;
散裝冰淇淋機做出,供打球做花樣。
軟冰淇淋是現做現賣不經硬化的。乳脂含量較低,一般為3%~6%。也有兩種:
意式冰淇淋不叫Ice cream,而叫Gelato。為手工制作,可看成是冰淇淋的起點。特點是熱量低,選料均為水果、堅果、奶、蛋等,花樣繁多。除了原料本身所含的水分,制作中不另外加水,具有天然果品的清新滋味。因加了蛋黃,膨脹率很低,較緊致。
美式冰淇淋用冰淇淋機現制現售,分為紙杯裝和蛋筒裝(脆皮甜筒)。20世紀20年代初,美國第一臺軟冰淇淋機問世,后來普遍用在“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里。一些大型超市也有。
市面上還可以見到冰淇淋粉出售。它是以奶粉、食糖、油脂、增稠劑、乳化劑等為主要原料配成固體的預拌粉,也分軟、硬兩類,按比例加水和其他配料即可冷凍成冰淇淋。軟硬粉差別不大,相對來說,軟粉做出的冰淇淋冰碴少些。
基礎冰淇淋是原味,還可以加入各種果料、牛奶、巧克力、香草、抹茶、焦糖等,口味百變,名字也多了。
圣代(新地)有一款軟冰淇淋表面加了果醬、糖霜、堅果等,原先只在星期天出售,叫Sunday。零售業為了天天賣,改名為Sundae。肯德基將其帶入中國,譯作“圣代”;麥當勞也有,為了區分譯作“新地”。別叫錯了哦!
奶昔1922年美國芝加哥出現了一款冰淇淋混牛奶的黏稠飲品,起名Milk shake,即奶昔。
雪葩一種外觀類似冰淇淋的冷飲。與冰淇淋的區別是不含牛奶,是將純鮮水果凍結成冰塊后磨成沙冰制成的果汁冰糕。正式西餐中,每道菜之間都會上檸檬雪葩,清除上道菜的余味,以品嘗下一道菜。
世界各地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冰淇淋。日本有加醬油的,墨西哥有加辣椒的,我國有加豆漿油條、衛龍辣條、川貝枇杷膏、大蒜、龍蝦、姜汁等的,歐洲有加鵝肝、雞尾酒、松露的,甚至還有芥末的、酸黃瓜的、馬肉的、牛舌的、章魚的、墨魚汁的、熏肉的等花里胡哨的品種出現。
有人吃冰淇淋等冷食太快,突然頭痛發作。癥狀一般先是隱痛,繼而產生觸電般疼痛,并伴隨惡心、嘔吐、眩暈或黑蒙。又稱“大腦凍結”“冷刺激頭痛”,正式名稱為“翼腭神經節疼痛”。這一發作原因是冷的食物觸及上顎時,使血管急速收縮,導致疼痛感傳導到大腦。因多發生在夏季,往往被誤診為中暑。有此類狀況發生的人,務必要小口慢吃冰淇淋,尤其不要在大汗淋漓后猛吃。
每到炎熱夏日,屢有小朋友口唇或手指甚至腹部被“冒煙”的冰淇淋“燙”傷的事故發生,其實是液氮凍傷。小朋友吃這種冰淇淋時大人要幫其做好防護,冰淇淋的液氮保鮮袋也不能給小朋友玩耍,應及時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