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遠明
3月23日,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動員大會召開,圍繞黨中央提出的七項戰略任務,確定了精準抓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七大重點任務。其中一大重點任務為提升成渝地區協同創新發展能力。
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的政策演進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屆四中全會著重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重大問題,并作出了決定。
區域治理是國際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尊重科技創新的區域集聚規律,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4月初,國家發改委發布《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明確提出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實施,促進重慶市、四川省通力協作,加大成渝地區發展統籌力度,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加強交通、產業、環保、民生政策對接,共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培育形成新動力源”。
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是推進成渝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政策安排,是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撐,也是成渝地區共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舉措,將會深度影響國家區域發展格局。
今年1月以來,川渝兩地通過省市委常委會、黨政聯席會、專家座談會等形式,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3月23日,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動員大會召開,市委書記陳敏爾在會上強調,要在提升協同創新發展能力上下功夫、見實效,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平臺、集聚科技創新資源要素、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加強創新資源共建共享。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成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引擎,也是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治理能力的關鍵。目前,川渝兩地的醫療、人力社保、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已陸續簽訂協同發展協議,推進在公共服務領域的務實合作。
研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的操作思路
研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要從國內外協同創新發展研究現狀及政策開始分析,從政策維度梳理政策演進,從理論維度梳理關于協同創新發展研究的文獻綜述,從效能維度分析第三方評估的價值與作用、制度設計和路徑選擇,從比較維度分析國內四大經濟圈(區)的共性、個性以資借鑒,從問題導向維度進行總體評估、影響評估和風險評估以便把脈施策,從前瞻維度提出“十四五”期間成渝地區協同創新發展的展望及走向判斷,“十四五”期間定位、基本目標、主要任務、政策措施以及“十四五”期間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路徑和方法。要重點分析成渝地區平臺共建、政策共通、市場共融、人才共用的路徑和機制;成渝地區在軍民融合領域開展協同創新的基礎條件、實施路徑以及優勢劣勢;成渝兩地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競爭、合作關系,研判協同創新的可行性;評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提升對西部地區發展的帶動效應。要對協同創新發展能力的內涵、外延、核心要義與內容框架進行充分闡釋。要研究協同制定戰略規劃、協同引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教育科研、協同推進產業創新、協同優化創新生態等五大協同的路徑和方法。要從區域治理的角度強調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協同創新發展能力,讓協同創新發展成為常態,并成為考核成渝地區領導干部區域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進而助推川渝兩地黨政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程中的科學民主依法決策。
研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要體現如下創新之處:一是從公共政策視角切入,針對成渝地區協同創新發展的實際情況,堅持問題導向和區域善治理念,找準比較優勢和短板,開展務實研究。二是立足“十三五”,前瞻“十四五”,體現未來五年乃至中長期成渝地區協同創新發展的境界和格局。三是運用第三方評估方法,對“十三五”期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提升對西部地區發展的帶動效應開展第三方評估,力求科學、客觀反映,突出理性和建設性。四是創新提出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協同創新發展能力的路徑和方法,助推中央和成渝地區的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要研判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建設,包括原創化建設、戰略化建設、信息化建設、專業化建設、國際化建設。要對能力進行合理定級和評估。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協同創新發展能力,要體現在對成渝地區乃至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服務能力。研究最終為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治理能力提出意見和建議。
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的戰略規劃
要在明晰目標定位和做好戰略規劃上下功夫,加強制度設計,有效指導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相關工作。
高規格明確目標定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要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要圍繞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高規格明確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能力的目標定位,并進一步細化戰略定位、綜合定位和功能定位。把“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調度”“一網治理”有機串聯,構建省市、地市/區縣、街鎮、村(社區)五位一體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區域治理體系。
高水平編制戰略規劃。科學研判全國、成渝經濟形勢和區域協同創新發展趨勢,精準謀劃未來,高起點、全方位、多層次、系統性構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戰略體系。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開展遠景戰略規劃,出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戰略規劃:2020-2035》。戰略規劃要未雨綢繆,務實、前瞻,分別對2020、2025、2030、2035年提出建設目標要求。同時,要積極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發展專項規劃,爭取進入成渝兩地“十四五”規劃綱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全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
(作者系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西部論壇》常務副主編、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