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早在西周時期,彩禮就以國家法的形式存在,成為婚禮程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國后,彩禮制度被取締,但卻以民俗的方式繼續被傳承,成為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有更加強化的趨勢。本文通過對渭南市農村彩禮特點、問題等方面進行網絡匿名調研,來分析當前渭南農村地區結婚彩禮存在的問題,并提供了可供采納的建議和措施。
—、渭南農村結婚彩禮問題現狀
為了摸清渭南農村結婚彩禮問題現狀,筆者通過“問卷星”平臺設置網絡問卷調查表,發放至渭南市各地區農村,對適婚男女的結婚彩禮問題現狀做了調查了解,其中城市社區、鄉鎮、普通農村和山村或者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占比如圖一,大致情況如下:
一是從彩禮數額來看,沒有“彩禮”就沒有“婚姻”。從“六萬六”“八萬八”到“三斤三兩”再到“一動不動”“萬紫千紅一片綠”,這些順口溜逐漸成為了農村彩禮的標準。其中,彩禮數為零的沒有,5-8萬,8-10萬的彩禮占比居多,分別占到43.1%和37.93%,亦存在15-20萬的“天價彩禮”。
二是從地域來看,橄欖型分布較為明顯。縣市區、鄉鎮、和一些交通便利、自然條件較好的農村,彩禮一般是5萬-15萬;交通不便、自然條件艱苦的邊遠貧困農村彩禮高達二十萬,甚至更多。彩禮之外,必須在交通便利的縣市區或者鄉鎮必須有商品房成為絕大多數婚姻成敗的最基本前提。
三是從男女雙方家庭條件來看,有無收入來源和有無商品房對“彩禮”有一定影響。如果男女雙方都有穩定工作或有穩定收入,且另有商品房作為婚房,一般在十萬元以下,彩禮相對較低。如果男方有穩定收入或穩定工作,家在城區、鄉鎮彩禮也相對較低,一般也在十萬元以下。如果男方沒有穩定工作或穩定收入,自身家庭條件好能支付起婚用商品房的也可能會出較低的彩禮;家庭條件不好的,只能出較高彩禮。
四是嫁娶相抵或代際支付補償,是造成彩禮增加的重要因素。多子女的農村家庭,父母嫁女兒所收取的彩禮都是與娶兒媳密切相關的,或者說是為了女兒的未來或者說是下一代的教育成長做更好的打算,補償未來經濟的匱乏。在嫁娶相抵這個因素中,一方面是以“嫁”換“娶”,另一方面則是以“嫁”償“娶”,來確保整個家庭經濟上的收支平衡。
二、彩禮日趨昂貴的成因
一是受封建殘余思想的影響。人們認為女方向男方索取—定數量的彩禮作為結婚條件是一種“禮”,這是一種古老的婚姻傳統,是天經地義的事,其意義在于婚姻的莊重、神圣以及對女方家庭的尊重。但慢慢地受經濟社會逐利思維和拜金主義價值觀的影響,導致彩禮逐年升級,最終出現了“天價彩禮”。
二是人口流失后的適婚男女比例失調。農村生活條件相對落后,宜婚女子多選擇遠嫁交通便利、家里條件富足的城市或鄉鎮,導致農村里存留的適婚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造成達到法定婚齡的男性青年由于受到家庭貧困因素的影響娶妻結婚難。
三是受“生養成本說”的價值觀影響。一方面,農村農民非獨生子女居多,為了讓孩子們讀書“改換門庭”,把一個女兒撫養成人接受高等教育,需要付出巨大艱辛和金錢代價,導致家庭貧困的不在少數。因此,農民普遍認為岀嫁女兒索要高額彩禮彌補經濟損失、改變貧困的生活現狀是理所當然的。
四是相互效仿、攀比現象嚴重。在鄉村熟人社會中,村民的威望尊嚴的衡量標準經常在紅白喜事的費用總額標準上得到體現,趨于天生貪婪、懶惰的生存本能和商品經濟的影響,導致相互效仿、甚至攀比慢慢地也就成了“習俗”,助推了彩禮的水漲船高。
五是一些錯誤思想作祟。彩禮低預示著女兒不值錢,婚后不受婆家待見的思想;男方兄弟多,多要彩禮可以為女兒未來經濟帶來支援;還有一些人對嫁女獲得高額彩禮而“一夜暴富”心存羨慕,認為不要彩禮白不要,能多要就多要,助長了彩禮的居高不下。
三、農村結婚彩禮昂貴引發的問題
一是導致部分群眾“因婚致貧”。高價彩禮對于大多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經濟負擔,會傾盡家庭所有積蓄,甚至使不少小康家庭也因此債臺高筑,最終“因婚致貧”。這樣不但會導致婚后的生活得不到保證,孩子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長大后很有可能會繼續父母走過的道路,影響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和全面實現小康的步伐。
二是引發社會黃賭毒等丑惡現象的發生。高價彩禮使一些家庭高額舉債,甚至借用高利貸。為了還債,不乏有些青年投機賺取更過錢財,有的涉賭,更有甚者鋌而走險,走上盜竊、涉黃、涉毒等違法犯罪道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三是催生婚后婚姻關系的惡化。高額彩禮,讓原本男女平等的婚姻關系蒙上了一層時刻可以引發矛盾的輕紗。常常會因為彩禮的商談失敗導致原本恩愛的男女在進入婚姻后失去了原有的和諧,或者說是成為婚后矛盾的導火索而被常常詬病,導致一些家庭關系破裂而離異。
四是帶來農村養老問題。高價彩禮將給原來家庭的父母養老問題帶來經濟上的難題,還將對包括兒子、兒媳對家中老人的供養、照顧帶來情感鴻溝和經濟問題。男青年娶不起媳婦,礙于熟人的嘮叨,常年在外打工或混日子而不愿意回家,也會導致父母年邁養老無望。也有老年人“養兒防老”的心理預期受挫,舉債無力償還自感成為子女的包袱,患病后不愿醫治甚至出現抑郁、自殺等現象。
五是使得優秀傳統文化斷層。高額彩禮的相互攀比與支付,致使原本淳樸的鄉風變了味,鋪張浪費代替了崇尚節儉,拜金主義代替了吃苦耐勞,不利于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金錢的利益交易,也減少了熟人社會的溫情,淡化了農村曾經的單純美好,讓鄉愁逐漸成了泡影,給社會治理中的農村自治也帶了挑戰。
四、高彩禮問題的解決對策
1.加強宣傳引導教育。社區、鄉鎮黨委政府和村支部、村委會及其相關組織要主動承擔起教育群眾的重任,從轉變觀念、樹立新風尚,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嫁觀入手,從內心和思想“化”人,鞭撻陋習、倡導新風。同時,青年團、婦聯、司法、民政等職能部門跟進,多方齊心協力,開展以抵制“天價彩禮”為主題的有效教育活動,運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讓拒絕“天價彩禮”的題材進戲曲、進歌曲、進快書進小品,有針對性地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群眾破除鋪張浪費、炫富攀比、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讓真正讓抵制“天價彩禮”成為人們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2.村民自治約束自我教育。完善村民自治,指導各村修訂完善符合本村實際、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將抵制“天價彩禮”、減少鋪張浪費等有關要求納入其中,加強對村規民約的宣傳和落實評議,推動形成勤儉節約、婚喪簡辦的新風尚,增強群眾參與移風易俗的自覺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推選德高望重、公平公正、崇尚節儉的人士擔任紅白理事會成員。根據國家法律和相關政策細化婚喪事宜規定,在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柔性制定彩禮標準、隨份子限額、酒宴標準和獎懲辦法,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在剎歪風、正民風方面的作用。
3.脫貧致富奔小康,是解決“天價彩禮”的治本之法。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三變”改革機遇,用好用足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全力抓好種植、養殖等增收產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進一步改善農村道路通行條件、發展條件和人居環境,促進女青年留心、安心、舒心在家鄉致富增收,穩定家庭婚姻關系,減少離婚率,推進天價彩禮治理。
4.加大勞務輸出,廣開就業門路,多渠道增加收入。鼓勵宜婚青年男女結對外出打工談對象。勞務部門要在對青年開展勞務輸出技能等培訓的同時,加強對青年婚戀知識、人際交往、情感交流、互幫互助等知識的教育,引導青年男女在出外打工中增進交往、增進友誼、增進感情,間接促成戀愛關系的確立和鞏固,達到“愛情事業兩豐收”,為祛除天價彩禮不良習俗培養土壤與環境。
5.舉辦返鄉男女青年聯誼、娛樂活動,通過交流增進感惜,促成婚姻。利用大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返鄉回家過春節之際,把青年組織起來,通過舉辦各種聯誼活動、文化娛樂活動,讓青年在健康的文化氛圍中成長、交往,促使他們相互認識、相互了解,增進感情,為雙方戀愛結婚拒收“天價彩禮”創造條件。
6.樹立典型帶動破舊俗。把抵制天價彩禮作為評優選先的內容之一,持續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尋找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創評活動,用榜樣的力量教育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婚姻觀,提倡婚事儉辦,移風易俗,反對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