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



紗廠記憶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以58家大型紡織企業為起點,僅用一年時間,棉紡廠的數量就超過250家。紡織工業持續高速的發展,使中國一躍成為紡織大國,也創造出世界上數量最龐大的以女性為核心的工人群體。她們可以操作任何先進的生產線,她們的生活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的變遷,充滿起伏和變幻。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里的名句:拿破侖軍隊里最底層士兵的生活,比拿破侖本人的生活更重要——同樣適用于今天回頭檢視時代變化下她們的生活,那些改寫歷史的大事件,很可能不再那么重要了。
單身宿舍? 集體生活
1958年,北京棉紡織廠集體宿舍里的女工
2010年,集體宿舍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在阜新福棉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的女工宿舍,需要倒班的女工選擇在這里休息
不變的標準
20世紀70年代初,紡織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穿梭在各機臺間,既要眼疾手快地接駁好紗錠斷頭,又要用最快的速度將紗果卸下。按照規范動作,她們要左腰夾1個紗果,左手疊19個,右手拿2個,共22個紗果,將它們運到下一個工序
標準化的動作,今天依然沒變
車間合影
1976年,紗廠女工合影
2011年,阜新福棉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細紗操作工合影
從國企到民企
20世紀80年代的阜新紡織廠是阜新市的著名國企,誰能在紡織廠上班,那可是很長臉的事
2019年,阜新福棉紡織有限責任公司,年產紗線上萬噸、產布3000萬米,年創產值3.5億元,出口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