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明確提出了新時代黨校(行政學院)職能定位和時代任務,縣級黨校作為黨校事業的基層、基礎,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標《條例》要求特別是《條例》中“四個作用”(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咨詢)要求,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不折不扣落實《條例》要求,補短板、強弱勢,全面加強黨校建設是縣級黨校工作者的當務之急和重要任務。
關鍵詞:黨校;工作條例;建設
2019年中央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明確提出了新時代黨校(行政學院)職能定位和時代任務,認真貫徹落實《條例》要求和習總書記關于黨校辦學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黨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各級黨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縣級黨校作為黨校事業的基層、基礎,近年來在干部培訓和開展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內容宣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標《條例》要求特別是《條例》中“四個作用”(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咨詢)要求,還普遍存在著教學力量不足、教研科研不精、功能設施不全、發揮作用不突出的問題,因此不折不扣落實《條例》要求,補短板、強弱勢,全面加強黨校建設是縣級黨校工作者的當務之急和重要任務。
一、適應新形勢黨校發展要求,加強教學教研能力建設
教學教研是黨校教育的中心環節,要按照教學更接地氣、教研更上層級、科研更貼中心的方針,下大力狠抓教學教研質量提升和教學教研能力建設。
1.堅持標準引領,推動教學質量提升
強化質量要求和標準意識,樹立講好一堂黨課的“四度”標準,即:有高度,講座講課有理論高度,能夠精準把握和講解中央精神,自覺貫徹用學術講政治的要求,真正做到講解理論有權威、宣講政策不走偏;有厚度,講座講課有哲學思想,能夠融通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歷史等各方面知識,論理透徹、數據事例充分準確,講課令人信服折服,能夠幫助學員實現理論上的深化、認識上的提高;有溫度,講座講課堅持人民情懷、接地氣,善于從社會關切入手宣講理論,結合實際、深入淺出,讓人聽來解渴、受用,讓人感到理論就在我們身邊,在實踐運用中彰顯理論價值;有力度,講座講課能夠側重學員們所困惑、所關注的課題展開講解,答疑解惑,指點迷津,幫助學員解決思想認識上的一個、兩個實際問題,有力地促進工作實踐。要通過“四度”標準引領,提升黨課質量水平,也倒逼黨校教學練好內功,引領教師自覺加強對哲學、經濟、社會、歷史、新中國史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等相關理論、知識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2.堅持學科引領,推動教研水平提升
積極推動縣級黨校學科建設,探索建立經濟、社會、法治、生態文明、文化、黨建等學科教研機構,探索建立實施學科帶頭人制度,并充分利用我縣紅色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成立紅色教育研究中心,將紅色教育納入黨性教育、廉政教育范圍;廣泛開展教研論文評比、教研標兵評選活動,積極推動教研活動開展和教研水平提升。
3.堅持課題引領,推進科研活動開展
緊緊圍繞黨委、政府工作重心,精心選擇確定科研課題,深入開展生態建設、全域旅游、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市建設、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等課題研究,不斷提升調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咨詢服務能力,積極提供高質量的咨詢服務;要組建課題研究隊伍,建立課題研究獎勵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積極申請國家、省級課題項目,鼓勵教師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在創造更多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方面彰顯黨校工作者的時代作為。
二、圍繞打造一流教師隊伍,加強人才機制體制建設
開展好新時代黨校工作,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才。目前,縣級黨校普遍存在著從事黨校教學人員短缺、專業對口人才急缺、教師隊伍青黃不接的問題,因此保證黨校必要的師資力量、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對于興校強校顯得尤為關鍵、尤為緊迫,并且必須從機制建設上入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1.要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
要建立黨校教師崗位嚴格準入制度,注重選派馬克思主義專業、哲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和高學歷人才,充實到縣委黨校一線教學崗位,而且要加快補充一線教師力量,支撐起當前的黨校教學任務;同時要注重把在黨校工作多年、經驗豐富的教師交流到其他崗位掛職鍛煉,提高實踐經驗;要積極促動黨校專業人才的流動,真正做到急需人才進的來、需交流出去的人才出的去,形成黨校教師能出能進、結構優化,形成教師隊伍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和科學的專業知識結構,注入和激發黨校教學教研活力,為打造黨校品牌創造條件。
2.建立名師、專家、學術帶頭人帶動機制
大力實施黨校系統“名師工程”,發揮名師引領作用。習總書記指出:“黨校要辦好,必須有一大批名師,要實施黨校系統‘名師工程,以學科學術帶頭人為主體,著力培養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知名教師,培養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家,一批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在學科領域有影響的知名專家。”要通過選派外出學習、開展崗位練兵、鼓勵參加大型培訓宣講等手段,打造名師;通過建立名師庫、發布名師榜、實施績效獎勵、優先晉級晉職等措施,激勵名師;通過建立名師培養制度、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教研活動基金、名師榮譽檔案,全方位培養名師;同時通過開展教學教研標兵評選、黨校優質課評選、黨教微視頻評選、優秀教研科研成果評選等活動,積極營造名師培養的土壤環境,營造創先爭優的學術氛圍,鼓勵支持一線教師爭當名師、爭創佳績。要通過積極努力,用兩到三年時間,打造3-4名在學術上有造詣、在全市全省有影響的名師(學科學術帶頭人),帶動全校教學教研整體水平提升。
3.建立黨校兼職教師聘任機制
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聘任縣委、縣政府領導,擔任黨校外聘專家,定期為黨校學員講課,使縣級領導授課課時達到黨校教學總課時的20%以上;聘任有經濟、法治、文化、社會等專長的部門領導、鄉鎮領導、社會上專業人才、退休老干部擔任黨校外聘教師,壯大黨校教學力量;聘任史志工作者、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全國黨代表和人大代表、全國和省級勞動模范等先進人物為黨校特聘輔導員,經常性地對全縣領導干部、黨員進行黨性教育、初心使命教育、艱苦奮斗教育;建立與市委黨校、省委黨校和省內各市縣黨校的合作機制,實現教師資源特別是名師資源共享,共同打造優質學科、優質課堂,不斷促進干部培訓水平提升。
三、圍繞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管理制度建設
圍繞“從嚴治校”“質量立校”方針,不斷健全完善黨校各項管理制度建設,積極推進“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權”的常態化治理體系形成。
1.制定實施意識形態管理制度
堅持黨校姓黨原則,樹立“政治建設是黨校第一建設任務”的思想,制定完善意識形態管理制度,堅持黨課講授、教研科研“領導審批把關”制度,確保黨校工作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引導教師在教學教研中樹立規矩意識,自覺做到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始終突出“為黨培訓干部、為黨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的工作主旨。
2.要加強內部管理制度建設
要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學員管理、教研科研、學科建設等制度,不斷完善職工考勤、績效管理、財務管理、行政后勤管理、重大事項決策、黨風廉政建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等各項制度,特別是要圍繞“質量立校”“從嚴治校”方針,認真執行落實各項制度,積極建設以“忠誠、干凈、擔當、創新、爭先、有為”為內涵的黨校主流文化。
3.努力增強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意識
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在校黨支部領導下推動制度建設、工作創新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發揮黨校教師主體作用,制定適應黨校特點、有力促進黨校教學、教研、科研的機制體制;樹立法治思維,推動教學教研和各項工作依法、依規,弘揚團結、拼搏、奉獻的正能量,有效治理慵懶散、不作為、慢作為,努力打造良好的校風學風。
四、著眼改善提升辦學條件,努力推進新黨校建設
為從根本上改善黨校辦學條件,縣委、縣政府決定投資8000萬元,在霧靈山南麓的興隆縣產城教園區選址新建縣委黨校,新黨校占地35畝,建設面積17000多平米。我們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大力度、高標準推進新黨校建設。一是高標規劃設計,打造美麗校園。突出綠色、休閑、去行政化理念,打造環境優雅、莊重大氣、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校園環境;二是適應時代要求,打造智慧校園。加強新黨校圖書信息中心和校園網絡建設,建立智能化數字教室、遠程教學系統、智能知識服務系統、應用管理系統及數據中心,積極依托現代網絡技術開展黨校教學。三是突出黨校內涵,打造紅色校園。根據《條例》和省委關于黨性教育相關要求,在校園內建立紅色教育紀念館、黨性教育講堂、廉政教育基地,突出黨性教育功能。我們將發揚拼搏精神,加快建設進度,早日把新黨校建成理念先進、設施一流、功能完備、獨具興隆特色,既能開展領導干部培訓、又能開展行業培訓和對外培訓的省內一流縣級黨校;并加強內涵建設、品牌建設,將之真正打造成為干部教育紅色學府、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地、黨性鍛造淬煉熔爐、黨委政府重要智庫。
參考文獻:
[1]馬星遠.抓住新機遇 展示新作為 奮力開創新時代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新局面[N].青海日報,2020-01-13(010)
[2]李鋼鋒.堅持黨校姓黨 推動黨校高質量發展[N].國家電網報,2018-04-16(006)
[3]馬原生.把黨校建設成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N].山西黨校報,2019-04-05(003)
作者簡介:
司志允(1967--)男,河北承德興隆人,中共興隆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研究方向: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