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全
【摘要】如何讓教師把握古詩詞教學誦讀的節奏,采用最美的誦讀方法在小學生語文教學中讀出古詩詞的韻味,從而讓學生身心都受到經典古詩詞的感染與熏陶,增長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培養小學生真善美的情操,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三觀”意識,進而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 ?古詩詞 ?誦讀 ?節奏
【課題】本文屬于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生晨間古詩詞誦讀的培養與方法》,課題號:GS【2018】GHB1297。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56-02
古詩詞誦讀節奏考點在小學生語文考卷中經常出現,分值雖然在2到3分左右,但每一次考試之后,這方面研究的教師所帶的學生在這道題上的得分明顯很高,其他班級幾乎40%的學生在這道題中出現了問題,很多老師與學生都覺得這很簡單,但卻出錯,不是說這個知識點在新課程標準中沒有要求,而是老師和學生對這方面知識點不夠重視,很多老師對古詩詞誦讀也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課堂上有時可能會講,有時可能就會忽略,所以學生古詩詞誦讀節奏準確與否,主體責任還在于老師,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在教學生古詩詞知識的時候,要知道這個考點,并明白出題的立意,就應該首先從培養學生古詩詞誦讀節奏方面入手去展開教學,因為《禮記·樂記》云:“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保ㄕf明了古詩詞節奏教學的重要性)??追f達曰:“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保ㄕf明了古詩詞節奏教學的韻味)。郭沫若還在《論節奏》一文中指出:“節奏之于詩是她的外型,也是她的生命,我們可以說沒有詩是沒有節奏的,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保ㄟ@就是詩歌節奏教學的內涵)。所以把誦讀節奏作為古詩詞教學的突破點,就會更好的教給學生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一、小學生古詩詞誦讀的一般節奏模式
詩詞歌賦都講究音律美,鮮明的節奏就是古人創造詩歌的前提條件,決定了這首古詩詞的情感與意境,是古代詩人詞人在文本上的精神寄托。方法主要是推敲押韻,主要的格式比如在四言詩中,一般是一句兩頓、二二句式,七言的絕句、律詩(一般節奏讀法為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五言的絕句、律詩(一般節奏讀法為二一二或二二一);也有一三五、二四六的詞,也有長短不論的詞,主要看韻腳,但每首詩詞的讀法都不一定,具體得看詩中的主體為幾言以及詩人的詩意與情感釋放。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充分備到這一環節,試著根據節奏誦讀,看對學生理解詩詞有沒有幫助。有些讀法學生一讀就可能找到感覺,有些讀法需要老師解說古詩詞內涵學生才會明白。這對學生了解作者與社會環境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具體就拿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來說,第一篇是唐朝詩人呂巖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牧童》,誦讀節奏應該是這樣的: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二二三的節奏),不脫蓑衣/臥月明(四三節奏)。前三句劃分節奏相同,從詞性上來說基本上是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比較明顯;從意境來說描寫了大自然悠遠與樸素生活的簡單的結合,對仗工整;前三句都用二二三的節奏,有一種遼闊而有清新,贊美而又愜意的情懷。最后一句用四三節奏,結構上起到了總結作用,內容上烘托了主題,情感上升華了意境。同時能讀出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閑適。能讀出詩人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向往。根據這個節奏反復誦讀,仿佛置身于作者生活的環境,自身的心境也變得豁達了,好像看到了作者,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讓學生閉上眼睛,反復誦讀,好像更能返璞歸真,達到對這首詩的透徹理解,更讓學生產生自然生活的意趣。所以古詩詞節奏誦讀的作用就在這兒,若長此堅持學習下去,不論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還是學生綜合的核心素養都會有質的提升。
2.再如第三篇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清平樂·村居》,誦讀節奏應該是這樣的:茅檐/低?。ǘ澴啵?。溪上/青青/草(二二一節奏)。醉里/吳音/相/媚好(二二一二節奏)。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二二二節奏)。僅從誦讀節奏就可以看出像鼓點一樣,韻律美就已經出現了,它是短長短的節奏:二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二二二,若說出鼓點就是:咚咚-咚咚嚓-咚咚嚓咚-咚咚咚,先抑后揚,無論從字數還是語氣,無論從結構還是情感,都有一種活潑歡快的的感覺,從這個角度讓學生們來體會整首詩的情感,就簡單多了。
3.還有第四篇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的《楊氏之子》,誦讀節奏是這樣的: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睆倪@個節奏誦讀中可以看出,節奏是緩慢的,二三二,一二,三一二,一二,一三。就像一位古代的老先生在給孩子們講故事一樣,一詠三嘆,有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是一種古典的美,根據這個誦讀節奏,老師反復進行范讀,學生就能大概聽出這首詩詞的意味來,這對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幫助不言而喻。
二、小學生古詩詞誦讀的目的與意義
前面提到的古詩詞寫法押韻學生要了解,這是劃分節奏的有效辦法,但按照這個節奏誦讀的方法技巧需要我們就像上面的分析一樣去研究,就像優秀的朗誦者一樣,聽眾會被朗誦者拉入一個奇特的情境,所以劃出節奏來并不一定能讀出那種感覺來,不在于文字而在于詩意,所以老師也很有必要去學習借鑒,通過誦讀讓古詩詞活起來,這對于課堂上感染學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簡要的歸納一下。
1.通過節奏誦讀出古詩詞的韻味
包括音節美(降調或升調讀出抑揚頓挫美)、古典美(古香古色古思想讀出悠久美)、文化美(或質樸或絢爛讀出意韻美)、音樂美(回環起伏、委婉動聽讀出藝術美),讓學生誦讀出起伏跌宕、相應諧趣的和諧美。
2.通過節奏誦讀出古詩詞的情味
包括作者的性格特征、感情基調(喜怒哀樂讀出情感美),志向與抱負或隱世與出世,讓學生置身于作者的時代,換位于作者去體驗當時的社會,感受作者的心理,去回味歷史,夢回古代,拓展學生的思維。
3.通過節奏誦讀出古詩詞的意味
包括語言角度(寫法)、人情練達(為人處世)、所悟(感嘆)、所想、所做、所為。
4.通過節奏誦讀出古詩詞的品味
就像品茶一樣,品出詩味,品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了解作者或高雅的情志或勵志的精神,讓自己學有所獲。
5.通過節奏誦讀出古詩詞的余味
不論是前五味中的哪一味,都要回味借鑒作者的寫法、說法留精華、去糟粕,在以后的學習中讓自己胸懷博大、健康成長。
所以一位好的語文老師要學會古詩詞誦讀的技巧方法,因為誦讀是閱讀的升華,是探究古詩詞的重要手段,可以生動有力的再現古詩詞的思想內容,讓學生體味出古詩詞的情感,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讓學生更多的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并得到長足的發展,所以我國的古詩詞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只要師生愿意學這些方法,最終師生都會在誦讀古詩詞中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古詩詞節奏劃分》
[2]《古詩文詩詞的朗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