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華
【摘要】細節決定成敗。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也是一樣。本文從細節入手加以分析與探究,以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 關注細節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161-02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實踐性。教師在課堂上一般著重于操作技能方面的講解,風風火火地讓學生完成任務,教學效果方面只停留在目標達成度上,也許會忽略注課堂上一些細枝末葉的細節,從而使信息技術課堂少了許多本應有的精彩,使教學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這樣,對于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方面是很不利的。
一、全面考慮各個細節,注意使用規范性的學科術語
教師要認真備課,吃透教材,正確和靈活處理教材,對哪些地方應補充什么內容,以及上機實驗、思考練習題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數。不但要為在課堂上說的每一句話都充分準備,還要周全考慮各種情況的發生。大到課堂架構,小到每個細節問題。必須對該課堂的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都要有個大概的設想。語言是教師的第一武器。先不說教態怎樣,語感如何,光是語言規范也是一門十分高深的學問。例如,鼠標操作中的“單擊”不能說成“點擊”;“拖動”不能說成“拉”,“單擊標題欄右邊的“關閉”按鈕”不能說成“點擊右上角的那個叉”,等等。因為“單擊”“拖動”“存儲器”都是信息技術常用術語,而“點擊”“拉”“儲存器”等詞語都是隨意的語言,學生雖然能夠理解,但這種不規范的語言會影響受教育者一輩子。平時課堂上經常發現部分學生回答問題時表述不太正確,他們其實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無法準確表述,造成詞不達意甚至意思與正確答案相距甚遠。這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試問如果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用不規范的語言來進行教學,那么在學生日后的生活中,就會不自覺地把不規范的語言默認規范化……長此以往,影響深遠。
在信息技術課“閱讀教材——自己操作——再閱讀教材 ——再操作”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操作步驟的理解,只有將操作過程以及原理都弄懂了,才能有條不紊地與他人進行交流。長期下去可以提高學生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加強學生語言的規范性。
二、教學中的細節問題不容忽視
開學前一個細節工作就是把各個班每個學生安排好固定的位置。這個位置,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如果機器沒問題的話,都用同一臺機,這樣容易讓學生長期保存和管理自己的文件夾。在廣播軟件的設置中,給每個班保存好“教室模型”,在每個模型的每一臺電腦的標志上標上每個班級對應的學生名字。在課堂上,對于我們這些任教數個班的信息技術教師來說,無論是表揚或提醒,可以迅速知道哪臺機器的使用者名字,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學生會更投入,并更加懂得愛護好自己每節信息課都要使用的那臺電腦,更加懂得珍惜學校的公共財物,而且對于公物的損壞處理,要找出破壞者會是一件輕易的事。
教師利用廣播軟件演示的目的,就是給學生一個正確操作的范例,這就要求教師在演示中姿勢正確,動作規范合理, 要注意條理和順序,千萬不能隨意,讓學生從小就掌握操作計算機的正確方法步驟,養成良好的習慣。特別地,教師自身要養成良好習慣,要整理好自己的教師機的文件,不要貪圖方便隨手就把教學素材或文件直接堆放在“桌面”上,那樣會顯得雜亂無章,而且會增加系統盤運行的負荷。在給文件、文件夾命名的時候,也不要因為各種借口,如因時間緊迫等等,隨意輸入一些亂七八糟的文字……這樣的后果是學生也馬馬虎虎、很隨意完成作業。要緊記,學生是個模仿能力超強的個體。
三、學生操作時間,教師要高度“監視”
高度“監視”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可杜絕一切有可能的大小錯誤。例如,三年級上學期,學生學習的內容重難點在于對鍵盤的熟悉程度,也就是中英文打字。學生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軟件里,基本上都可以按照標準的指法來輸入。但一旦讓他們去QQ聊天軟件里應用時,他們的手指就會不自覺地在鍵盤上“群魔亂舞”。一開始,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會只使用一個手指去包辦所有的鍵盤敲打動作,因為快點把自己想說的話打出來是他們目前覺得最重要的目的。這個時候,老師要不斷地巡視督促,把他們的不良操作及時糾正過來,好讓他們習慣克制,不形成圖快而亂打的習慣。可能有的信息技術教師,認為前部分已經教給學生打字的姿勢及要點了,到了讓他們自由“上QQ”的時候,疏忽對學生的監督,結果學生把要緊記的“指法要領”拋之九霄云外。
四、課堂評價的細節
目前課堂評價提倡以鼓勵為主,教師一概以“好”“不錯”進行籠統評價。一節課上如果處處都是此類表揚話語,細想下來這種表揚鼓勵可能沒有多大作用。學生會錯誤地認為說什么老師都會說“好”。只要爭取發言,不用細心想,久而久之,學生會隨意應付。面對學生不同見解、理解,教師要給出準確答案和具體的分析。對學生回答中出現不足的地方,一定要認真指出,并及時加以糾正,客觀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得到準確的答案,明確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真正從學生的回答做出仔細分析,發現問題,引導走回正確的方向。這樣學生不斷被點撥、激勵和關注,有助于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信心。
細節微小而細致,它不會咤叱風云,也不會立竿見影,但細節的影響卻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我們在課堂上一點一滴的關注、一絲一毫的督促和提醒,都將影響著學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小學信息技術指導綱要[DB].管理信息系統,2001.
[2]邱勁風.關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細節[OL].知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