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漾
摘 要:本文闡述了公共圖書館形象的概念及構成,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形象主要既包括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整體形象與個體公共圖書館的具體形象,也包括內化形象和外化形象。公共圖書館的形象由理念形象、行為形象、視覺形象構成。從價值的哲學概念出發,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價值的本質是價值主體的需要與公共圖書館屬性之間的對應關系的總和。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形象提升與價值實現之間的關系及其二者的相互促進與融合。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形象;價值
基金項目:湖南圖書館資助課題“全媒體背景下圖書館形象系統的建設與傳播”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XTX201501)。
圖書館的形象,是其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自身定位以及受眾需求滿足狀況的一種綜合體現。與其他類型的圖書館相比,公共圖書館則更加強調其服務的公益性、均等化、標準化等等。近些年,出現了不少關于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形象的研究,為圖書館形象提升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理論方面,這些研究主要涉及圖書館形象的概念與內涵、圖書館形象的類型劃分等,并未將圖書館作為一種動態的社會存在,從受眾需求的角度來探討圖書館形象提升的宗旨與意義;在實踐方面,主要集中在CIS的引入和圖書館公共關系方面,重復性研究較多,涉及多為具體的工作環節和方法,宏觀構思較少。
公共圖書館的形象與公共圖書館的價值實現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二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從公共圖書館價值實現的角度倒推公共圖書館的形象提升,從而使圖書館的形象設計工作具有了明確的宗旨和依據,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此外,形象提升也是價值實現比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1 公共圖書館形象
目前,關于公共圖書館形象的概念,業界尚無明確統一的界定,公共圖書館形象的具體所指并不清晰,由此容易導致研究的盲目和反放任自流。公共圖書館的形象是什么,其構成要素有哪些,形象提升的作用和意義在哪里等等,都是需要首先厘清的基本問題。
1.1 公共圖書館形象的概念
本文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形象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闡釋,一是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角度而言,應包括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整體形象與某個公共圖書館的具體形象,前者強調的是公共圖書館事業作為一個整體,包括其硬件設施、制度管理、服務理念、運營模式、宣傳手段等等給社會公眾留下的宏觀印象,后者則側重某個具體的公共圖書館在服務其受眾的過程中,受眾和社會對其的評價與定位。二是從形象創造主體——人的思想意識形成的角度分析,公共圖書館的形象可分為內化形象與外化形象。具體到公共圖書館形象提升而言,內化形象主要是指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服務宗旨、行業標準等意識、思想等轉化為個體館員的思想意識,外化形象則是指將個體館員的理念、思想、動機等轉變為外在的行為。內化強調對館員的輸入教育,外化強調館員接受教育、培訓后的再輸出,進而形成圖書館形象。
1.2公共圖書館形象的構成要素
公共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事業同在一個區域,并由多方面要素組成。整體與要素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疊加和機械的組合,而是有機的排列組合,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從公共圖書館自身的特點出發,結合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理論(CIS),圖書館形象可從三個方面進行組合歸納,分別理念形象、行為形象、視覺形象。[1]
圖書館理念引導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規范圖書館的行為,它是各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圖書館理念具體體現在其辦館思想、服務宗旨、發展理念、管理理念等宏觀方面。范并思認為:公共圖書館應保證文化信息公平享有,倡導公民信息獲取機會平等的價值觀。圖書館所有的資源服務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促進社會閱讀資源的公平分配,實現人人享受閱讀的公平性。所以,公益、公平、共有、自由等要素是圖書館理念形象的重要內容,同時,公共圖書館形象也可以在制度、法律、道德規范等方面進行外化。
圖書館行為是指圖書館為了維持其正常運營和實現其社會價值而開展的各種行為、活動的總稱,它包括作為整體的圖書館的宏觀作為以及作為個體的圖書館人的言行舉止。圖書館通過其作為、行動將自己的價值觀念、服務宗旨等傳遞給廣大用戶。圖書館行為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在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之間的交流中形成的,它能最直觀的被用戶接收和感知,所以它也是圖書館形象極為關鍵的組成部分。
圖書館視覺形象,主要是指圖書館的理念、宗旨等借助可視化的符號、事物等的得以表達,是用戶對圖書館印象最直接的感知,主要通過圖書館的館舍環境、標志標牌、員工著裝、媒體宣傳報道、本館網站、刊物等表現出來。怎樣根據公共圖書館自身的價值理念、辦館宗旨、館情館訓進行相應的讀者服務、形象設計、功能布局等,是十分重要的命題。
2 公共圖書館的價值
2.1 公共圖書館的價值
馬克思說:“‘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2]。它是“人在把成為滿足他的需要的資料的外界物……進行估價,賦予它們以價值或使它們具有‘價值屬性[3]。馬克思的這一思想觀點表明,價值產生于人與外物的關系,因而是反映人與外物的關系范疇。關于什么是圖書館的價值,目前學界尚無統一的定論。本文試圖從關系范疇角度出發,來闡述圖書館價值的定義。
“圖書館是社會記憶(通常表現為書面記錄信息)的外存和選擇傳遞機制。換句話說,圖書館是社會知識、信息、文化的記憶裝置、擴散裝置。無論其形態如何,各個社會階段的圖書館都承擔著知識、信息存儲、整序、傳遞乃至增值服務的職能。”[4]未來社會不管圖書館的存在形式將發生怎樣的改變,但其作為一種社會知識、信息的記憶、擴散裝置的機制的這一本質特征不會改變。
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圖書館的價值作如下定義:圖書館的價值,是作為社會的人在接收、存儲、整序、傳遞以及創造知識的過程中與圖書館建立起來的一種客觀的主客體關系,是圖書館的存在及其性質是否與人和社會的發展需要與目的等相一致、相接近的關系。這種需要是圖書館在履行其社會服務職能過程中合乎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與目的而呈現出來的一種肯定的意義關系。
在明確價值反映的是人與外物的關系范疇之后,需要進一步界定價值關系中的主體和客體。一般價值論認為,外物是價值客體,而人是價值主體,而價值正是在主體與客體存在特定的關系時,因客體滿足了主體的需要而產生的。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價值定義中的主體是指人,客體是指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因此,圖書館的價值是圖書館的性質、特點、功能等對人的信息需求的滿足關系,它不僅僅依賴于主體和客體,而且還受制于主體能動地改造客體的歷史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2.2 公共圖書館價值的表現形態
從主客體關系及客體對主體需求滿足程度的角度分析公共圖書館的價值。一般而言,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可以歸納為四個大的方面:社會文獻信息流整序,傳遞(信息職能),開發智力資源與進行社會教育(教育職能),搜集和保存文獻遺產(保存職能),消遣娛樂(消遣娛樂職能)[5]。
基于此,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探討:一是從作為整體的人的需求角度來;二是從作為個體的人的需求角度。就整體的人的需求而言,公共圖書館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社會文獻信息流的整序、文獻信息資源的傳遞、知識場、文化環境的營造、文化遺產的搜集、保存與開發等等。簡言之,就是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等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就個體的人的需求而言,公共圖書館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基于“共享”理念的文獻提供與文獻傳遞,向所有社會成員免費開放;基于“多元”理念的文化空間的營造,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來滿足不同用戶的文化需求;基于“均等”理念的閱讀公平的促進,保障全體社會成員的閱讀公平,保障弱勢群體的閱讀權益;基于“文化消遣”的文化活動的創造。
3 公共圖書館從形象提升到價值實現
3.1 公共圖書館形象提升與價值實現的關系
公共圖書館形象提升應有明確的價值導向,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應成為形象提升的價值指導,與此同時,圖書館在提升自身形象的同時也推動了其價值的實現。形象提升不能脫離價值觀的引導,價值的實現,應以形象提升作為重要的手段。
3.2 公共圖書館 形象提升與價值實現的融合
如前文所述,價值一種關系范疇,圖書館的價值是圖書館的存在及其性質是否與人和社會的發展需要與目的等相一致、相接近的關系。圖書館的價值的實現,必須以人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當然,人的需求既包括作為整體的人類社會的需求,也包括作為個體的具體個人需求。對于圖書館而言,形象的提升與價值的實現,需統籌兼顧,同時考慮整體和個體的利益,既要有全部觀念,又要重視細節和個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樹立良好的理念形象,是公共圖書館價值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公共圖書館的理念形象往往通過其辦館思想、服務宗旨、發展理念、規章制度、管理章程等等表達出來,圖書館理念形象的提升與價值實現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系。理念形象的提升以圖書館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并且促進圖書館價值的實現。因此,不管是整個圖書館事業還是具體某個圖書館,都應該加強制度建設,組織管理、行業規范。是各項工作有據可依。
其次,樹立良好的行為形象,是公共圖書館價值實現的關鍵。圖書館價值的實現,最終要落實在為用戶服務的具體行動中。借助于圖書館開展的各種閱讀推廣活動、文獻信息服務、文獻保護工作、館員言行舉止,圖書館的行為形象逐漸形成并傳遞給社會大眾,社會大眾在享受圖書館服務的過程中推動圖書館價值的實現。
再次,樹立良好的視覺形象,是圖書館價值實現的途徑。圖書館的視覺形象,是圖書館理念和整體圖書館形象的視覺化表達,如館舍環境、標識引導、員工精神風貌、設施設備的布局、網站等媒體的設計、宣傳事物的展示等等。圖書館的視覺形象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等特點,涉及用戶接觸圖書館最直接的感覺。因此,提高圖書館的視覺形象,應在統一規劃、整體和諧的基礎上注意每個細節的處理,既要從大局和整體來展現個性,又要從細節和局部要表情懷。
參考文獻
[1]劉瑞華.公共圖書館形象塑造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遼寧師范大學,2008.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9.
[4]吳慰慈.圖書館學概論[M].(修訂二版).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54.
[5]吳慰慈.圖書館學概論[M].(修訂二版).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