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這是繼《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之后,教育部專門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發布的又一個綱領性文件。《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是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是涉及中職教育“培養什么人”的首要問題,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而德育不僅是思想政治專任教師、德育管理人員和班主任的工作,更多專業課教師應該在職業教育的“全員育人”理念引導下抓住中職教育和中職學生的潛在優勢,通過技能訓練來嘗試德育滲透。語言技能訓練中就有一些意外之喜,比如普通話技能訓練。
關鍵詞:普通話;公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德育
1 新生第一課:公德教育——見面打招呼
1.1 理由分析
1)用普通話“見面打招呼”對中職生公德素養的意義。有公德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個人綜合素養高。普通話課服務于中職的各個專業,就是立足于中職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和公德意識培養。見面打招呼是基本的公德素養。
諸如航空乘務服務、高鐵乘務服務、旅游服務與管理、飯店服務與管理、學前教育等專業的相關工作崗位,不僅對員工的普通話水平能力是有明確要求的,也對員工的整體氣質形象和綜合素質都是有很高要求的。就目前這些專業的用人單位反饋的意見來看,普通話水平能力獲得了二級甲等及以上等級的畢業生就業以后,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與他們的綜合素養評價、和他們的工作效率都幾乎成正比[1]。
因此,借助普通話的學習,注入更多內容,比如:結合入學新生理應加強情商培養和良好的語言習慣培養的需要,以及社會人不斷提升的綜合素養的需要,將普通話的第一課就定位在使用普通話“見面打招呼”這種公德基礎教育上,絕對是正確的。
2)“見面打招呼”是公德教育的第一步。文明禮貌是公德的基本內容,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要想和諧共處,就必須舉止言行文明,以禮相待。而“見面打招呼”就是一切和諧關系的“敲門磚”。
據調查發現,中職新生的自信心在初中甚至在小學階段都因各種原因而備受挫敗,與普通高中新生相比,他們在自我認知上明顯少了很多的自信,多了一些自卑。德育的源泉應該在于健康的心理環境,自信的人更容易讓陽光照射進他的內心,反過來他也更愿意將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那么,幫助中職新生重塑自信很重要。與人見面,要微笑傳遞內在的美好,更要熱情開口直接打招呼,用聲音傳情達意,用語言營造文明、禮貌、友好的氛圍。
1.2 實操反饋
通過小組實踐證實,任何教育都是有痕跡的,“見面打招呼”這樣的基本文明禮貌行為,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雖然需要多次的、反復的引導和訓練,但只要持續心理上的鼓勵和具體方法的多樣化訓練,師生關系、學生之間的關系、與家人的關系,還有他們踏入社會以后的所有關系,都會明顯融洽很多。
德育落實到語言的“開口教育”上,就是最有效的實操訓練,而既能引導新生盡快融入新環境,又能幫助他們盡快主動重塑自信。
1.3 策略分享
培養學生在公眾場合用普通話文明禮貌的打招呼,有很多要點需要關注:
1)心理介入:見面三分情,好好打個招呼就起碼有了七分情,若能大大方方、坦坦蕩蕩,避免畏畏縮縮、冷漠陰晦,就有實效。若有不良情緒,也要淡化、隱藏,不要把偶遇的熟人或者陌生人當做情感垃圾桶。打招呼是人與人交流的第一步,用普通話積極打招呼更能讓你在不同的場合中突顯個人的素養和形象,為未來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機會!
2)信息技術運用:一是拍攝對比視頻,將擦肩而過的冷眼相對與溫暖的主動問候直觀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分析體會打招呼的必要性;二是拍攝打招呼的多種方法,針對不同環境下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份的人如何打招呼,引導學生注意要點,舉一反三。
3)小組實操考核:在小組范圍內展開情景訓練以及實操考核,并且繼續利用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拍攝小視頻制作抖音做展示分享。
2 新生第二課:愛國主義教育——學好普通話,堂堂正正走天下
2.1 理由分析
1)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廣、使用普通話。更重要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有關語言文字的專門法律,規定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對國家機關、學校、新聞媒體和公共服務行業等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出了明確規定。
2)價值與責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3)國際認同:說普通話,用規范漢字,已經是全球華人的共識,更多的國家掀起了“學習普通話,書寫方塊字”的熱潮,國際漢語熱已經成為一種不爭的選擇[2]。
2.2 策略分享與實操反饋
1)再次采用小組實操和信息技術的運用,廣泛搜集和整理兩類案例,一是由于語言不通帶來的損失和造成的后果,生活中的幽默一笑,經濟上的損失辛酸,都要選擇一些;二是普通話溝通之美來帶的藝術享受,這些可以通過演講藝術、朗誦藝術等普通話藝術欣賞的方式呈現。素材搜集之后,就嘗試制作成網絡分享、現場解說等,進行各種展示。
2)舉行志愿者活動,做好社會實踐。利用普通話宣傳周,鼓勵學生走上街頭,面對市民進行“推普”宣講,比如:編創和制作宣傳標語,進行主題為“說好普通話 愛我大中華”的即興演講等。
3)普通話時間無處不在。普通話課堂也是一個開放的課堂,學習的途徑也有很多,校園廣播和收視課絕對德育的重要陣地,比如安排《新聞聯播》的收聽,不僅可以學習一級甲等的播音員字正腔圓的發音,還可以了解國內外大事,時刻關注祖國的發展動態。只有對我國連續30年呈現的綜合國力上升態勢的銘記于心,才會在內心深處涌起時代責任感,才會自律自強,讓自己的愛國之情可以找到一個具體的著力點!引導打造我們當代中職學生應該具備的精神風貌[3]刻不容緩。
還可以利用全國普通話水平能力測試的契機,加強漢字的起源研究,做好作品朗讀和說話題素材的打磨。只有不斷引導學生在精神上相信祖國的復興和強大是必然之路,在行為上維護祖國的強大離不開每一個國人的自信自強,才能在語言表述上自然流露。
總之,中職教育中的德育應該滲透在我們所有的教育行為當中,我們要積極參與到“全員育人”的理念研究與實踐中去,所有學科的任課教師都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中職社會地位,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
參考文獻
[1]吳碧輝.多媒體技術在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知識文庫,2017(090).
[2]紀娜.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23).
[3]許星.對話德育:高職院校德育范式的創新與超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6).
作者簡介
譚惠琴(1978-),女,湖北省宜昌市長陽職教中心一級教師,從事學前教育專業語言學科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