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大千 陳松利 劉樹民
【摘要】現如今的大學教育隨著人數的擴招已經步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但考核方式依然過于單一,缺乏相應的反饋機制,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效果不明顯,無法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本文旨在通過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為例,改變考核方式,使學生能力得到穩步提升。
【關鍵詞】大學生 ?考試改革 ?能力提升
【基金項目】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改項目:加強課堂過程化考核,優化最終考試方式改革——以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為例(JGYB201838);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改項目:以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民族預科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GZD 20171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240-02
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撐,高校陸續進行了擴招,高等教育已經步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本科生的數量在大幅增加的前提下,由于態度不夠端正,能力水平不高,無法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導致現如今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日趨嚴重。如何才能使在校大學生掌握更多知識的同時,還能學以致用,提升自身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用人市場的需求,是當前本科生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現在的大學考試依然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偏離了考試設計的初衷,考試成績很難作為學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標準[1]。
汽車檢測與診斷課程是交通運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在汽車構造、發動機原理、汽車維修工程等課程之后的拓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課程,要求學生在具備一定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單純的理論教學和結課后的期末試卷成績無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在教學方式的適度改變后,還要加強課堂的過程化考核,優化考試方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質量本科生。
1.當前課程考試存在的弊端
(1)考試形式單一,引發學生產生懈怠情緒
汽車檢測與診斷課程考試,目前主要采取平時和期末考試加權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百分之三十,主要根據出勤情況和作業得分進行考核,期末考試為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百分之七十。課程學時為56學時,一周4學時課,授課需要14周,容易造成學生課程前期學習不認真,聽課效率低,感覺考試時間尚早,產生懈怠情緒,臨近考試時再突擊進行復習,不求分數優秀,只求考試通過,考試通過后,就將課本束之高閣,不再復習鞏固,畢業時將遺忘絕大多數知識點,無法提升自身能力。
(2)考試范圍有局限性
平時成績的占比很小,流于形式化,決定課程是否通過主要還是看期末考試的成績,而期末考試試卷的主要范圍還是局限于課本,按照課程考試大綱要求制定相應題目,題型主要以名詞解釋、選擇、填空及簡答為主,側重點主要是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而不是對知識點的靈活應用,直接導致日后學生畢業找專業對口工作時,出現專業知識掌握深度不夠,趨于表面化、簡單化等問題,知識點無法成體系,且動手能力很差。學生們聽課的動機趨向于通過考試,而不是積累知識。
(3)考試多集中在考試周,學生作弊嚴重
期末考試一般都設在學期末的一周到兩周之間,此時間段內考試科目較多,學生平時復習時間投入太少,臨近考試之前突擊復習現象很常見。由于時間有限,考試課程多,學生自身壓力大,導致學生容易滋生投機取巧的心理,消極應付考試,想去找學霸“抱大腿”,做小抄,伺機避開監考老師的監管進行作弊。
(4)缺乏考試后的反饋
學生考試結束就代表著此門課程的學習結束,教師進行閱卷、評分,成績登錄后,學生只能看見一個分數。雖然教師認真分析試卷之后填寫了試卷分析表,分析考試結果之后,發現問題后能在下次出卷時進行改進,但只是把結果反饋給了教學管理辦公室,并沒有反饋給學生,對于本屆學生并無幫助。學生在考試結束后也不再關心做錯題目的正確答案是什么,使考試成為了課程學習的休止符,學生無法通過結果反饋找不足進行查缺補漏。
2.考試改革對策
(1)豐富考試形式,轉變考試觀念
課程成績不能局限于閉卷的期末考試,應該減少期末考試成績占比,加大平時的過程化考核。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靈活運用提問、討論、作業、實驗和小測試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2]。同時要加強課堂的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合理有效的設計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采用雨課堂技術有效的進行課堂互動與考評,計入最終課程成績,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積極參與進課堂中。還可以為不同學生設置相近題目的不同作業,防止學生偷懶相互抄襲。
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考試觀念,考試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學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考試成績可以直接代表日后學生進入特定工作崗位的能力,在側重應用型、技術型的課程里才是真正有效的考試。
(2)適度擴大考試范圍,傳授最新領域前沿知識
考試范圍應根據課程性質和課程類型進行優化,像工科類專業課實踐性強,知識更新速度快,以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來說,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日新月異,各種現代化檢測診斷儀器、設備和新的維修技術應運而生[3]。課本上的知識過于陳舊,新教材上市的周期長,考試大綱的要求常年不變,這些問題限制了對學生的考核。最新領域的前沿知識,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并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傳授,但是如果不作為考核項目,則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畢業后與企業招聘需求方向出現差距,所以適當加大考試范圍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就業率。將實驗考核項目作為考試范圍,要求每名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創造力。
(3)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嚴肅考風考紀
本課程加入實驗項目講授與考核,此部分學時不占用平時上課時間,有效縮短了講課周數,避開在考試周進行考試,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復習時間,避免學生在平時不用功,期末搞突擊復習的不良模式。另外合理安排課程開課學期,將生產實習放在汽車檢測與診斷課程前面,讓學生提前進入工廠,感受工作氛圍,熟悉工作環境及工作內容,對本門課程具有一定的幫助。另外,要求監考老師認真履行監考責任,嚴格考風考紀,杜絕一切作弊行為,在源頭上阻止不勞而獲行為的產生,建立公平公正的考試環境。
(4)加入期中考試,有效進行反饋
課程通過加入期中考試,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緊迫感,提高了聽課效率。另外針對學生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后,能夠反思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將試卷正確答案講解給學生,針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重點進行答疑解惑,可以有效地與學生進行反饋,學生通過考試結果,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為將來的學習提供經驗與教訓,從而改變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個人能力與綜合素養,這樣考試就不會成為負擔,也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參考文獻:
[1]劉建芳.基于教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考試改革探討[J].考試周刊,2014(99):1
[2]謝發忠,楊彩霞,馬修水.創新人才培養與高校課程考試改革[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24
[3]宋力,柴俊霖,吉平,劉占峰.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240
作者簡介:
萬大千(1988-),男,內蒙古赤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
陳松利(1967-),男,內蒙古赤峰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風電機組葉片特性。
劉樹民(1961-),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動力機械與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