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2015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協同育人”是中小學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指出“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構建社會共育機制”。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密切家校聯系”。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是教育內涵發展的需要,充分反映了教育的開放性和系統性特征。
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形成合力,有利于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對于廣大中小學教師和班主任而言,特別要注重發揮家庭教育的力量,努力推動形成家校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指出,班主任要“經常與任課教師和其他教職員工溝通,主動與學生家長、學生所在社區聯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這是對班主任職責和任務的描述。由此可見,家校協同育人是班主任做好本職工作、提升專業素養的題中應有之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班主任和家長從陌生到達成共識,再到同向同行,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班主任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充分的策略和智慧,依據班級實際,搭建平臺、創新形式、構建系統,使家校合作真正走向家校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