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平


【摘 要】目的:針對護理干預對骨折術后患者肢體腫脹康復的促進作用作出分析和探討。方法:選取2017年3月至2019月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42例,按照隨機數表的方法分為對比組和實驗組,每組71例患者,對比組患者行常規術后護理進行干預,實驗組患者行優質護理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肢體腫脹情況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經不同方式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肢體腫脹程度明顯減輕,優于對比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骨折患者手術治療后肢體腫脹康復時,行優質護理進行干預,能夠更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肢體腫脹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增加治療安全性,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護理;骨折術后;肢體腫脹;康復
骨折是臨床常見的病癥之一,由于高空跌落、交通事故、外因沖撞等,使人體骨骼出現斷裂,常伴有局部軟組織出血,疼痛感劇烈,并發生腫脹。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疼痛的同時,為其日常生活也帶來諸多不便。當前,臨床上對于骨折的治療方式多采用外科手術的方法,療效較好,但是手術治療會對患者骨折處造成刺激,導致肢體腫脹處進一步加重,若處理不及時不妥當,對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的同時,對患者的肢體末梢血運也會帶來干擾,引發更加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導致患者的運動功能發生障礙[1]。護理干預對骨折術后患者肢體腫脹的康復尤為重要,本次研究對護理干預對骨折術后患者的肢體腫脹康復的促進作用作出詳細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9月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42例,按照隨機數表的方法分為對比組和實驗組,每組71例患者,對比組患者包括男36例,女性35例,年齡在21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4.38±5.21)歲;實驗組包括男37例,女34例,年齡在22至71歲,平均年齡在(45.13±4.71)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征得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方法
對比組患者采用常規術后護理,如對患者身體指標的監測、給予患者鎮痛抗炎類藥物、對患者進行飲食和作息指導等。
實驗組患者在對比組患者基礎上行優質護理,具體操作內容如下:①肢體腫脹護理干預。為了對患者肢體腫脹癥狀進行預防或減輕,術后需對骨創傷部位進行加壓包扎,并持續3天。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創傷部進行加壓包扎時,要將燒傷棉覆蓋或包裹在創面上,再利用彈力繃帶進行包扎,加壓包扎過程中要嚴格監測患者的肢體變化,若患者創面出現滲血,則立即更換燒傷棉和敷料,若包扎后患者感到肢體麻木或疼痛,則立即重新包扎。對患者局部皮膚加以冰敷,促進皮下血管收縮,但冰敷時間要小于30分鐘,降低腫脹發生率并防止凍傷。②認知和心理護理干預。骨折后,患者會忍受巨大疼痛感,術后疼痛感仍會持續,這使得患者易出現負性情緒,降低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宣教,幫助提高患者對骨創傷的認識,并告知術后護理的注意事項、必要性等,增加護理依從性。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緒,幫助其紓解不良情緒,促進治療效果。③環境和生活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在患者住院過程中為其提供優良的病房環境,定期開窗通風,控制室內光線、溫濕度等都處于舒適程度,并張貼標語禁止大聲喧嘩,為患者提供潔凈安靜的住院環境。④飲食護理干預。由于骨創傷手術的特殊性,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飲食,飲食需以清淡為主,多為患者提供雞蛋、魚湯、豆制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盡量避免飲用碳酸飲料和咖啡。⑤疼痛護理干預。患者的疼痛感是根據個體差異而有所差別的,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實際狀況進行干預,若患者疼痛感較輕,可對其心理紓解,轉移其注意力來緩解疼痛;若疼痛感較強烈,則給予適量的鎮痛類藥物[2]。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肢體腫脹程度進行視覺直觀觀察,并利用VAS量表測評患者的疼痛度;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狀況進行記錄和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3.0軟件包進行分析和比較,計量資料采用(-x±s)進行表示,行t進行檢驗,若結果差異較顯著,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肢體腫脹情況。
經不同方式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肢體腫脹程度明顯輕于對比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比組患者,對比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患者,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結論
外科手術復位是目前治療骨折的最佳方式,但由于患肢皮下循環受損,血液循環不順暢,長期靜臥和術后創面滲血等原因,外科手術后患者易產生肢體腫脹。優質護理從腫脹護理、飲食護理、認知護理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全面高效的護理,促進患者患肢恢復,增加治療效果,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具有推廣意義[3]。
參考文獻
[1] 付敏,況婷.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四肢骨折患者術后肢體腫脹康復中的臨床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0):4383-4384.
[2] 沈敏.探究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6):96.
[3] 李蘇萍.護理干預對骨折術后患者肢體腫脹康復的促進作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2):173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