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芬

【摘 要】目的:探討預防PICC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過程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措施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治療的患者132例,將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各有患者66例,實驗組患者采用的護理干預模式為全程護理干預,參照組患者采用的護理干預模式為常規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預防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在PICC留置期間發生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概率(1.51%)相較于參照組(21.21%)明顯較低,兩組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對行PICC置管治療的患者應用全程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全程護理干預;PICC;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
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又被稱作PICC,主要適用于中長期應用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通過在患者體內留置PICC導管,規避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可有效預防機械性靜脈炎,保護外周血管,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導管置留時間長、對輸入液體不限制等優點。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患者容易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不利于患者的身體恢復[1]。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行PICC置管治療方式應用不同護理干預方式,旨在探討全程護理干預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及預防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作用,下面是具體探討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范圍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選取我院行PICC置管治療的患者13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以隨機方式進行分組,主要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兩組患者人數相同,每組各有患者66例。在參照組患者中最大年齡者有88歲,最小年齡者有27歲,其中有30例女性患者,36例男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齡為(55.7±17.4)歲。在實驗組患者中最大年齡者有89歲,最小年齡者有28歲,其中有31例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齡為(55.6±17.3)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并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進一步研究和對比。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用的護理干預方式為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定期給患者更換敷貼,并采取有效措施給患者實行封管。具體封管方式為肝素脈沖正壓法,封管后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明確相關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
實驗組患者采用的護理干預方式為全程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定期對護士進行培訓。成立靜脈輸液小組,讓小組成員在相關機構進行培訓,培訓過后對小組成員實際操作能力進行評估和審核,合格后授予其PICC置管證書。隨后由經驗豐富的護理成員傳授其相關理論知識、導管維護知識與詳細操作流程,并讓小組成員定期參與理論知識授課,提高PICC理論知識水平,學習一段時期后,對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小組成員才有導管維護的資格。(2)規范導管維護操作流程。在進行導管維護前,護理人員需使用免洗消毒液仔細清洗雙手,保證雙手衛生,其次要用酒精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清潔,隨后根據患者病情對導管進行浸泡,浸泡可選擇生理鹽水或者肝素鹽水,從而實現導管潤滑的效果,以免形成腹壁血栓。(3)選擇正確的穿刺部位。在進行穿刺過程中需注意幾方面,首先需選擇相對粗、直的以及無靜脈瓣的血管;另外要選擇方便護士操作的穿刺的部分,以及在穿刺過程中要考慮到患者病情和穿刺舒適度。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出現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概率。若患者在置管期間出現發熱、出汗、寒戰等臨床癥狀,則表明患者已出現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若未出現以上現象則表明患者出現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概率較低。
1.4數據處理
對本次研究中涉及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調查數據利用SPSS19.0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對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出現概率用卡方檢驗,兩者的表現形式分別為(-x±s)和(n,%),若P<0.05則代表數據存在差異性。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出現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概率相較于參照組明顯較低,兩組數據差異性明顯,P<0.05。對比詳情見表1
3 討論
在患者長期輸液過程中,會因反復穿刺而飽受疼痛折磨,因此為減輕患者痛苦,臨床主要采用PICC作為長期靜脈輸液治療方式,此種方式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安全性高、導管留置時間長等優勢,逐漸被廣泛應用。但是在應用過程中,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因此為降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出現概率,需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目前臨床比較常見的護理干預方式有常規護理干預和全程護理干預兩種,常規護理主要注重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護理,確?;颊咧霉艿陌踩裕狈€性化的護理方案,無法滿意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需求[2]。
全程護理干預注重對相關人員的培訓,要求護理人員在行置管操作時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規范操作,從而實現對導管的有效維護,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穿刺部位,旨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加快輸液速度,及時進行拔管,可有效縮短導管置留時間和平均維護間隔時間,確保置管的順利完成[3]。
本次研究表明,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出現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概率明顯較低,兩者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見,對行PICC置管治療的患者應用全程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安全性較高,臨床效果顯著,可作為臨床長期輸液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鄭曉純,范玉瀅,杜愛紅,馬紅艷.基于影響因素分析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PICC導管非計劃性拔管風險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19,57(29):161-164.
[2] 李文彥.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壓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9):3181-3183.
[3] 馬云.延續性護理干預在預防腫瘤患者化療間歇期PICC留置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中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