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瑛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對非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方法:2017年3月-2019年12月,從本院收治的非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進行研究,共選擇68例,將患者按照其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順序編號,隨機分對照組、試驗組,各34例,前者給予低通量血液透析,后者給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及胰島素抵抗情況。結果:兩組患者透析前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β2-MG(β2-MG)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血液透析后IL-6、TNF-α、HOMA-IR、β2-MG均低于血液透析前,P<0.05,組間比較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P<0.05。結論:針對非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對患者胰島素抵抗情況影響存在差異,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較低通量血液透析更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問題,具有較高的臨床治療價值。
【關鍵詞】非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低通量;高通量;胰島素抵抗;炎癥因子水平
腎臟終末期患者多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以此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其預后質量,但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患者易出現胰島素抵抗情況,具體指患者外周胰島素靶器官及靶組織對胰島素反應程度不斷下降,敏感性降低。影響胰島素正常生物學效應,干擾患者正常生理狀態[1-3]。若胰島素抵抗情況控制不當,會增加腎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率,而此類并發癥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臨床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調整血液透析患者胰島素抵抗情況 [4-6]。臨床研究[7-9]證實,血液透析方式會直接影響患者胰島素抵抗狀況,因此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血液透析方式,抑制胰島素抵抗發生,目前臨床上高通量血液透析和低通量血液透析應用較為廣泛,且前者應用價值更高,但對于非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兩種方式對其胰島素抵抗情況的影響尚無定論,相關研究較少,值得進一步分析探究。本文探究了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對非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3月-2019年12月,從本院收治的非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進行研究,共選擇68例,將患者按照其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順序編號,隨機分對照組、試驗組,各34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39-78歲,平均(58.73±4.92)歲,原發疾病類型:高血壓腎病1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8例,多囊腎5例,狼瘡腎炎2例,痛風性腎病5例;試驗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38-78歲,平均(58.21±4.72)歲,原發疾病類型:高血壓腎病1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多囊腎6例,狼瘡腎炎2例,痛風性腎病4例。上述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納入標準:(1)符合腎病血液透析治療指征患者;(2)神志清楚且語言溝通能力正?;颊?(3)耐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4)對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患者;
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肺嚴重功能障礙患者;(2)伴有嚴重并發癥患者;(3)服用糖皮質激素等干擾糖代謝水平的患者;(4)中途死亡或主觀原因退出探究患者。
1.2 透析方法
對照組給予低通量血液透析,使用我院超濾透析機,型號為Fresenius4008B,由德國費森尤斯公司提供,濾膜選擇聚砜膜,具體參數如下:透析液流量:500ml/min,超濾系數:5.5ml/h·mmHg-1,濾膜面積:1.3m2,每周治療3次,每次持續4h。試驗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方式,透析機、治療時間和頻率同對照組,濾膜選定為Helixone, 具體參數如下:透析液流量:500ml/min,超濾系數:4.6ml/h·mmHg-1,濾膜面積:1.4m2。
1.3 觀察指標
(1)炎癥因子水平檢測比較,包括: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叮囑患者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5ml,離心操作10min,3000r/min,試劑盒由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胰島素抵抗情況比較,具體指標: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β2-MG 清除率(β2-MG),使用我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和β2-MG,并計算HOMA-IR,HOMA-IR=FPG×FINS/22.5。兩項均于血液透析前1周和血液透析后3個月檢測,檢測3次取平均值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使用SPSS24.0軟件,計量資料,表示為(x±s),t值檢驗,統計學意義指標:P<0.05。
2 結果
2.1 炎癥因子水平
兩組患者透析前IL-6、TNF-α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血液透析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血液透析前,P<0.05,組間比較試驗組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胰島素抵抗情況
兩組患者透析前HOMA-IR、β2-MG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血液透析后HOMA-IR、β2-MG均低于血液透析前,P<0.05,組間比較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量研究[10-13]證實胰島素抵抗與慢性腎病關系密切,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基礎,但也對非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起到明顯影響,通常在治療初期,患者胰島素抵抗情況存在改善的可能,利于控制患者腎功能損傷進程,但胰島素抵抗情況無法完全消除。胰島素抵抗的發生主要與血液中毒素分子有關,而其改善程度則受毒素分子清除效率影響,而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毒素清除效率存在明顯差異,因此血液透析方式選擇對胰島素抵抗影響較為明顯。目前針對非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臨床上就血液透析方式選擇對患者胰島素抵抗影響研究較少,血液透析方式選擇尚存爭議。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血液透析后IL-6、TNF-α、HOMA-IR、β2-MG均低于對照組,原因分析如下:低通量血液透析以清除小分子毒素為主,對大分子毒素作用甚微,而高通量血液透析使用大口徑透析膜,具有較高的超濾系數,利用彌散-對流-吸附作用,促使溶質清除,彌散作用能夠清除小分子毒素,度量則可作用于低分子蛋白,炎癥介質則通過對流和吸附清除,進而提高了中大分子毒素清除率,且高通量透析器生物相容性更佳,抑制補體激活情況,預防炎性反應。本次研究提示透析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降低,胰島素抵抗情況得以緩解,臨床證實,IL-6等炎癥因子在胰島素抵抗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炎癥因子在受體介導機制作用下,將c-Jun氨基末端激酶經典信號通路激活,作用胰島素受體底物1絲氨酸,導致其磷酸化,對胰島素信號通路進行阻斷,促使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炎癥因子上調,導致胰島素抵抗發生,而高通量血液透析與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更利于抑制炎癥因子產生,更為徹底地清除體內炎癥因子,從而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情況。
綜上,針對非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對患者胰島素抵抗情況影響存在差異,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較低通量血液透析更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問題,具有較高的臨床治療價值。
參考文獻:
[1] 彭瑾, 魏炯, 胡蓉, 等. 非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胰島素抵抗與左心室質量指數相關性研究[J]. 安徽醫藥, 2018, 22(5):827-830.
[2] 何立芳, 閻雙緩, 李宏山, 等. 別嘌呤醇對伴高尿酸血癥糖尿病腎病患者血尿酸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響[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8, 39(6):649-652.
[3] 鐵豐紅, 周男, 于磊,等.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的研究進展[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9, 11(4):290-292.
[4] 薛嬙, 鄧曉慧, 宋麗清, 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與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的關系[J]. 醫學研究雜志, 2019,48(5):94-97,133.
[5] 陳英, 周春蓮, 曾藝清, 等. 研究血液透析濾過對糖尿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癥和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21(7):23-24.
[6] 李益明, 張玲. 復方血栓通膠囊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漿趨化素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的影響[J]. 安徽醫藥, 2018, 22(11):2230-2233.
[7] 劉金楊, 張成, 葉宏平,等. 運動聯合飲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DM)患者胰島素抵抗、血清脂聯素和內脂素水平的影響[J]. 現代醫院, 2019,19(7):1025-1027,1030.
[8] 張紅霞, 王貴霞, 李振翮, 等.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對非糖尿病腎病透析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 重慶醫學, 2017, 46(29):4081-4084.
[9] 曾海鷗,袁麗萍,羅敏虹,等.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對非糖尿病終末期腎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微炎癥狀態及脂質代謝的影響[J]. 臨床醫學,2016,36(1):32-34.
[10] 何揚彪.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對終末期糖尿病患者微炎癥狀態、胰島素抵抗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響及意義[J]. 健康研究, 2018, 38(3):331-333.
[11] 曾海鷗, 陳圳煒, 羅敏虹, 等.透析方式對非糖尿病終末期腎臟病患者臨床指標及胰島素抵抗影響的比較[J]. 中國血液凈化, 2016, 15(4):219-225.
[12] 馮云生, 李川, 陳恔, 等. 血液透析與血液灌流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6, 16(11):91-93.
[13] 閆曦, 徐鳳, 桂娜, 等.血液透析濾過治療非糖尿病終末期腎病54例及對胰島素抵抗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 中國藥業, 2018, 27(1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