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敏會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老年患者中應用效果如何。方法:挑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本院84例腎內科住院患者,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42例腎內科老年患者行常規護理為對照組,另挑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42例腎內科老年患者行護理風險管理為觀察組,對兩組護理風險發生事件、滿意度予以對比。結果:觀察組(7.32%)中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1.95%),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97.56%)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90.24%),差異明顯,P<0.05。結論:腎內科中行使護理風險管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且滿意度高,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236-01
腎內科是解除患者腎臟疾病的科室,慢性腎疾病現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安全與健康全球性問題,當下腎內科收治患者越來越多[1]。其中,危重癥患者數量也不斷增加,從而對腎內科患者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提出更高要求。而以往單純的管理已無法達到科室護理管理的需求,需加科學、簡便、全面、優質的管理方式開提高護理人員的管理質量[2]。本文現對護理風險管理實行于腎內科護理管理中,臨床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挑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本院84例腎內科住院老年患者,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42例腎內科老年患者行常規護理為對照組,男、女比例21:21,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75.69±1.74)歲,另挑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42例腎內科老年患者行護理風險管理為觀察組,男、女比例19:23,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7.29±1.24)歲,兩組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護理風險管理,(1)對存在的安全隱患予以分析:對腎內科患者護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予以全面分析。①對患者病情實行分析:主要包含對患者病情變化與身體因素導致的跌傷和長期臥床導致的壓瘡以及肺內感染等并發癥。②對護理因素予以分析:主要包含護理文書書寫是否規范、護理是否規范、日常巡視是否到位以及與患者家屬溝通是否耐性細致等問題因素;③對患者以及陪護等因素實行分析:包含對意識不清的導致脫管與家屬護理不當從而導致的危險行為以及患者依從性差無法配合治療。④對護理管理情況實行分析:包含對危險因素評估機制,評估措施是否恰當和危險情況發生時的應急處理方式是否完善。(2)風險管理措施:針對安全隱患制定相關管理措施,①制定相關制度:針對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制定相應方案,從根本原因上減少安全隱患的發生,嚴格監督與落實,必須要求所有醫護人員均需執行。②對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進行加強,使護理人員從根本原因上認識到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制度。同時規范護理與搶救流程,減少不必要危險因素發生;③對相應技能進行加強:包含對所有急救設備的適應方法,臨床常規操作與急救操作相關注意事項,患者護理的常規要求等。④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的提高與患者家屬的交流可減少誤解與摩擦,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⑤細節化護理管理流程:護理管理流程實行詳細的劃分與設立評估制度,可從患者入院開始,主要通過對患者的現病史、生命體征、既往史以及對患者可能出現風險予以評估,依據患者結果進行記錄,將風險評估貫徹于整個護理過程,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耐心細致,避免護理隱患的發生。⑥對風險評估技能予以掌握:學會應用各種風險評估表對患者實行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對患者制定相應個性化方案,從而使急性事件風險降低。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率予以對比,查看有無出現墜床、并發癥、給藥錯誤、意外拔管等事件的發生。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x±s)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P決定是否有差異,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風險事故對比
觀察組(7.32%)中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1.95%),差異明顯,P<0.05,見下表1:
2.2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97.56%)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90.24%),差異明顯,P<0.05,見下表2:
3 討論
風險管理主要指在風險環境中項目與企業中存在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的管理過程。近些年來,風險管理理念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當中,其中,在醫療行業也具有廣泛引用[2]。本文現將護理風險管理實行于腎內科當中,獲得滿了滿意的效果。一般來說,風險管理主要包含對風險估測、風險識別與風險評價等,對此,臨護理人員需對其掌握患者可能存在風險實行識別的技能,需認識可能出現的風險,才能制定更好的護理方案,風險發生率從而將至最低,所以,需在制度、人員培訓、實際操作等發那面進行綜合管理,才能有效降低風險[3]。另外,護理風險的降低也有利于患者預后情況改善,對此,患者家屬滿意從而提高,不良事故發生率從而下降,對患者與護理人員均有重要意義[4]。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中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較低,同時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顯著提高,從而可知,護理風險管理在腎內科中具有重要意義。有學者[5]將護理風險管理實行于腎內科當中,風險事故發生有效降低,且滿意度高。結合上述研究人員成果進一步可知,護理風險事件的應用,腎內科中醫患護理糾紛事件能夠降低,可使患者早日出院。
綜上所述,腎內科老年患者中行使護理風險管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且滿意度高,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延玲,王鑫鈺,牛瑞雪等.在腎內科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的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82-83.
[2] 張曉冬,劉英菊,桑恒等.腎內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1):67-68.
[3] 黃潤濃.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腎內科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4):36-38.
[4] 段國梅.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6):147-149.
[5] 于風葉,陳貞敏,齊秀娟等.護理風險管理在腎臟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