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麗

【摘 要】目的: 探討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患者中的運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選取2019年2月~2019年10收治的74名子宮肌瘤患者,患者要求進行微創腹腔鏡治療。通過分組比較(常規組和實驗組),分別比較患者在不同的組別內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平均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及患者發生腹部脹氣的人數。結果: 兩種不同的護理理念下患者在不同的組內數據具有差異性,常規組患者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為25.19±5.12h,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時間為17.87±4.36h,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較短,與常規組比具有差異(P<0.05)。常規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6.85±2.14d,實驗組患者由于快速康復理念的實施住院天數明顯下降為4.74±1.23d,數據比較具有差異性(P<0.05),常規組患者發生術后排氣的時間為術后24.49±5.89h,實驗組患者排氣時間明顯提前為術后的18.67±4.81h,雙方數據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常規組患者發生腹部脹氣的是22人,實驗組發生術后脹氣的人數為11人,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快速康復護理在腹腔鏡子宮肌瘤患者中的應用使得患者的康復速度加快,術后的排氣時間提前,腹脹人數降低,患者能夠更早的下床活動,使得住院天術得到縮短,減少了患者住院期間的花銷。
【關鍵詞】快速康復;腹腔鏡;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在育齡婦女中較為常見,一般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月經周期變長,自身排尿排便出現異常,容易導致流產等[1]。腹腔鏡手術由于恢復快,傷口小得到很多患者的選擇,快速康復是基于圍術期的護理,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使得患者應激狀態得到改善,促進患者機體快速康復的一個過程[2]。在本次的實驗觀察中,我們將快速康復的理念植入進腹腔鏡子宮肌瘤患者當中,使得患者在整個圍術期的應激狀態得到改變。本次實驗采取對照分析的模式,主要就是為快速康復的全面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進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的患者作74人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比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患者,年齡20-60歲,平均34.19±5.12歲,患者納入標準:經我院多科室綜合臨床診斷為子宮肌瘤患者,符合腹腔鏡手術的標準,患者主動要求進行微創手術。排除標準:患者有基礎性疾病或者并發癥的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重度貧血等,患者體內有植入物,對腹腔鏡器械有干擾的。本次研究經過科室及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知曉實驗步驟,簽署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74名需要進行腹腔鏡子宮肌瘤的患者按照先后順序進入到不同組別進行實驗,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鏡手術對患者子宮肌瘤進行切除。常規組患者按照腹腔鏡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常規進行護理,術前禁食禁飲,對患者做好常規宣教及基礎護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對于應激反應大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實驗組的腹腔鏡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快速康復護理干預的理念,住院后和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快速康復的原理。在給患者進行應激減壓的過程中,我們通過本院的心理學專家進行會診,制定對應的干預措施。對于手術時間較晚的患者給與靜脈輸注葡萄糖液體,保持患者的能量,減少患者心慌的可能。改變患者插尿管的時間,患者輸液的時候采取加溫輸液,采用加溫床墊,保證患者的手術期間身體核心溫度穩定。術中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減少患者的輸液量,總量控制在1500ml。術后6小時候開始給患者飲水,如患者一切正常,沒有任何不良情況的發生。給予患者進行半流質等?;颊咴谂P床期間,指導患者進行一些手腳的床上運動,給患者的下肢進行按摩,防止血栓及壓瘡的發生。術后12小時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如傷口有疼痛感,進行一些加壓的包扎。患者能夠下床活動后就開始拔出尿管,減輕患者的不適感。患者如果12小時候疼痛加劇,可以匯報醫生進行肌肉注射或者靜脈給予一些減輕疼痛的藥物。
1.3 觀察指標
分別比較患者在不同的組別內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平均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及患者發生腹部脹氣的人數。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分析本次實驗中患者首次下床的時間、平均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及患者發生腹部脹氣的人數。
2 結果
兩種不同的護理理念下患者在不同的組內數據具有差異性,常規組患者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為25.19±5.12h,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時間為17.87±4.36h,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較短,與常規組比具有差異(P<0.05)。常規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6.85±2.14d,實驗組患者由于快速康復理念的實施住院天數明顯下降為4.74±1.23d,數據比較具有差異性(P<0.05),見表1。
常規組患者發生術后排氣的時間為術后24.49±5.89h,實驗組患者排氣時間明顯提前為術后的18.67±4.81h,雙方數據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常規組患者發生腹部脹氣的是22人,實驗組發生術后脹氣的人數為11人,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在本次實驗中由于出現1例患者手術中粘連厲害,如法進行腹腔鏡手術,中途轉開腹手術,最終73人完成實驗。
P值 P<0.05 P<0.05
3 討論
目前對于婦女患者的子宮肌瘤,常規采用手術進行治療,腹腔鏡手術由于其傷口小,促進患者胃腸蠕動加快,所有目前開展較多[3]??焖倏祻椭饕峭ㄟ^多學科的協同合作,通過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液體控制,體溫保護,腸道的檢測,術后的早期下床活動等,改變患者的應激狀態,促進患者能夠快速康復的一個過程[4]。
腹腔鏡子宮肌瘤患者在術后出現的腹脹原因,主要是由于手術中手術鉗對內臟及腸胃進行的拉扯,使得腸蠕動受到抑制導致,術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無法全部被排除,氣體存在于患者腹腔中,導致的腹脹,術中藥物的應用,使得內臟的器官受到抑制,好有一些患者由于個人考慮沒有使用鎮痛泵使得患者自身疼痛發作后,呼吸加快,從而使得患者吸入大量的空氣,導致的腹脹[5-6]。
最近一年多來,本科室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將快速康復的理念應用到科室,使得很多的患者得到了快速康復。我們通過實驗的比較,發現通過改變患者的禁食和補水的時間,術后加強患者的營養補充,患者的腸蠕動加快。兩種不同的護理理念下患者在不同的組內數據具有差異性,常規組患者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為25.19±5.12h,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時間為17.87±4.36h,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較短,與常規組比具有差異(P<0.05)。常規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6.85±2.14d,實驗組患者由于快速康復理念的實施住院天數明顯下降為4.74±1.23d,數據比較具有差異性(P<0.05),常規組患者發生術后排氣的時間為術后24.49±5.89h,實驗組患者排氣時間明顯提前為術后的18.67±4.81h,雙方數據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常規組患者發生腹部脹氣的是22人,實驗組發生術后脹氣的人數為11人,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的數據表明,患者的腸蠕動增加,使得患者的能夠盡早的排氣,患者可以提早的下床進行活動,減少各種臥床導致的并發癥。而且早期的下床活動減少了后期的內臟受壓。在本次的實驗中我們沒有對患者的疼痛進行評分,主要是由于腹腔鏡手術創傷小,一部分的患者由于經濟及個人的選擇沒有使用鎮痛泵,所以關于疼痛的評分我們無法進行準確的評估。
綜上所述,對于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的患者,運用快速康復的理念可以使得患者術后的腸蠕動增加,患者首次下床時間提前,能夠盡早的排氣,腹脹感明顯減少,患者住院的天數縮短,節約了醫療資源。當然由于本次實驗數據樣本較少,缺乏一定的說服力,有待于下次實驗做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宗洲,張蕭玲,張芬,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24(4):488-490.
[2] 高志宏,文永紅,曹雅欣.麻醉管理中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田.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32(4):102-104.
[3] 鄭娟如,鄭娟漩,周映吟,等.FTS理念聯合心理護理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后腹腔鏡圍術期護理的應用研究.中國醫藥科學,2015(7):114-117.
[4] 張斌,李啟剛,白辣.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成年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手術圍術期的應用療效的Meta分析.重慶醫學,201847(18):2449一24532459.
[5] 林海燕,張靜,趙仁峰.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腹脹的原因和護理十預[J].微創醫學,2018,13(3):358-360.
[6] 任燁.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的預防及護理.全科護理,2016,14(15):1551一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