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微微 陳小悅 胡曉紅

【摘 要】目的:探討頸椎病患者采取舒適護理聯合頸椎手法牽引復位的臨床效果。方法:篩選88例2018年8月-2019年8月來我院就診的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電腦隨機分為各44例的兩組,兩組患者均采取頸椎手法牽引復位,觀察組與對照組基于此分別采取舒適護理與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及總體健康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及總體健康評分更高,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頸椎病患者采取舒適護理聯合頸椎手法牽引復位,能夠增強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能力,保證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加快預后恢復速度,有臨床實踐價值。
【關鍵詞】頸椎病;頸椎手法;牽引復位;常規護理;舒適護理
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是頸椎病的主要表現,輕度患者會表現出頸肩部酸痛,而重度患者因運動神經元癱瘓導致無法生活自理,從而無法保證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應在治療的同時,給予有效護理干預,保證臨床效果。此次我院圍繞頸椎病患者采取舒適護理聯合頸椎手法牽引復位的臨床效果展開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篩選88例2018年8月-2019年8月來我院就診的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電腦隨機分為各44例的兩組,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中有24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區間23-56歲,均值(44.15±2.07)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15±1.04)年;觀察組中有23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區間25-57歲,均值(44.92±2.15)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20±1.12)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分析,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頸椎手法牽引復位。
叮囑患者呈平臥位,輕輕的最大程度上向左轉頭,保證身心放松。①手力頜-枕牽引由操作人員用右手將枕部托住,在患椎橫突部用拇指輕輕定位,患者下頜用左手托住,牽拉后上方,連續幾分鐘。②成角調節:下段:中度屈頸35-50度,中段:輕度屈頸15-35度,上段:略低頭0-15度,于患椎屈頸成角,目的是維持穩定狀態的椎體關節,因而只要通過輕輕提拉或旋轉,就可復位,符合生物力學要求。③復位:手力頜--枕牽引后,對屈頸度數進行合理調整,下頜向另一側輕輕用力,向后上方提拉,在聽到“咔嚓”聲響后,成功復位。在進行手法復位時,合理調整頸椎,進行復位。頸椎手法牽引復位后叮囑患者休息20分鐘。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給予生命檢測、飲食護理等基礎護理。觀察組采取舒適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給予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基礎資料,實施個體化溝通,與患者進行針對性的交流,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患者心理舒適度。在患者治療中應對患者心理變化情密切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有效處理。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家屬加強溝通,提升其治療配合度,鼓勵家屬探視,但對于探視人數和時間都應合理控制,保證患者睡眠時間足夠。其次,給予健康教育。糾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不良姿勢,指導其保持頸部平直,維持舒適體位,并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枕頭高度,還應給予康復指導,告知患者在康復治療中維持仰首后伸等體位,并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
1.3觀察指標
采用SF-36生活質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可將其分為8個維度,主要為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及總體健康,各維度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1]。
1.4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數據用SPSS21.0軟件整理,定數資料用[n(%)]描述,行x2檢驗,定量資料用(-x±s)描述,行t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治療前后88例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及總體健康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生理功能及總體健康評分更高,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疾病,具有多發性特征,且發病率較高。頸椎手法牽引復位能緩解椎間盤壓力、增大椎間隙、解除肌痙攣,并復位滑膜皺襞,可獲取良好的頸椎康復效果。舒適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患者舒適度,加快疾病恢復,保證臨床效果[2]。很多患者因自身疾病問題,會出現痛苦感,從而降低生活質量,很容易表現出不良情緒、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給予心理舒適護理,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比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梢?,舒適護理的干預效果顯著高于常規護理,能夠保證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頸椎病患者采取舒適護理聯合頸椎手法牽引復位,能夠增強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能力,加快預后恢復速度,有臨床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明,周敬杰,陳杰,等.頸部康復體操聯合Mulligan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8,40(9):686-688.
[2] 徐虹霞,徐強.輔助復位-床旁栓系式下肢墊在脛腓骨骨折患者術前牽引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26):2024-2027.
[3] 蘇甦,黃霞,郭一瓊.針灸聯合推拿治療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疼痛及頸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9,14(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