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思梅 杜玉杰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預防氣切患兒發生肺不張的作用。方法:選取我院呼吸介入科2017年2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氣管切開的患兒為研究對象,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15例,對照組進行小兒氣管切開護理常規,干預組加護理干預:翻身、拍背、指導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濕化氣道、吸痰。結果:干預組氣管切開患兒肺不張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護理干預是預防和減少氣管切開患兒發生肺不張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提供護理滿意度,減少肺不張的發生率。
【關鍵詞】小兒;氣管切開;肺不張;護理干預
肺不張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一個或多個肺段或肺葉的容量或含氣量減少。肺不張在氣管切開患兒中時有發生,且可引起氧合障礙,影響患者預后。氣管切開是為了保持呼吸通暢而采取人為建立生理氣道和空氣之間有效連接的方法,常用于危重病人搶救,是他們的重要生命通道。建立人工氣道的目的是改善通氣情況,糾正缺氧癥狀清除氣道分泌物,是確保各項治療順利實施的關鍵支撐[1]。護士必須密切關注患兒的氣道分泌物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對策,為氣管切開患兒提供有效的氣道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男9例,女21例,年齡2個月-4歲,平均1歲8月,30例患兒都是氣管切開的患兒,并未合并肺不張。
1.2方法
1.2.1分組方法 :30例患兒排除患有嚴重精神疾病、嚴重器質性病變。患兒按照隨機數字對照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史病情上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1.2.2護理方法
1.2.2.1對照組采用小兒氣管切開護理常規,痰鳴音明顯給予吸痰的護理措施。
1.2.2.2干預組采用如下護理干預方法:
1)翻身:經常變換體位,至少每兩小時更換一次體位。
2)拍背:拍背可以使分泌物松動并隨著氣流向主支氣管移動,以便咳出。拍背時要手指并攏,手掌握成杯狀,以手腕的力量,從肺部自下而上,由外向內,迅速而有節奏的叩擊背部,叩擊力度要適中,以不引起疼痛和皮膚不發紅為宜。拍背時間應該在餐后2小時或餐前30分鐘進行,每次拍背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以5-10分鐘最佳,拍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咳痰等反應。
3)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2歲以上的氣管切開患兒一定要教會患兒進行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以促進痰液的排出。 深呼吸包括縮唇呼吸運動、隨意呵欠運動和腹式呼吸。縮唇呼吸運動可幫助控制呼吸頻率,使更多的氣體進入肺部,減少呼吸功耗。具體方法是由鼻深吸氣直到無法吸入為止稍摒1-2s然后縮唇,如吹口哨那樣,由口緩慢呼出,呼氣時完全排空,每天6-8次,每次10min。隨意呵欠運動是最簡單的深呼吸運動,若每5-10mim故意呵欠1次,使持續吸氣約5s,即能維持適當水平功能殘氣量[2]。腹式呼吸是靠腹肌和膈肌收縮的一種方式。 患兒取仰位,兩膝輕輕彎曲,以使腹肌松弛,一手放在胸骨柄部,以控制胸部起伏,另一手放在腹部,以感覺腹部隆起程度,在呼氣時用力向上向內推壓,幫助腹肌收縮。由鼻子深吸氣時腹部徐徐凸隆至不能再吸入氣體,憋氣約2s收緊腹部,然后縮唇慢呼氣至腹部凹陷。吹氣球對于兒童來說也是一種趣味性深呼吸運動。有效的咳嗽是深呼吸配合著短絀有力的咳嗽,以利于痰液的排出,避免無效的咳嗽。
4)濕化氣道:氣道的干燥會破壞氣道纖毛和粘液腺,導致粘膜纖毛清除功能受損,小氣道塌陷,甚至發生肺不張。所以氣管切開的患兒要多飲水,以濕化氣道。也可以通過霧化吸入生理鹽水來濕化氣道,如超聲霧化吸入,在霧化治療時保持噴嘴與和氣管切口的距離為5-7cm,每次霧化時間持續約15min,2-3次/d[3]。在氣切口滴生理鹽水或者無菌蒸餾水等也可以達到濕化氣道的作用。
5)吸痰:吸痰的吸痰管粗細應適宜,吸痰過程中動作應輕柔,不可來回刺激,負壓吸引不可過大,兒童一般為0.02-0.04MPa,過大可損傷氣道黏膜,一次吸痰不超過15s,兩次吸痰時間要間隔3分鐘。吸痰前須檢查電源電壓與吸引器電壓是否相符,進氣管與出氣管的連接是否正確,貯液瓶的痰液應隨時傾倒、清洗,以免痰液逆流損壞吸引器;吸引器用后應隨時消毒各管道及貯液瓶,放置在干燥處,定期維修保養。
1.2.3評價方法? 由醫生根據診斷標準作出診斷,并記錄肺不張的例數。
2 結果
30例患兒中肺不張的發生率,干預組為0,對照組為20%,差異有顯著性。
3 討論
3.1由于氣管切開是一項有損傷的操作,氣道開放,有傷口,易造成氣道阻塞、肺不張、繼發感染等合并癥[4]。氣管切開患兒發生肺不張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和氣道管理因素。護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愈后及縮短帶管時間只要控制好這兩個因素就可避免肺不張的發生。
3.2護理干預的重點為病情觀察,翻身拍背,充分濕化和吸痰,重視呼吸功能的訓練。氣管切開建立人工氣道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能夠維持呼吸暢通改善缺氧癥狀,清理氣道分泌物,是重要的生命通道。但是氣管切開建立人工氣道后增加感染的機會,氣切套管的摩擦也會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果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肺不張、導管堵塞等并發癥的發生。所以,盡管氣管切開具有諸多的臨床優勢,但是一旦發生肺不張等并發癥,會增加了患兒的感染機會,進而增加患兒的治療痛苦。正確的氣道護理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5]。護士必須密切關注患兒呼吸道是否通暢,分析可能引起肺不張的原因,并且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為氣管切開患兒提供有效的護理。在本實驗中,干預組肺不張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是預防和減少氣管切開患兒發生肺不張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提供護理滿意度,減少肺不張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熊京京.重癥監護病房危重患兒人工氣道的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5(24):276-278
[2] 黃穎晶, 李彩云. 前瞻性護理在預防小兒機械通氣后肺不張中的應用[J]. 醫學信息, 2014(39):201-201.
[3] 章小蓉.氣管切開患兒不同氣道內濕化護理方法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6,8(26):20-21.
[4] 戴瑛[1]. 氣管切開病人的護理要點[J]. 中國醫學創新, 2008(36).
[5] 吳保華[1], 吳建華[1]. 5例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AIDP)患者氣管切開的護理[J]. 吉林醫學, 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