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睦 姜美子
【摘 要】腦梗死是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之一,中老年人群多發,具有發病急促、治療難度大、預后差等特點,腦部神經系統的代謝活動完全依賴血液循環的連續供應,當腦部營養供應的血管管腔阻塞無法滿足腦部需求時,可導致腦組織的缺血缺氧損傷,損害神經功能。我國每年新增急性腦梗死病例150萬-200萬,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急性腦梗死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過量服用安眠藥所導致的低灌注腦梗死是一種少見的腦血管疾病。本文通過分析1例老年人腦梗死,進一步了解安眠藥所致的腦梗死的診斷及治療方法。
【關鍵詞】安眠藥 腦梗 血管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72歲,以“發現意識不清2小時”為主訴入院。該患者緣于入院前2小時,上午07:00被家屬發現患者意識不清,家屬立即將病人送至我院急診就診,行頭部CT灌注示:“左側額葉異常灌注,基本符合梗死前I1-2期改變”,考慮患者正好在靜脈溶栓時間窗內,現為靜脈溶栓目的入我科住院治療。病程中無抽搐。入院時查體:血壓130/80mmHg,淺昏迷狀態,計算力、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理解力查不清,雙側額紋對稱,雙側瞳孔等大同圓、對光反射遲鈍,雙側鼻唇溝對稱,伸舌不能,四肢肌力查不清,四肢肌張力正常,感覺障礙查不清,雙側肢體深反射對稱,未引出病理反射,腦膜刺激征陰性,NIHSS評分25分,GSC評分5分。既往史:“心力衰竭“病史10年,“心房顫動”病史10年,平素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個人史:生長于原籍,無吸煙史及飲酒史,經期正常。家族史:否認家族遺傳病史。雙側頸動脈及椎動脈彩超、TCD示:未見明顯異常。胸片示:未見明顯異常。血化驗示:甘油三脂4.87mmol/L,血常規、肝功、腎功、葉酸、VitB12、出凝血時間、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甲功均未見明顯異常。
2 討論
低灌注腦梗死是指顱內壓低于正常壓力時,引起腦部血流量明顯下降、大腦組織缺血,從而出現一系列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腦血管病。足夠的腦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可以保證大腦的正常活動,腦灌注壓與CBF成正比,當平均動脈壓介于8.0~21.3kPa(60~160mmHg)時,CBF的穩定依靠腦血管平滑肌的收縮或舒張,稱Bayliss效應。此外,腦循環血流量大、耗氧量大,在安靜狀態下,成年人每100g腦組織的血流量及腦循環總血流量約為心輸出量的15%。腦組織代謝水平高,耗氧量大,糖的有氧氧化幾乎是其能量消耗全部來源,故腦組織對缺血和缺氧的耐受性低。另一特點是腦血流量變化小。當大腦血管內血流量降低、流速減慢、血流阻力增大、血壓降低時,腦組織可能會發生灌注不足,如果低于閾值,則容易誘發低灌注性腦梗死。
安眠藥的作用機理是通過將神經中樞進行抑制,以此來讓失眠患者達到安然入睡的目的,并且可根據安眠藥的主要藥理作用結合患者的臨床適應癥來治療不同的失眠情況。一般而言,安眠藥對整個大腦皮層有彌散的抑制作用,其主要藥理作用是催眠和較弱的鎮靜作用,主要用于治療失眠和輕度的神經癥。 安眠藥的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GABA受體而發揮作用的,GABA主要分布在大腦皮層,屬于中樞抑制性遞質。然而過量服用安眠藥會發生中樞神經抑制過度,造成受中樞神經控制的系統無法正常工作,首先會出現意識不清,或發生深度昏迷,這是由于大腦皮層細胞不工作所直接引起的。嚴重者則會使受中樞控制的心臟血管失去收縮功能,導致血壓下降,進而使心腦血管灌注不足。
參考文獻
[1] 張紅梅,杜堅,劉愛東,低灌注腦梗死的研究進展[J],成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2019,05,(05);1004-0501
[2] 胡艷格.低灌注缺血性腦血管病病因、發病機制及治療[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7):777-779.
[3] 張博,代艷偉,劉芳.急性低灌注性腦梗死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1,09(10):1569-1569.
[4] 吳江,賈建平,崔麗英.神經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52-158.
[5] 杜偉,龐長河,薛亞軻,等.美國神經重癥監護學會《大面積腦梗死治療指南(2015)》解讀[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6,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