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寶 田海珍
【摘 要】在我國整個預防保健體系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體系網架結構中的重要樞紐區,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其兩項基本職能。通過對當前基層基本醫療和服務能力得到觀察發現,無論是在建設水平還是能力建設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也是導致基層醫療水平較低以及服務質量較差的主要因素。鑒于此,文章通過分析基層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所面臨問題,并在全面把握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和需求、基層內部發展和外部支持、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三者關系的基礎之上,提出有利于提升建設基層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方法與策略,以從根本上滿足群眾享受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
【關鍵詞】基層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1 基層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所面臨問題
通過對基層整體醫療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公共意識觀念缺乏和專業素養水平較低等問題較為明顯。且絕大部分社會大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集中在三個方面,即,健康咨詢、臨床服務指導以及臨床服務診療。而在一些較為偏遠落后的地區,因專業醫務人才匱乏所導致的醫療供需矛盾逐漸加劇。目前,在絕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中,具備一類和二類手術能力的機構為少數。而從服務能力角度來看,社區慢病治療以及康復護理干預方面的發展相對較為遲緩,難以從根本上達到患者服務需求,且由于在接診能力以及夜診能力方面的欠缺,成為醫療水平提升的一大重要阻礙。
另一方面,健康服務能力提升緩慢。對大部分的基層醫療機構而言,其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需面臨異常艱苦的工作環境,且平臺發展的機會以及薪資福利待遇相對較低,多數人才選擇離開,對基層健康服務能力的提升造成嚴重制約。與此同時,相較于大型醫療機構,絕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在管理方面過于松散,人力、財力、物力等因素對其阻礙和干預性較大,使得有效提升醫療效率成為一大難題,且容易導致長期處于一種效率較低的工作狀態。因而,基層醫療機構中優秀人才的流動性相對較大,且在嚴格的管理體制下,內部活力被長期壓制難以激發,嚴重束縛了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創造性和能動性的全面發揮。
2 關于三對關系的有效處理
2.1 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和需求關系
現階段,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如,優質資源短缺等,使得衛生服務工作難以得到有效開展,無法從根本上滿足患者需求。因此,應堅持以“問題、實效以及需求”為重要導向,圍繞公眾當前所實際存在的醫療問題進行集中解決。從整體上來看,對于基本醫療的供給,要將小專科和大全科為重點,推動醫療衛生的發展,不斷強化醫務人員培訓力度,促使各科室在診治能力方面的全面提升,創新性的引進一些技術型和應用型義務人才。相對于一些醫療衛生條件較為良好的機構而言,可圍繞專科進行服務內容的拓寬,同時開展一類、二類手術,切實實現對民眾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解決。而公共衛生服務的供給工作來看,需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如,健康宣講、預防接種、免費檢查以及健康咨詢等,對群眾健康意識觀念進行不斷強化,進而從根本上實現對其依從性的全面改善。
2.2 基層內部發展和外部支持關系
目前,社會大眾是基礎醫療衛生中的主要結構內容,其周期性相對較長,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服務定位低、要求高、資源受限等等,若要在短時間內實現全面高速發展,相對較為困難。因此,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避免過快或過高的發展。而從發展目標角度來看,應避免發展目標的過大化和過嚴化;在發展任務的制定方面,切忌一刀切。在后期改革工作得到實際開展過程中,需政府相關部門給予充分的認可和支持,不斷加大對醫療機構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資金投入,通過對人事政策、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調整,逐漸提高人員在基層平臺的發展。
2.3 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關系
從基本醫療和公共服務關系來看,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協調。但關鍵點和基礎點是基本醫療,若未能確保為群眾提供更加合理化和正常化的醫療服務,容易降低居民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對基本衛生服務的開展影響較為直接。因此,對基層醫療機構而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兩者重要性均等,需加強兩者之間的協作性,需各部門之間因地制宜,統籌協調,在與基層醫療衛生結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基礎上,采取分類式管理,通過分類發展實現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之間的共同進步與共同發展。
3 系統建設基層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關鍵途徑
3.1 務實的態度對待衛生事業發展過程
基層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健康水平以及居民健康意識和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以及發達程度之間關系相對親密,而與財力投入力度、外部發展因素也具有正比關系。因此,在現階段諸多因素制約下,需要提升衛生機構運行以及服務能力,已達到逐步緩慢上升以及走向成熟的過程。
3.2 改善機構建設發展環境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基礎設施方面配備較為完善,但在功能環境建設方面略顯不足,應加大政府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一方面,建立覆蓋面積較為廣泛的信息化平臺和系統,在機構、人員、醫療服務、公共衛生以及技術培訓等各方面工作開展過程中實現信息的共享,實現基層醫療單位在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方面的雙重提升和改善;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基層醫務人員薪酬水平,逐漸達到縣級醫院平均薪酬水平,通過對待遇條件的不斷優化,降低人才流動的可能性。
3.3 整合加強衛生健康系統信息化建設
系統整合現有衛生健康信息系統,實現與家庭醫生簽約、基層醫療機構管理等各種信息系統之間的互通互聯。當前階段,國內基本已經全面實現借助手機APP居民進行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全民健康體檢等信息的查詢,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基層醫療機構通過診療系統可查詢、維護公共衛生服務系統信息。
4 結語
綜上所述,加快實現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建設與優化,對整體醫療衛生事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基層健康服務、服務供給數量以及群眾實際需求三者之間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因此,在服務供給能力、質量以及數量均不理想的情況下,始終堅持開展基層服務,統一和平衡服務供給與居民需求,對于健康服務供給可行性與有效性的全面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明,張韜,王洪興.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基層醫療機構內銜接統籌的機制探索[J].中國全科醫學,2016,14(19):2204-2207.
[2] 張韜,龔幼龍,王洪興.基層醫療機構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統籌辦法探索——一種基于工分制原理的解決方式介紹[J].中國全科醫學,2017,04(19):2208-2212.
[3] 劉國政,許亮.隨州市基層醫療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現狀及對策[J].健康管理與促進,2018,01(1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