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傅智能



摘要:大健康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對產業研究情況進行分析可以探索其發展趨勢,明確發展方向。運用 CiteSpace,通過中國知網2009—2019年間對“大健康產業”研究收錄的519條相關度高的中文期刊進行可視化分析,直觀得出大健康產業研究的核心作者、機構、熱點關鍵詞、主題聚類以及研究趨勢,發現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研究持續增加,但目前的研究作者和研究機構之間缺乏合作,學科領域流動及創新性不足。因此,對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研究應增加定量分析,加強合作和創新性研究,不斷推進我國大健康產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健康產業;CiteSpace;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F26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982(2020)05-0057-06
一、引言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關注越來越多,伴隨著健康理念的不斷深入,健康生活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著名企業家馬云曾說:下一個超越我的人必須在大健康行業。我國的健康產業是高速發展的產業①,大健康行業在未來也具備發展契機和潛力。中國逐漸掀起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潮流,現階段我國的大健康產業以醫藥產業和健康養老為主,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來看,中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突破10萬億,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2.5%。大健康產業的突破性發展伴隨著智能化、精準化、國際化等特點,因此在研究領域也掀起熱潮,數十年來,關于大健康產業的研究一直在不斷的創新和進步。
二、數據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通過知網搜索主題詞“大健康產業”,選取中文期刊共有1496條結果,時間截取2009—2019年,通過去除報刊、會議、訪談類文獻以及相關性不大的文章后,共選取519條相關文獻導出,通過Citespace軟件進行文獻的可視化分析。
(二)CiteSpace軟件介紹
CiteSpace是華裔學者陳超美教授創制的一個文獻計量學工具,是一款著眼于學科分析中的熱點問題、關鍵節點和發展趨勢的可視化軟件。利用該軟件可以進行合作網絡分析、關鍵詞共現和聚類圖譜的可視化,以清晰的結構圖呈現出來,快速捕捉相關研究領域的熱點話題、重要學者和研究機構,能展示出特定時間跨度內關于新研究話題的突然激增情況。通過此類方法分析得出來的結果也稱作“科學知識圖譜(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②。Citespace目前在研究綜述的運用是比較新穎的方法,不同于以往的純理論化文字敘述,它能做更多定量的研究,實現對研究領域的解釋和預見③。
(三)研究方法
通過在CNKI中進行高級檢索,以“大健康產業”為主題詞,設定選取2009-2019年間的文獻,并且剔除了會議報刊等文章,得到519條相關度較高的文獻,選擇reforks格式批量導出文本文檔,根據軟件系統設置新建文件夾,把導出的519條文獻存于“input”文件夾,另設有“output”文件夾、“program”文件夾、“data”文件夾。在citespace中首先進行文獻轉換,轉換出的文獻選擇“output”文件夾存放,并復制到“data”文件夾,進入 Cite Space軟件,建立新的 projects,設置單個時間分區 為1年,把時間分割為11個分區。選擇要進行分析的類別,開始運行程序即可得出相應的可視化結果。
三、總體研究情況分析
(一)文獻時間分布情況
從選取的相關文獻中,根據年份對文獻進行統計(如圖1),總體上呈增加的趨勢。2009年中國拉開新醫療改革的序幕,健康市場促進了中國大健康產業的持續穩步發展,從2014年開始,大健康產業的關注度逐漸上升,2016年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對生物醫藥的發展給予了重要的肯定,2016年至2017年的相關研究直線上升,2017年達到鼎盛時期,2018年有所回落,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發布,同時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諸多指導意見出臺,學界對大健康產業的研究迅速上升。
圖1 ?2009—2019年大健康產業相關文獻數量分布
(二)核心研究作者分析
在該軟件中把節點的類型設置為“作者”,設定時間切分年代為2009—2019,時間切片為1年,閾值選擇top30,運行得出核心作者的可視化結果。該結果中,節點和作者名字的顯示大小代表發文量的多少,從可視化結果中我們發現節點最大的是江婷婷,其后依次是鮑勇、馬琨、馮潔等人。根據數據顯示,江婷婷在本研究年限內且相關度較大的文獻數量是6篇。可視化結果圖中的連線代表作者之間的合作,連線越多表示合作越密切,而獨立的節點越多,表示作者缺乏合作④。根據可視化結果轉換為表1,由此可見,在國內大健康產業的研究上,作者之間的合作并不是很緊密,與發文量最大的作者有聯系的主要有耿耿、邊明明、王琦、張薇、隋怡、張翔這幾位作者。通過閱讀發文量最大的作者的文章以及合作較為緊密的作者的文章,發現江婷婷作為《當代貴州》的全媒體記者對貴州的大健康產業關注度極高,以銅仁為代表,作者認為銅仁發展大健康產業屬于藍海市場,具備獨特的資源優勢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醫藥產業發展迅猛,結合大健康與大數據、大健康與大扶貧、大生態、大旅游這幾個方面探索貴州布局大健康產業的路徑⑤。而進行合作的幾位作者對云南普洱中藥材產業發展做研究,分析了當地中藥材發展的優勢和現狀,并提出提升科研水平、打造品牌效益、構建產業鏈等方面的對策建議,提出發展展望⑥。其次鮑勇研究了國際健康產業發展情況,與中國的健康產業發展情況形成對比,在此基礎上提出國內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策略⑦。
在 CiteSpace 中做研究機構的分析,把節點類型設置為“機構”,得出結果轉換為表2。與作者可視化分析類似,節點越大代表該期刊雜志大健康產業的發文量最大,連線越多,代表各機構之間的合作越緊密⑧。從可視化結果來看“當代貴州”的節點最大,刊登9篇文章,說明該機構對大健康產業的研究較為關注,同時也反映了貴州在大健康產業中發展較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其獨立性較強,缺乏合作機構。其次是云南中醫學院,云南也是屬于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地區,因此其研究的中醫藥產業較為普遍。從可視化結果中節點之間的連線可以看出廣西地區之間的合作較為緊密,主要體現為以六堡茶為主的健康產業研究,該地區的合作主要是高校、研究院以及企業之間的合作研究。云南地區屬于學院與當地學會的合作,福建地區屬于跨校合作,其他的研究機構之間幾乎沒有聯系。這也說明大健康產業與研究呈現出區域特點以及多領域的特點,但是其研究尚未出現較大范圍的跨地區合作現象。
四、研究內容與趨勢分析
(一)文獻關鍵詞共現與聚類分析
采用Citespace軟件,時間仍選擇2009—2019,節點類型設為關鍵詞,閾值繼續以top30為準,即選取每年被引用最多的30篇文獻,運行得出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高度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內容,判斷關鍵詞重要程度的指標包括頻次、中心度,若頻次越大則說明主題詞的關注度越高,中心度與節點重要性呈正相關,當中心度值大于等于0.1時說明該節點在研究領域中有著重要地位,從表3可以看出,大健康產業屬于高頻關鍵詞,引用頻次為239次,其次是健康產業86次,且中心度都大于0.1,說明大健康產業在研究領域中較為重要,而第一次用“大健康產業”這個關鍵詞在本文所設定的時間范圍內是2010年。
從頻次較高的幾個關鍵詞來看,各關鍵詞之間也顯示出一定的關聯性,健康產業、大健康、醫療健康、醫藥產業等都是大健康產業研究的領域,“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高頻詞體現了我國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視,針對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中國政府在不斷的探索發展路徑和提供大力支持。而醫療健康、醫藥健康作為大健康產業的分支,也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特別是在推動融合性發展的研究上受到極大的關注。
在原操作的基礎上,進行主題詞聚類分析,構建大健康產業關鍵詞聚類圖譜,根據運行數據顯示,圖中模塊的Q值為0.6249,大于0.3,這說明聚類網絡結構是顯著的,平均輪廓值S為0.7402, 大于0.5,表明形成的關鍵詞聚類圖譜合理,共生成了“保健”、“健康服務產業”、“衛生與健康”、“健康中國”“健康旅游”“新業態”等10個聚類。通過對關鍵詞聚類進行分析,總結出近10年來的研究特點與研究的重點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注重對大健康產業的分支領域進行研究。從分支領域來看,主要集中在醫藥產業、健康服務、康養產業的研究上。醫藥產業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者有司富春⑨、申珅⑩,對民族地區大健康醫藥發展做了相關研究,認為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足,缺乏頂層設計和產品創新、民族醫藥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并提出加強科技創新、培育集群產業、健全人才培養等建議。趙立春等立足于國際創新合作現狀,對廣西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優勢和潛在問題進行分析{11}。宋向文等對六安中藥產業進行調研,提出做強中藥農業、做大中藥工業、做精中藥大健康產業的規劃建議{12}。在健康服務業的研究中,曹越等綜合分析了健康服務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方向,通過搭建要素分析模型提出具體路徑{13}。蔣收獲等認為健康服務業駛入藍海,呈現開放式發展局面,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重構醫療新業態,使社會辦醫成為公立醫院的競爭者和超越者{14}。在康養產業方面,豆小紅對新時期的智慧養老健康產業發展做了研究,認為智慧養老需要創新運行模式,搭建第三方平臺,完善智慧養老{15}。張博也從有效供給視角對智慧健康養老的發展困境和出路進行探討{16}。劉芳等梳理近年來生態養老產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文獻,提出兩者融合發展的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17}。韓秋等對康養產業的理論研究梳理,總結出康養產業分類包括核心層、緊密層和制成層,總結出康養小鎮、園區建設、多元融合的實踐方式{18}。在健康旅游方面,研究焦點主要放在健康旅游與中醫藥的結合上,段志祥等把中醫藥和健康旅游結合起來,認為其面臨著極好的國際發展機遇,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對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研究情況進行總結,發現目前可供參考的研究報告較少,沒有形成明確的定位{19}。
第二,注重對區域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路徑進行探索。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區域特征,許多學者按照地區發展特點總結出與之相適應的發展路徑。楊針對廣西大健康產業進行數據分析,提出實施集群化、特色化、創新化等發展路徑{20}。馬琨對貴州大健康產業的困境進行研究,提出了發展的路徑選擇,包括加快構建“醫、養、健、管、游、食、+N”產業鏈,推動形成融合型產業新體系,引導實現區域集聚特色發展等建議{21}。李松岸等對湖南省健康產業的發展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創新人才等發展路徑{22}。劉旭認為新鄉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應從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服務體系、產業發展力度、健康產業資源、產業發展模式等方面考慮推進其大健康產業發展{23}。王子會等對天津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提出發展路徑{24}。劉竺云等立足泰州本地特色,提出發展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特色精準醫療產業、養生養老產業、綠色保健食品產業、康養旅游產業等來推動泰州大健康產業的協同發展{25}。
(二)研究前沿與熱點分析
Citespace可以將時間加入到知識圖譜的檢測中去,從做出的時區視圖可以看出整個階段的時間流向,“大健康產業”無疑成為最熱的關鍵詞,大健康產業可追溯到2010年,隨后出現健康產業和大健康的研究。
2012年第一次運用SWOT的分析方法,例如厲小菠等采用SWOT分析法,對杭州市健康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發揮行業品牌優勢、關注養老產業、培養深層次專業人才、推動品質化的產業發展、推進產業創新等建議{26}。張連帥通過 SWOT 分析法來對海南中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路徑進行探討,提出了海南大健康產業發展需要發揮地區優勢,健全和完善南藥特色產業鏈,打造省級南藥資源保護開發平臺等發展策略{27}。
2013—2014年主要是針對醫藥產業的研究,付松對貴州加快推進大健康醫藥產業做了觀察,認為具有不可復制的優勢,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政策支撐產業集聚{28}。黃綏彪研究了廣西與臺灣的醫藥產業的合作基礎,認為廣西與臺灣可以優勢互補,能夠結合藥材種植、醫藥創新研發、統一市場建設等方面實現共贏{29}。另外還有關于中醫藥的發展態勢分析,孫琦對醫藥產業的技術創新管理現狀進行了深入研究的調查,提出加快發展醫藥健康產業的解決辦法{30}。
2015—2016年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包括健康服務、醫藥產業、養生旅游、健康管理等,并開始對地區的大健康產業發展進行專門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海南、貴州、云南、廣西等地。
2016—2017年互聯網與健康產業相結合的研究大量涌現,成為研究的熱點。李世舉等以貴州省為例,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對策,借助互聯網思維實現信息共享、思維共享,構建聯動協調機制,提升服務質量{31}。楊連舉立足于中國醫藥產品發展現狀,結合未來的發展方向,基于互聯網針對健康管理、診療服務和醫藥銷售方面提出了建議{32}。
2018—2019年逐漸探索大健康產業的體系結構與創新,出現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的研究。唐浩等以“云健康”中心為例對健康產業的發展予以分析和探討,在銷售中,“云健康中心”能夠結合互聯網整合資源優勢,包括信息、生產環節、建議反饋環節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33}。李峰對促進“互聯網+”與我國大健康產業有序融合進行研究,從保持理性思維、優化頂層設計、加強扶持與監管等幾個方面進行思考{34}。王婷對大數據在大健康產業中的應用做了研究,認為大數據時代需要提升數據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和構建相關平臺來助推大健康產業的發展{35}。
(三)中心詞分析
以“大健康產業”為中心詞進行Citespace分析,發現醫藥產業、生物醫藥、中藥材種植、醫療健康產業、融合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全球治理、企業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等關鍵詞與其聯系比較緊密。中心詞圖譜反映了以中國大健康產業為研究主體,醫藥產業、中醫藥產業作為大健康產業的分支領域得到較大的關注,這也再次體現了在大健康產業的研究中對醫藥產業的研究較多。醫養融合、融合發展體現了大健康產業的“融合”性,2013年國務院確定加快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探索醫療與養老的合作新模式。黃佳豪對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進行了思考,其發展需要完善供給主體的服務傳遞方式,設定服務內容和健全政府管理機制{36}。何秋潔等基于耦合理論,運用耦合模型說明我國大健康產業與養老服務的耦合關系,實證分析得出兩者融合發展情況并提出耦合發展建議{37}。另外也有基于大健康產業的健康地理學與健康旅游發展研究{38}、林業生態與大健康產業的融合路徑探究,融合性發展為大健康產業提供了多種發展模式與發展方向。在全球治理格局下我國大健康產業的投資契機增加{39},中國各地區大健康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對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對策研究也逐漸增多,從大健康產業中心詞的可視化結果來看,與之聯系比較緊密的研究地區有貴州的銅仁、烏當等地,推測貴州地區的大健康產業研究在全國范圍內保持領先的水平。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
以2009—2019年中國知網中主題為“大健康產業”的519條文獻為研究對象,通過Citespace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近十年來大健康產業領域的熱點與趨勢。通過上文的分析提出以下結論與展望。
第一,大健康產業研究近年來陡峭式增長。2014年之前,對大健康產業的研究較少且態勢平穩,2014年之后,呈井噴式的增長,雖然2017年達到頂峰之后有所回落,但很快又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大健康產業的利好政策仍將持續,未來的十年都是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研究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情況,預計2019年后對大健康產業的研究會繼續突破式增長。
第二,研究者與研究機構較為獨立。從以上分析結果來看,作者之間的合作少,大部分是獨立的發表與大健康產業相關論文,呈現出分散獨立的研究態勢。另外機構之間的合作也明顯不足,以醫學院和研究院為主,難以形成研究的合力,因此未來的研究應該更加注重作者之間以及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有利于為大健康產業研究提供更廣泛的思路,構建更加完整的研究框架,拓寬研究范圍,提高文獻的質量。
第三,研究領域學科流動不足。從關鍵詞聚類,中心詞分析以及研究前沿和趨勢來看,目前大健康產業研究的主要學科領域在以醫藥醫療為主的醫學以及產業發展的經濟學上,雖然涉及其他的旅游、管理等學科領域,但是研究不深入。目前對大健康產業的研究方法比較單一,缺乏實證研究,研究成果以定性為主。囿于學科領域的研究使得整體研究相似性強,缺乏創新性。因此在將來還應該繼續探索多學科領域的互動與交流,結合與之相關的學科領域進行研究有助于突破現有的研究視野和研究方法。
注釋:
① 董冬:《中國健康管理模式研究》,《科學之友》2007年第11期。
② 陳悅等:《科學知識圖譜的發展歷程》,《科學學研究》2008年第3期。
③ 陳悅等:《Cite 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科學學研究》2015年第2期。
④⑧ C. M. Chen,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6,57(3),pp.359-377.
⑤ 江婷婷:《銅仁:“兩帶三區”搶灘大健康“藍海”》,《當代貴州》2017年第17期。
⑥ 邊明明等:《林下經濟視角下云南普洱中藥材產業發展及對策研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第3期。
⑦ 鮑勇、王甦平:《基于國際經驗的中國健康產業發展戰略與策略》,《中華全科醫學》2019年第6期。
⑨ 司富春、高燕、宋雪杰:《加強科技創新力度,推進民族地區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中醫研究》2019年第32期。
⑩ 申珅:《邊疆民族地區大健康產業發展問題探究——以云南省昆明市為例》,《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9年第20期。
{11} 趙立春等:《廣西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國際創新合作思路探析》,《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年第13期。
{12} 宋向文等:《六安市中藥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研究》,《皖西學院學報》2019年第5期。
{13} 曹越、周瑛、范良松:《健康服務業發展路徑探析》,《衛生軟科學》2019年第11期。
{14} 蔣收獲等:《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特征與未來趨勢分析》,《上海預防醫學》2019年第7期。
{15} 豆小紅:《新時期我國智慧養老健康發展研究》,《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
{16} 張博:《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困境與出路——基于有效供給視角》,《蘭州學刊》2019年第11期。
{17} 劉芳、王夢迪、劉婷婷:《生態養老產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綜述》,《中國市場》2019年第32期。
{18} 韓秋、王歡歡、沈山:《我國康養產業發展的實踐路徑》,《旅游縱覽》2019年第6期。
{19} 段志祥、李澤庚:《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策略研究》,《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年第13期。
{20} 楊針:《廣西健康產業發展路徑研究》,《中國商論》2019年第21期。
{21} 馬琨:《貴州大健康產業發展路徑研究》,《貴州商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22} 李松岸、張婕妤:《湖南省健康產業發展的機遇、挑戰及對策研究》,《山西農經》2019年第11期。
{23} 劉旭:《新鄉市大健康產業發展現狀與推進路徑研究》,《新鄉學院學報》2019年第5期。
{24} 王子會、韓璐、姚曉東:《天津大健康產業發展潛力與路徑研究》,《天津經濟》2019年第6期。
{25} 劉竺云等:《泰州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路徑的對策研究》,《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5期。
{26} 厲小菠等:《杭州市健康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建議》,《衛生軟科學》2019年第9期。
{27} 張連帥:《基于SWOT分析法的海南中藥大健康產業發展路徑探討》,《中國現代中藥》2019年第10期。
{28} 付松:《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貴州加快推進新醫藥大健康產業觀察》,《當代貴州》2014年第35期。
{29} 黃綏彪:《廣西與臺灣醫藥產業合作基礎與路徑》,《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
{30} 孫琦:《實施科技創新管理 ?加快發展醫藥健康產業》,《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年第4期。
{31} 李世舉、趙亮:《“互聯網+”背景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以貴州省為例》,《經濟研究導刊》2016年第11期。
{32} 楊連舉:《基于“互聯網+”推動大健康醫藥產業優快發展》,《中國發展》2017年第5期。
{33} 唐浩、王琨:《互聯網經濟下的健康產業發展之路初探——以“云健康”中心為例》,《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年第7期。
{34} 李峰:《“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思考》,《經濟師》2018年第12期。
{35} 王婷:《大數據在大健康產業中的應用研究》,《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36} 黃佳豪:《關于“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幾點思考》,《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4年第1期。
{37} 何秋潔、楊曉維:《大健康產業與養老服務的耦合協調度分析》,《軟科學》2019年第10期。
{38} 明慶忠、李婷:《基于大健康產業的健康地理學與健康旅游發展研究》,《學術探索》2019年第1期。
{39} 劉艷:《全球治理格局下的大健康產業投資契機》,《中國商界》2019年第8期。
作者簡介:黃蓉,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湖北武漢,430077;傅智能,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湖北武漢,430077。
(責任編輯 ?辰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