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炎黃文化的生態思想與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

2020-07-04 03:34:51劉紀興
社會科學動態 2020年5期

摘要:炎黃文化的生態思想是一個尚未深入挖掘的全新領域,其核心內容集中表現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順應天地運化規律的創造精神;人與社會協同互動,推動生產和生活方式創新;人與資源取用有度,遵循健康永續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中部如同腹心,是國家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心所在,特別是在當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時代背景下,加強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發展更具有重大意義。推進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應連接炎黃文化紐帶,助力中部文化生態協同發展;堅持綠色中部崛起,構建生態環保協同發展格局;打造融合創新平臺,推動戰略產業協同發展;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基礎;加強內外協調聯動,促進周邊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

關鍵詞:炎黃文化;生態思想;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982(2020)05-0080-07

炎黃文化的生態思想對當前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中部地區是炎黃文化資源最為豐富和集中的核心區域,推動中部崛起,離不開以炎黃文化為重要依托的文化軟實力支撐。本文以論述炎黃文化生態思想的主要內涵為切入點,對推動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的重大意義和戰略措施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炎黃文化生態思想的主要內涵

炎黃文化是中華文明參天大樹的祖源根本,其主根系分布于中華民族的兩大母親河——黃河、長江中下游的中部六省及相鄰的陜西、河北、山東諸省區域,炎黃二帝以及直系后代堯舜禹等史前英雄人物的歷史傳說和夏商周三代以后先圣賢哲人物的人文遺跡也基本上聚匯于此。如山西高平、長子,湖北隨州、神農架,湖南炎陵的神農炎帝文化遺跡;河南新鄭、陜西黃陵的軒轅黃帝文化遺跡;河北涿鹿“炎黃蚩三祖文化”(炎帝、黃帝、蚩尤)遺跡;山東是孔子、孟子等至圣先師的家鄉故里。炎黃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態思想的核心內容蘊含在三個方面:

(一)人與自然相互依存,順應天地運化規律的創造精神

一是開創農業。炎帝神農氏族最早開創并發展了農業,《周易·系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① 說明包犧氏時代尚處于原始社會的漁獵時代,到神農氏時代則創造發明了木制農具,進步到了原始農業時代。炎帝神農被后世尊之為農業之神,如《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② 其他文獻稱頌神農教民農耕,教民粒食者很多。從傳說看,黃帝氏族在周棄以前,還停留在游牧階段。所以《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但在周棄時代也進入了農業階段。③ 將中華文明從漁獵經濟時代推進到農業經濟時代,無疑是人類社會歷史的巨大進步,其艱苦卓絕的開創之功,是以炎帝和黃帝為領袖的遠古時代中華先民自強不息協同奮斗的偉大成果。

二是治理洪水。古代氣候史的研究表明,在史前的神話傳說時代,全球范圍內經歷了一個氣候濕潤的大洪水時期。歷史學家認為,中國史前先民們與洪水搏斗的壯舉,是以炎黃氏族為首并由其他族共同協力,經過長期艱苦探索,才取得最后成功的。如神話傳說把共工作為最早的治水英雄,共工以后又有鯀禹父子的治水。傳說鯀繼承了共工氏族的治水經驗,筑堤堙塞洪水,后人把堤叫做鯀堤,但老辦法失敗了。禹又繼承了其父鯀的治水事業,由堵塞改以疏導為主,終于治服了水患。禹治洪水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人們重視客觀實際并積極地從失敗中汲取教訓。④ 可以設想,在遠古時期生產工具十分簡陋的條件下,能夠認識自然、順應規律,與洪水猛獸作斗爭取得勝利并繁衍發展,是多么的不容易。

三是發明醫藥。中華民族之所以繁衍壯大,與中國醫學特別是古代中醫學的發達和獨樹一幟密切相關。在中國古代科學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是醫學,而中國古代醫學著作往往托名于炎帝或黃帝,如《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等。這些成書于先秦時期的醫學著作,記載了炎黃時代遠古先民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奠定了中國中醫學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據史料記載,炎帝神農有感于“民有疾病未知藥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熱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義,皆口嘗而身試之,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或云神農嘗百藥之時,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應周天之數。后世承傳為書,謂之《神農本草》。又作方書以救時疾。”⑤ 古代文獻和民間傳說把發明中醫藥的貢獻歸功于炎黃二帝,實際上是對中華先祖們披荊斬棘、治病療傷、與大自然和疾病作斗爭精神的高度認同,也是中國醫藥史發展過程的真實寫照,說明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知識和技藝,是經過包括炎帝和黃帝等先賢始祖們為解除人民群眾疾苦病痛,親自實踐、倍嘗艱辛、不怕犧牲而提煉出來的科學技術,是炎黃文化認識人與自然生態思想的重要體現。從實踐應用的角度來看,《神農本草經》好比古代中醫藥研究實驗的經驗集成,而《黃帝內經》則如同中醫藥理論認識和治療方法的系統總結。可以說,如果沒有以炎帝黃帝等中華先祖們無私奉獻、救民苦難、勇于實踐、犧牲自我的創造精神,就不會有中醫藥學的產生和發展。

(二)人與社會協同互動,推動生產和生活方式創新發展

適應社會發展規律、促進人與社會協同互動,推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創新發展,是炎黃文化生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周易·系辭下》的記載看,在炎帝和黃帝時代,這種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創新發展具有六個方面的顯著特征:一是由生產到交換的轉變。農業的發展使食物和產品有了剩余,神農氏創立了原始的商貿交易制度。“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二是社會組織管理的創新。“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所謂“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三是車船的建造和牛、馬等大型動物的馴養使用。“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四是弓箭等新式武器的發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五是生活和居住環境的改善。“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六是文化習俗的改革。“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⑥ 這六個方面的變化是中國遠古社會人們適應自然、利用自然、善待自然的文明進步體現,反映了炎黃時代中華先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和杰出智慧。

(三)人與資源取用有度,遵循健康永續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從有正史記載的黃帝時代起,人們已經懂得了對天地間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要用之有節、取之有度,不能竭澤而漁、濫用民力。司馬遷《史記》稱,黃帝“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⑦ 意思是黃帝的恩德澤被宇宙萬物,順應四時之所宜而布種百谷草木,雞鴨鵝等家禽、牛馬豬羊驢犬等家畜開始大量馴化飼養,養蠶技術發明,天不異災、土無別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寶。《正義》對這段話的注釋是:“言黃帝教民,江湖陂澤山林厡隰皆收采禁捕以時,用之有節,令得其利也。《大戴禮》云:宰我問于孔子曰:‘予聞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⑧ 這種生態和諧、物種多樣,禁捕以時、用之有節,取之有度、民得其利的生態理念,一直對后世有著深刻影響,是炎黃文化生態思想的重要內容,與當今時代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完全一致。正如習近平指出:“我們的先人們早就認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論語》中說:‘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網打魚,不射夜宿之鳥。荀子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呂氏春秋》中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關于對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⑨ 正是在這種思想理念的影響下,中國人養成了勤勞節儉、物盡其用的良好習慣,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資源消耗浪費。統計數據表明,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居民人均對地球資源的消耗要低至少10倍以上。這從居民享用商品的消費支出和消費習慣上就可見一斑。據國家統計局主編的《國際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08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36萬美元,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343元人民幣,約合0.12萬美元,美國人均消費支出是中國人均消費支出的28倍。世界銀行數據庫提供的數據表明,2012年美國人均消費支出30903美元,中國人均消費支出1221美元,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人均消費支出約5400美元,中國人均消費支出不到世界平均消費支出的四分之一,不到美國人均消費支出的二十五分之一。據網絡調查資料,最近30多年來,中美兩國居民消費支出的差距一直很大,美國居民享用的商品遠遠超過中國居民。不僅如此,美國每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量還遠遠大于中國居民,常常是中國增量的數十倍,也就是說,美國與中國在人均年消費商品方面的差距還在繼續拉大,大約每過10年,兩國年人均消費商品的差距增大5000美元,美國居民平均每年增加的消費支出差不多等于中國居民一年的平均消費。從消費習慣上看,歐美發達國家也表現出驚人的資源浪費。以美國為例,2010年美國人均消費成衣65件,等于一個人每5、6天買入一件新衣服,同時扔掉一件“舊衣服”,有的美國人買來很多襯衣,只穿一次就扔掉,因為拿去洗太麻煩了,美國人都是用洗衣機洗衣服,絕對不會手工洗,烘干也是用機器。中國居民家庭在使用洗衣機洗衣服的同時也輔之以手工,而且基本上是自然風干晾曬,從而大量節約了能源。由此可見,歐美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是建立在對地球資源的掠奪、占有和大量浪費的基礎之上。而中國人則是建立在勤勞節儉和對資源的物盡其用基礎之上,蘊含著自黃帝時代就已經確立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思想哲理。因此,我們可以十分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國5000年前的黃帝就是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最早創立者和實踐者,中國人從黃帝時代就已經開啟的資源節約利用理念是對人類社會作出的最偉大貢獻之一。對此,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廣為宣傳,講好中國炎黃故事,形成新時代的中國話語權,使之轉化為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

二、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的重大意義

中部如同腹心,是國家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心所在,“得中獨厚”的戰略地位使中部地區成為國家穩固的重要戰略基石。歷史經驗證明,中部興則國家興,中部強則國家強,中部穩固則國家穩固,一旦中部有事,則很快就會波及全國進而影響到全局。

(一)未來的傳染病疫情防控需要強化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堅基礎作用

2020庚子年春節前后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我們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疫情變幻難測,其傳播速度之快、傳染能力之強、潛伏時間之詭、破壞程度之大都遠超人們的想象,令人防不勝防,被專家戲稱為非常聰明的“流氓病毒”。疫情的爆發給快速奔跑的社會節奏按下了暫停鍵,迫使人們宅在家里,重新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共生依存關系。此次疫情之所以會在武漢爆發而不是其他地方,時間也恰好在年末歲首的新春佳節之際,影響因素或為:一是其時的武漢氣候環境溫濕度比較適合病毒的生存繁衍,二是武漢是中部地區水陸空重要交通樞紐,人流物流密集,便于病毒傳播擴散。值得慶幸的是,當疫情明確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超強的組織動員能力,迅速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不僅展現了令世人驚嘆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精神,而且也彰顯了中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頑強抗爭的英雄本色,舉國馳援湖北力挺武漢,終于力挽狂瀾,取得了抗疫斗爭的階段性重大勝利。正如習近平指出,湖北和武漢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這雖然是針對當時面臨的情況而言,但從未來發展的戰略全局看,武漢和湖北乃至中部地區在強化防控諸如新型冠狀病毒病之類的重大傳染性疫病方面,無疑將發揮著重要的中堅基礎作用,如若疫情在中部地區一旦擴散開來,則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加強疫情防控的新形勢下,推進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的協同發展,必須大力充實愛國衛生運動的內容,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和基層防控能力建設,推動醫防結合,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將人居環境改善、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要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對人民幸福健康的基礎保障作用。

(二)全面提升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建設質量,充分發揮中部地區綠色資源優勢

從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的角度看,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國土面積102.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國土總面積的10.7%。2015年底,中部地區人口3.65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6.5%。中部地區位于長江、黃河、淮河等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地區,江河淮漢湘贛等江河及眾多支流奔騰聚匯,擁有鄱陽湖、洞庭湖等中國最大的自然湖泊和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等世界級水利工程樞紐,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太行山、五臺山、大別山、黃山、井岡山、衡山、武陵山、秦嶺、伏牛山、桐柏山、嵩山等名山勝地,不僅是中國的重要自然地理標志,也是紅色文化的核心區域。對于我國重要的先進工業制造業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和加工基地、礦產能源生產基地、科技文化教育基地、鐵公空水交通運輸樞紐等國家戰略資源配置而言,中部地區更是重要支撐。加大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不斷提升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質量,全面恢復生態系統和生態服務功能,實現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發展,對于保障流域生態安全、人居環境安全十分必要。

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了國家發改委《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將中部地區定位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就是要充分發揮中部地區的綠色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機制,特別是在生態補償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塑造全國綠色發展的典范。這對于促進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實現中部崛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部美麗,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決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要堅定推進綠色發展,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中部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鋒模范,邁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三、中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的戰略措施

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獨特區位,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礦等天然優勢資源的獨特作用和巨大潛力,決定了這一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協同發展。2019年5月,習近平在江西考察并在南昌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開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近平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了幾點意見,其中之一就是“堅持綠色發展,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強化環境建設和治理,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習近平強調,要“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加大對中部地區崛起的支持力度,研究提出促進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加強統籌協調”。在聽取江西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習近平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⑩ 當前,東部地區部分產業正在向外轉移,中部地區通過良好區位優勢和基礎條件,已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最重要地區。同時,中部地區在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發展、實現雙向開放方面也具備良好條件。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東北振興計劃、“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的規劃實施,中部地區必將成為國家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支撐區,不僅是工業、制造業、農業、水資源、能源、人力資源、交通運輸和科技教育的支撐,更重要的是綠色發展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縱深依托。只有加強中部地區的統籌協調,推動中部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發展,在生態保護和修復、環境建設和治理、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等工作上狠下功夫,才能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促進中部崛起,為國家的全面發展和更大開放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一)連接炎黃文化紐帶,助力中部文化生態協同發展

中部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也是孕育炎黃文化的中心腹地。經過70年來的建設特別是40年來的改革開放,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尤其是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的中國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國際話語權分量凸顯,綜合國力迅速提高。與國家的繁榮強盛相適應,是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意識的日益增強,使炎黃文化成為連接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的親情紐帶。目前,每年清明節前后,陜西黃陵、河南新鄭、湖北隨州、山西高平等地已成為全球華人祭祀炎黃、尋根問祖的重要場所,河北涿鹿正在著力打造祭祀炎黃蚩三祖的“合符文化”論壇,湖南炎陵也有祭祀炎帝的活動。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各地都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礎。炎帝和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應當享受后世所有炎黃子孫的共同祭祀敬仰。這種祭祀敬仰不是封建迷信活動,而是民族精神的記憶傳承,也是向世界昭示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和國家完全統一的堅定意志。陜西黃陵、河南新鄭、湖北隨州、山西高平、湖南炎陵、河北涿鹿等現有的炎黃祭祀重地,作為地方公祭和憑吊炎帝黃帝的分會場所,可支持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和地方主要領導參加并致辭。通過炎黃祭祀活動平臺,不斷增強海峽兩岸和全球華人的民族根魂意識,系緊骨肉親情紐帶,提高國家統一共識,共謀團結協同奮斗。顯然,中部地區作為炎黃文化的中心區域,應當根據各地的文化資源特點,在協同配套、優勢互補上作好文章,在傳承保護、深入挖掘上下大工夫,在文化旅游、創新轉化上營造氛圍,著力構建區域文化生態建設協同發展新格局,攜手打造中部文化輻射新高地。

(二)堅持綠色中部崛起,構建生態環保協同發展格局

中部地區山水相連,山地平原交織,河流湖泊縱橫,自然地理兼具“六大”特點,即大江、大河、大湖、大山、大平原、大水庫。這些特點決定了中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影響面廣、關聯性強,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必須統籌協調推進,搞好協同配套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為目標導向,統籌推進中部地區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工作。在區域交互對接、政策措施完善、利益補償共享等方面拿出切實有效辦法,在生態保護和修復、環境建設和治理、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方面進一步強化措施,在倡導綠色低碳、拒絕奢華浪費、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大力提升全社會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構建中部地區全面協同發展的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格局,讓生態環保思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使綠色崛起理念轉化為全社會共同遵循的自覺行動。

(三)打造融合創新平臺,推動戰略產業協同發展

產業發展是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要素,產業污染和資源浪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環境治理保護的成效,影響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習近平指出:“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這些工作應該融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要同步進行,不能搞成后再改造。”{11} 就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看,目前中部地區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仍然相對落后,對資源、勞動力要素和投資驅動依賴較重,產業升級、動能轉換等難度較大,城鎮化水平不高,農業農村發展正處在破解各種難題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要求不相適應,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約束因素依然較多。因此,在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上,迫切需要打造融合創新平臺,推動中部戰略產業協同發展。

同時,中部地區的若干產業在發展中優勢比較明顯,有利于在產業創新和協同發展方面與生態文明建設融為一體,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態系統。一是打造綠色農業生態系統。中部地區農村人口占全國的30%,耕地面積占全國的23.8%,糧食產量占全國的30%,棉花、油料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占全國的40%,為全國的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作出了重大貢獻,素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河南省是我國的大糧倉,在黃河流域中占據特殊地位。通過大力發展現代化生態農業,改造基本農田,培育優良品種,實施農村種養殖資源的綠色低碳有機無毒良性循環利用,努力打造多元共生的綠色農業系統,中部地區完全能夠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為國家農業生態安全和全國農產品供給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發展綠色能源礦產。中部地區的煤炭、水能和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始終是持續穩定保障全國能源供應的重要支撐,稀土等重要礦產資源,對國家產業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要強化這些重要產業堅持走好綠色發展之路,依靠科技力量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例如,稀土是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的關鍵戰略性基礎材料,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據報道,我國稀土成礦條件好、潛力大,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近年來,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強稀土資源和生態保護,強化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促進集約化和高端化發展,加快綠色化和智能化轉型,有力推動了產業高質量發展。但與此同時,行業私挖盜采、違法生產、“黑礦”走私屢禁不絕;資源綠色開發能力不足,環境保護問題仍然突出;稀土新材料產品以中低端為主、高端應用技術水平不高,稀土資源價值遠未充分發揮。中部地區稀土資源豐富,一定要堅持走好綠色開發之路,推動全行業科技進步和資源高端應用,加快實現由依靠資源消耗為主的粗放型規模化擴張,轉向依靠基礎研發能力提升和技術進步的創新驅動發展,形成全產業鏈競爭優勢。三是做強綠色新興產業。中部地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現代種業等重點新興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要推動這些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成為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的先鋒模范。四是提升綠色旅游水平。中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中心,黃河、長江文明的交匯之地,文化底蘊豐厚,旅游資源密集,隨著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和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運輸網的四通八達,為中部地區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要推動中部地區旅游產業的協同聯動發展,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文化資源共享水平,奮力實現中部地區旅游產業的綠色崛起。

(四)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基礎

基層是實現綠色發展的載體,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規劃、項目和環境治理保護的具體工作,最終需要靠基層去落實。因此,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必須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干部群眾加強環境保護的主動性自覺性,夯實生態文明建設與各項工作協同發展的基礎。據《半月談》記者調查,目前一些地方為追求一時的經濟增長,在具體工作上與國家加強環境保護的大政方針“唱反調”。例如,國務院曾明確要求各地方政府全面清理、廢除阻礙環境監管執法的“土政策”,但一些地方不愿清理,甚至還“推陳出新”。《半月談》記者此前在中部某地采訪時,地方黨委政府發文,要求實施涉企首違免罰制,涉企輕微違法行為整改制、下限處罰制;鄰近某縣則出臺所謂的“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限制環保等部門執法檢查,提出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重在促進整改,原則上首次不予處罰。調查認為這些“土政策”為環境污染開了綠燈,違背了中央的大政方針。{12} 要根治這些現象,只有將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與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推動基層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完善生態文明基層治理體系必須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實行責任終身追究制。同時,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辯證發展理念,真正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的群眾基礎。

(五)加強內外協調聯動,促進周邊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

隨著沿海地區的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基于地緣因素的相應條件,中部地區勢必會出現內分外聯效應,如山西、河南可以向京津冀地區靠攏,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已將安徽納入長三角一體化范圍之內,2019年5月13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要增強一體化意識,加強各領域互動合作,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江西既可以向長三角地區延伸又可以向粵港澳地區鏈接;湖南則更便利于和粵港澳大灣區互動。在這種態勢下,中部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之路既有難得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機遇是沿海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資金、技術、人才可以交流借鑒,挑戰是產業轉移中有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何避免。這就要求中部地區在堅持綠色發展中必須加強同左鄰右舍的協調聯動意識,促進周邊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協同發展。一是省(直轄市)級層面的協調聯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加強規劃銜接、政策對接,不搞以鄰為壑,實現利益共享。二是省內市(縣)級層面的協調聯動。市(縣)級層面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加強統籌協調,搞好工程項目連接,切實保護好本市(縣)境內的綠水青山。三是市(縣)內鄉(鎮)級層面的協調聯動。鄉(鎮)級層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直接承受者,水土保持、植樹造林、垃圾清運、生態農業、科學養殖、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的具體工作,基本上集中在鄉(鎮)級層面進行,直接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效果。必須認真抓好這一層面的協調聯動工作,強化監督檢查,細化落實責任,使鄉(鎮)成為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直接受益者,為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打好基礎。

注釋:

①⑥ 《周易》,郭彧譯注,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380、381—385頁。

② 《左傳》,楊伯峻前言、蔣冀騁標點,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643頁。

③④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綱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8、179頁。

⑤ 丁鳳英等主編:《炎帝神農與中醫藥文化——炎帝神農與中醫藥文化論壇論文集》,武漢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頁。

⑦⑧ 《史記》第1冊,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9、9頁。

⑨ 習近平:《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求是》2019年第10期。

⑩ 習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參見《人民日報》2019年5月23日。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頁。

{12} 白田田、周楠、白明山:《“土政策”不能唱反調、變調、小調》,《半月談》2019年第4期。

作者簡介:劉紀興,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湖北武漢,430077。

(責任編輯 ?陳 ?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网站免费看| 国产黄在线观看| 欧美第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久草视频一区| 久久伊人色|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3344在线观看无码| 97狠狠操|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免费高清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午夜小视频在线|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成人在线综合| 免费在线色|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综合久久五月天|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午夜在线不卡| 亚洲成人在线网|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久久黄色一级片|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九九|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欧美综合激情|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欧美日韩91|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欧美|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999在线|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亚洲不卡网|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欧美精品1区| 青青草久久伊人|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