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賢
【摘 要】無線電側向運動是可以選擇在數目比較多、風景宜人的公園、校園、近郊進行,總距離為數百米。是符合國際規則并適合大、中學生開展的長距離80米短波波段(3.5MHz)及2米超短波波段(144MHz)測向。場地選擇起伏不超過200米、植被較好的地區,5部電臺的總直線距離為4—7公里。而適合小學無線電測向運動的則是第一種,因為距離短,符合少年兒童的生理發育特點,并能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無線電
一、無線電側向運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無線電測向運動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從學生興趣入手,只要學生對它感興趣,才會參加學習。但是無線電測向這一運動項目有很多人都不了解,為了讓學生知道了解無線電測向運動,我的做法是:
(1)建立初期,制定可行性方案。致家長一封公開信,介紹無線電測定向運動的歷史、發展概況,讓家長和學生都對無線電測向運動產生極大的興趣,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2)為了擴大和普及這一活動,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這項運動,利用休息時間組織測向活動小組的成員進行活動及表演,讓學生親自參與體驗,每天堅持30分鐘的活動,讓學校的學生都了解這項運動。
二、無線電側向運動,培養學生技能及環保意識
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堅持“少一些講解,多一練習;少一些生硬性的傳教,多一些自主學習;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創新;少一些檢查與批評,多一些引導和鼓勵”。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方法的多樣化,即吸引了學生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對壯大和普及無線電測向運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讓學生認識測向機和信號源的結構、作用、原理及用途。
第二,讓學生學會聽信號,根據各個電臺所發出的信號的規律,教師引導,
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能自己調試、傾聽、辨別各個信號源所發出的信號,然后進行比較、總結、記憶,使學生很快就掌握了10部信號源的信號特點。比如:“1—5號”信號源所發出的信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前面的聲音都是相同的,噠噠?? 噠噠噠,都有5個噠,而后面的滴聲就不同了,有幾個滴就是幾號電臺,而后面“6—9號”信號源所發出的信號可以采用“湊十法”來教學,比如:“6號臺”就是這樣發信號的“噠——滴滴滴滴”有4個滴,那么10減去4就等于6,所以我們就知道現在是6號信號源在發出信號,依次類推。
第三,當學生把信號源信號記住以后,開始學習如何尋找信號源。為了讓學生更快的學習掌握這一技術,將基本技術創編了順口溜:“手持機器先調頻,調到信號找啞點,面對啞點身對正,按住單項找前后,重回啞點找電臺”。讓學生將這 一口訣記住,并結合實際訓練,嘗試著尋找信號源。首先找一個信號源,反復鞏固練習,然后在逐步增加尋找信號源的臺數;在訓練中,為了培養學生過硬的技術,我們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訓練,如:把學生的眼睛用布遮蓋住,不讓他們看見任何東西,然后再根據測向機所接收的信號。來尋找信號源,看誰找的準確、時間短;還定期舉行小型比賽,以學年為單位、男女分開比賽等等,通過這些形式的訓練,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三、無線電側向運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無線電側向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相互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增強集體凝聚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精神和強烈的團隊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從活動的初期開展到現在,學生基本上都能熟練的運用和掌握無線電測向技術,從開始找到1個信號源,到現在能在短時間內找到5—7個信號源;05年7月我校代表隊參加了在河北“野三坡”舉行的“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我校代表隊于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參賽選手同臺競爭,經過激烈的角逐,9歲的欒速同學獲得了小學生80波段的第7名的好成績,受到與會領導的肯定和贊揚!我和陳老師被賽會評為“優秀教練員”。在參加“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我校的喬冠英同學獲得小學男子組冠軍,楊藝文和葉文婷分別獲得小學女子組的亞軍和銅牌。并獲得小學男子組團體冠軍。(均為80波段)成績的取得讓我們充滿信心。
四、無線電側向運動,帶給我的思考
(1)安全是首要思考的問題。無線電測向運動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是在野外進行的,每一次活動都要進行安全教育。提醒學生不與陌生人講話,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給的食物、錢財,要愛護環境等等;教師藏隱蔽電臺時也要遠離有水源的地方、帶電的地方、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做到每節課都點名并編號碼排隊出發,活動結束后清點人數才返回學校,高高興興走出去,安安全全回學校。
(2)要有責任心與愛心。教師應該有強烈的責任心,不能有半點的懈怠,責任對學生而言也同樣重要。隱藏信號源時,應該安排看護好信號源,要找責任心強的學生來完成這個任務,教育學生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他人負責,能出色的完成教師和伙伴們交給的任務,做一個守信用值得信賴的朋友。
參考文獻:
[1]唐清.談如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體育師友,2015(4).
[2]熊中慧.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 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課程教育研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