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的事物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斷對美的追求和探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數字美學在數字影視、電腦動畫以及網絡媒體和游戲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不僅僅帶給人們諸多審美享受,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思考方式。現如今,對數字藝術和數字美學的研究者不斷增多,研究的理論成果不斷深入,美和趣的和諧結合,便出現了種種奇妙的視覺藝術。本文主要圍繞數字藝術與數字美學的特點,闡明其美學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數字藝術;數字美學;新媒體藝術;交互設計
引言
對數字化藝術來說,探討我國當前文化藝術要數字化應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新課題。關于數字藝術的理論研究已經形成諸多探索,對于整體的理論建設具有重要價值,數字藝術要考慮互聯網的設計規則和應用環境,當下的社會正處于閱讀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時代,但大部分的數字信息側重點均在于數字藝術的理論研究,關于其數字應用、國際間交流的新模式、數字電影、操作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較少,所以,新時代需要新思維,深入解讀數字藝術與數字美學的相互融合,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媒體藝術與數字美學應用的探索。
一、數字藝術概念及特點
(一)數字藝術概念思維
計算機與藝術結合大概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著名英國詩人拜倫之女阿達第一個看到計算機作為藝術工具的發現。 想要理解數字藝術美,必須厘清數字藝術這個核心概念。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于藝術的理解會產生不同的認知,無法將數字藝術界定為統一的概念。所以,在研究數字藝術過程中,關于其概念可以進行更加寬泛的定義,即基于數字技術的審美過程均可以納入數字藝術的定義范疇中。其定義主要強調以下幾方面的條件,首先,必須是立足于數字技術所產生的藝術活動,其中所蘊含的所有美學元素,均需要通過數字技術的處理和重構,才可以形成數字化的新質,整個數字藝術的創作以及傳播過程中,均無法脫離數字技術的支持。其次,數字藝術需要是以審美為主導的活動,該條件限定則排除了非審美的社會實踐活動,只有在審美活動中的情感活動才能作為數字藝術。最后,數字藝術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能僅僅關照藝術活動的其中一個維度,而是應注重藝術活動的統一性。
(二)數字藝術空間的應用
數字藝術發展與融合已是市場的趨勢,目前數字博物館的發展正處于上升期,前景一片光明。數字展館在文化歷史主題的范圍內與藝術與科學作為主要發展特點,彰顯了展陳行業的發展主流,在布展過程中,結合VR體驗、全息技術、影視藝術、平面設計等的融合,使這一種產業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在互動與交互的用戶體驗中獲得更多的體驗,用數據構建行業特點,填補行業壁壘,這需要更多從業者進行參與,彰顯市場的價值。因此,我們仍然需要更加進行創新的前瞻性、原創性數字化藝術的作品,最終形成數字化革新。數字藝術空間的應用還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數字藝術互動性
以現代科技與藝術結合為展陳形式,以交互體驗、場景搭建、互聯網、云計算、虛擬現實、5G技術等數字信息技術為媒介的新型載體和傳播越來越多的被展陳行業所采用。并且人與電腦有了良好的交互體驗,這也是當前許多設計師運用較為廣泛的原因之一,真正實現了體驗的藝術、互動的技術。一個商業數字展覽館項目,從大綱設計、概念設計、新媒體藝術的融合、藝術視覺呈現、場景搭建、竣工驗收等環節已經成為循環產業鏈條。設計者能夠通過計算機充分表達自己的構思和想法。另一方面,即數字藝術作品基于作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了數字交互技術,藝術的傳播方式更加豐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作者指向接收者這種單向、單一的傳播方式,而是逐漸轉化為雙向交流互動的傳播方式,這種展覽館項目互動更加自由和具有體驗感,接收者能夠實時參與其中,真實再現視覺,不僅能夠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甚至會影響作品的呈現方式和創作的訴求。
2.數字藝術的技術性
數字藝術是立足于數字技術基礎上衍生的新型藝術形式,數字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均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撐,所以,技術性是數字藝術最顯著的特點。我國數字藝術家顧群業提出,數字藝術是技術發展的產物,技術達到一定層次,本身就是藝術。數字藝術的技術性特點,主要體現在創作工具和對其的依賴度,針對創作工具來說,數字技術如同鋼琴家的鋼琴、畫家的畫筆、書法家的毛筆一樣,是創作過程中的一種工具。數字技術的工具同樣需要依托計算機技術才能得以實現,所以,數字藝術在創作過程中,不必局限于傳統的創作方式,可以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和價值。在依賴度方面,數字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意義,是給予人們良好的審美觀案首,所以,藝術形象是其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總體來說,數字技術的發展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數字藝術的高度。
3.數字藝術的虛擬性
展覽館與現代科技的相互作用定義了空間及其與觀眾的交互虛擬的關系。
展陳相關技術的引入也將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虛擬化、體驗化發展。在空間藝術虛擬體驗市場領域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和指導,虛擬體驗與其他類型的藝術不同,數字藝術作品均是以數字形式存在和展現出來的,無論是數字動畫、電影特效還是數字繪畫等,其本質上均是虛擬的數字形象,所以,虛擬性是數字藝術的特性之一。數字藝術整個的創作流程,均需要運用計算機設備,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完成,數字藝術的這一特性,能夠吸引受眾感受虛擬空間,進而在審視數字藝術作品過程中,可以從多個不同的維度著手。現如今,數字藝術的虛擬性特點,已經逐步成為人們在不同感官上獲取真實感受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各個領域和行業均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如教育、建筑設計、航天以及工業等等。
二、數字美學特征的探討
(一)交互美學的特點
數字美學就是數字藝術的美學,數字美學最顯著的特征,則是進一步拓寬人們的審美經驗。數字藝術中作者與受眾的交互性特點,促使傳統的審美秩序和習慣被革新,開放性的結構性形成了新的審美范式,無需固定的審美標準限制受眾的審美,審美的思考是開放的、自由的,受眾同樣成為審美主體的構成,甚至有機會參與作品的創作中。受眾對作品的感受并不僅僅是感人,而是從全方位對數字藝術作品進行體驗和感受。作者表達的是整個作品的思想狂階,受眾可以自由的展開審美。這種交互性的審美使受眾能夠獲取更多的感觸美,審美層次更加深入、審美感受更加強烈,體驗美學跟具有互動特點,創造出了交互性的美學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二)結合美術藝術形式
科學與藝術結合是歷史發展、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數字藝術則是充分結合科學與藝術,在數字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數字藝術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數字藝術發展過程中有充足的技術支撐和動力。一味迎合大眾審美的數字藝術作品,并不利于整個數字藝術的發展,而是通過開創新型數字美學,以新技術和手段為依托,才能形成一系列具備靈性和新意的數字藝術作品。由此可見,數字藝術的美學特征構成需要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與發展,一個商業項目的真實再現,只要具有數字化思維的革新才能為數字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不斷拓寬受眾的審美空間和虛擬世界的空間視野,逐步邁進數字化美學的新時代。因此,我們仍然需要我們的從業人員進行我國數字化藝術市場的緊密配合,更加進行前瞻性的數字化戰略革新,最終形成創新性的數字化時代的到來。
結? 語
綜上所述,數字美學具有其獨特的規律和性質,與傳統的原子藝術和現如今的自然數字美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實質上,自然數字美是自然美的構成,自然美與原子藝術之間存在共同之處,所以不難推斷出,數字美學與這兩種美具有本質上的差異。數字美學問題關系到我們的未來,數字藝術是一種技術、新媒介,也是文化和藝術的融合形態,所以,數字藝術具有互動性、技術性以及虛擬性特點,只有深入解讀數字藝術的核心概念與內涵,才能更好的理解數字美學特征及價值,通過媒體藝術與數字美學應用的探索,研討數字藝術的商業價值,展現數學的媒體的魅力,對于促進數字藝術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從欣賞數學之美的角度實踐項目、呈現視覺盛宴,是這一領域不變的主題。
參考文獻:
[1] 馬楠. 淺析數字藝術的思維方式與文化特質[J]. 藝術評論,2018(10)
[2] 鐘雅琴. 沉浸與距離:數字藝術中的審美錯覺[J]. 學術研究,2019(08):
[3] 馬立新,李攀. 從原子到比特:數字藝術生產權利的量變與質變[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07):
[4] [美] Nicholas Negroponte:《數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譯.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5]李燕,港澳與珠三角文化透析.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宋玉遠(1974-)男,民族: 漢,籍貫: 山東濟南,學歷:研究生,職稱: 講師,畢業院校:山東大學,主要研究方向:數字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