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雙跑道運行模式的分析,研究其主要特征,主要分析了其運行模式中的沖突以及運行效率,對其管制沖突進行優化,以提升其運行效率。
關鍵詞:雙跑道運行; 管制沖突;? 優化
雙跑道運行模式是在飛行流量大的機場布置的一種起飛和著陸的模式.主要是因為機場建設的速度和場地因素不能適應機場飛行流量的增加而采用的起降模式:雙炮帶機場可以提高對土地占用的利用率,更可以盡量避免航空器因為飛行流量大岀現起落碰撞的危險.而在管制過程中需要對沖突問題進行協調與控制這樣才能保證運行的安全,提高運行效率。
一、雙跑道運行模式概述
雙跑道運行技術是在20世紀的末期被提岀并加以應用的.出現之初是因為國外的主要機場因為航空需求逾增加,原有單跑道機場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飛行流量,從而不得不提升機場的容量.所以機場建設上用地與改建、擴建的情況較多。跑道和相關保障方案也隨之得到了提升,由于土地和環境資源的限制使得機場的擴建受到了成本和社會壓力的限制,因此當時只能通過在資源有限的范圍內増加跑道的數最來滿足航空運輸業發展的需求,増加跑道和改進跑道的布置來増加跑道容量以及提供機場的運行能力已經成為當時航空運輸發展優化的主要方式,在此情況下,多跑道運行系統已經受關注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研究。此時平行跑道即雙跑道的布局方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效果很好,其可以極大程度的發揮跑道的作用,提升雙機場的容量。在諸多平行跑道運行模式中,獨立平行進近和離場的模式為最佳。而近距平行跑道正適用獨立平行進近和離場的運行模式,因此極大地減少了機場占地面積,提高了機場用地率。此為雙跑道機場的出現及應用過程。
二、雙跑道運行模式的運用
雙跑道機場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主要應用的為近距跑道的運行模式,即為獨立進近與離場模式,即為一條跑道專門用來保障起飛離場的航空器,另一條跑道專門用來保障到場著陸的航空器。同時在有關法規中也說明兩架航空器使用的跑道中心線間距如果小于一定的范圍應増加尾流間隔。在跑道運行模式相對固定的前提下,關鍵問題即為在運行過程中兩條跑道之間的協調配合。通常航站樓和塔臺都是位于近距離跑道的一側,兩條雙跑道保障一起一降的時候,距離航站樓相對遠的半流量或者起飛與到達,需要穿過距離航站樓最近的跑道,即在實際指揮過程中,有兩種模式可以應用,即為到場著陸的航空器穿越保障起飛的跑道或者起飛離場的航空器穿越保障著陸的航空器。在前期有關研究中,到場著陸航空器穿過保障起飛的跑道最佳,其緣由為穿越跑道的時候航空器還沒有收到相關飛行許可或者已經在跑道上滑行,此時管制員可以發布穿越跑道的指令,穿越時機很準確,管制人員還可以有效把控航空器的運行時間,提高空中管制的安全性。如果航空器在起飛階段穿越落地跑道,到場著陸的航空器要穿過跑道滑行至停機坪,兩者容易沖突,管制員需要根據經驗把控穿越時機,發布穿越指令,增加了一個錯、忘、漏的概率,同時因為4公里發布落地許可的規定要求,也増加了穿越落地跑道的時間間隔,進而減少了跑道容量。所以在雙跑道運行管理中,無論跑道間距是遠還是近,到場著陸的航空器穿越保障起飛的跑道為最佳選擇。
三、雙跑道利用效率
在管理上雙跑道的運行控制缺乏比較成熟的經驗,所以在工作過程中如果完全按照尾流間隔進行運行控制,雙跑道的運行容量與單跑道相比提升不大,所以應從運行管理的角度進行優化提升雙胞道的工作效率,兩條跑道在物理層面上是相互獨立的,如果不利用新的技術標準和間隔調整,在雙跑道的運行管理中就會導致過于保守,反而影響了跑道的利用效果。同時一些大流量作業管理已經在飽和的趨勢下,無法適應機場場地與流量増加的矛盾,所以在實際的操作中必須利用人為的調整來保證平行雙跑道的利用率,如嘗試利用目測的間隔來進行規避尾流,適當的縮小起降過程中的間隔時間,優化雙跑道的利用效率,在管理中首先應組織相關的人員對雙跑道的運行進行可行性的分析。針對目測的規則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間隔責任委托方式來規避尾流間隔的要求,研究實際操作時的必要條件:如氣象條件、航空器類型、目視條件、航跡要求等等。按照試驗和測試結果針對自身的條件制定雙跑道的相關管理規定,以此彌補對雙跑道沖突問題的規定缺陷。其次,聘請相關專家對雙跑道的新管理揩施進行研究與模擬。并提出驗證以及改進意見;最后對相關規定進行再次審核.并報請相關管理部門審核批復,安排具體的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技術能力,并制定計劃進行實施,在實際的應用中雙跑道的具體實施是建立在機場流量増加的基礎上的,因此硬性的指標就是提高跑道的利用效果,此時應借助外部的管理經驗進行改善,提高管制效果。
四、雙跑道管制措施
雙跑道的運行必須本證保證安全的原則,區別于跑道管理措施,其需要更加精細的管理,除了進行常規的技術管理外,還應提高“錯落”(落錯跑道)管理,以此改進雙跑道沖突問題,具體的措施如下:一、改進接近方式的選擇。盡量利用盲降的方式進行進近,主要是避免機組依靠目視而選擇錯誤的參照物而導致航道偏離,并最終選錯跑道。二、在盲降設備支持上應對信號使用進行限制,建議是跑道只開啟盲降的信號,以此提高設備引導的降落主導性,保持盲降穩定性,可以開啟跑道設備,但是應關閉信號輸出,可以最大限度的來控制“錯落”。對燈光上,落地跑道應全天候的開啟燈光引導,以此方便機組對落地蹈道的識別 , 同時機場的詢信系統應自動播放相關信息,播報選擇落地的跑道的航向臺和下滑臺頻率。以此作為提示在管制實施中,應強化陸空對話的規范與清晰度,管制員應進行反復訓練,利用規范、簡單的指令指導航空器進行盲降。三、建立標準化的盲降步驟。指令建立機組回報后,管制員應進行反復確認.然后再進行指揮盲降,四、雙跑道管制應對設備進行升級,設置獨立的監控席位,強化對五邊進近航空器的高度以及航向、姿態等等要素,控制外部對雙跑道管制的“干擾”技術措施上,應充分利用管制輔助的設備,進行五邊監控的功能,如現場監控雷達和自動化的監控設備。五、調整五邊監控的窗口。使得管制人員可以做岀更加準確的判斷。六、對跑道入侵的監控與告警系統。對跑道的起落的運行狀況進行預測和監控,將監控與航行計劃系統進行對接,以此實現自動化的監控,并在出現異常時進行告警。
五、結語
雙跑道的運行是提高機場跑道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執行中必須對其管制技術進行提升與改進。同時針對跑道利用的沖突問題進行有效的協調與解決,利用管制規程、技術措施等方面的改進了原有的管制措施,從而提高雙跑道的運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羅成立,泰良才,張羅利.孟德山.平行雙跑道機場凈空障礙物評定[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1(02):17—19.
[2]武丁杰.相關運行條件下的雙絶道容量評估[J]科技通報,2012( 10): 15-10.
[3]張秀輝.平行跑道安全間隔評估模型研究[D]中國民航大學,2008.
[4]陳興.多跑道進場優化排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
作者簡介:
楊正春(1997.01),男(漢族)山東聊城市人,本科在讀,主要研究領域為航空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