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麗珠
摘 要:本文介紹了海南方言及海南方言面臨的問題,解釋了微語言和語言經濟學的概念,闡述了微語言對海南方言的傳承和發展的作用,并提出微語言是海南方言傳承的最佳載體,鼓勵大學生們通過微語言的學習,促進海南方言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語言經濟學;微語言;海南方言
中國共有130 種語言中,其中40 多種語言已經瀕危或臨近瀕危,海南的方言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在海南,隨著普通話的普及,人們而忽視了本土方言的學習,不會說海南話的孩子越來越多,導致更多的孩子不會說海南話,因此,保護本土方言迫在眉睫。這使得海南方言的保護與傳承成為令人擔憂的問題。
一、海南方言介紹
海南方言,也叫海南話,是海南的主要方言,屬于漢藏語系漢語閩語系,分布在海口、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等漢區,以及大部分的少數民族地區,如澄邁、陵水、樂東、東方、昌江、瓊中、五指山、三亞等地。全省有600多萬人使用,占總人口的80%。是海南省使用最為廣泛的方言。
二、目前海南方言面臨的問題
根據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2009 規劃課題《海南特區多元文化與多元語言政策研究》課題組的調查報告,發現海南的語言政策偏向于重普通話、輕本土語言。目前,海南省的語言政策仍然是以普通話為唯一的學校教學語言,政府大力推廣普通話,而忽視了本土方言,忽視了海南的方言教育。海南話目前是海南省使用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方言,由于現行教育語言政策及其他社會語言因素的影響,海南話的語言技能存在退化的趨勢。
這種單一化的語言教育政策對海南的國際旅游島發展和需要不相適應。
1)缺少海南話的語言環境。隨著大量內地人口的涌入,普通話逐漸成為海南的主要交際語言,越來越多的海南年輕人不說海南方言,尤其是省會城市海口,大到機關、企事業單位,小到家庭成員之間、以及公共場合如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等,人們幾乎都用普通話交流,越來越缺少海南方言的語言環境。
2)很多海南人缺乏本土語言傳承的意識,對傳授下一代海南方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3)對海南方言學習的誤解。由于學校里都要求用普通話交流和上課,許多孩子都抗拒說海南方言,家長甚至是老師都認為講海南話會影響普通話的發音,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習,因此很多孩子在小學基本上都不說海南話,而錯過了小學階段最佳的語言學習時期,到了中學階段,就更少有孩子主動學習海南方言了。
4)海南方言的精髓逐漸失傳,特別那些來自勞動人民生活積累的詞匯也逐漸消亡。很多海南人不認得海南方言字,這對當地的瓊劇及海南鄉土文學創作者是一種文化硬傷。
5)海南有許多食品、物品名字十分獨特,用海南話稱呼,十分傳神到位,別有韻味,但如果譯成普通話,則缺少一種親切感。
由此可見,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海南話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在海南,講普通話已經可以滿足社會上的正常交往需要,因此很多家長從小教授孩子學習普通話,甚至學英語,而忽視了本土方言的學習。不會說海南話的孩子越來越多,導致更多的孩子不會說海南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數十年以后,海南還有多少人會說海南話?
三、從語言經濟學角度看海南方言的傳承
對于海南話的保護和傳承,不少學者提出了建議,如讓政府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出臺地方法規保護海南話,甚至建議學校用本地方言授課,通過授課的形式讓更多人學習海南話。
然而從語言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屬于高投入、低回報的經濟行為,違反了語言經濟學中關于價值和效用“均衡”的思想。
什么是語言經濟學?
語言經濟學是在教育經濟學和西方人力資本學說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它認為語言是一種人力資本,具有與其他資源一樣的經濟特性,即經濟學本質的因素:價值和效用,費用和效益。它認為在推廣和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應該關注付出的成本和獲得的收益。如果語言學習者付出太大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等成本,對于本來就學習興趣不大的方言學習者而言,這是很不劃算的“交易”,因為投資大,收益低。因此從語言經濟學角度來看,依靠政府和社會辦學,通過授課方式學習語言是一種“很不均衡”的投資行為。
四、微語言對海南方言傳承的啟示
從投資和成本付出角度來看,微語言是語言學習和傳承的最佳方式。
1)微語言
微語言指的是網絡空間里,"微博"、"微信"、"微小說"、"微訪談"、"微直播"等網絡手段,在中國的網絡空間里,這種微語言正在迅速蔓延。各種各樣的“微語言”讓中國網民進入“微生活”時代。隨著微博等新媒介的興起,中國網民正在迎來“微生活”時代。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生活受到年輕人尤其是“90后”的追捧。“微信”是“微生活”家族中的新成員,與傳統的短信溝通方式相比,微信更靈活、人性化,且節省資費。各種各樣的“微語言”讓中國網民進入“微生活”時代。各種微語言正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2)微語言對方言傳播的作用
①微語言的趣味性激發人民學習語言的興趣。微語言簡單易學、簡短風趣,是方言傳承的最佳載體。微語言走紅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短、快、精,網民可以發表觀感,也可以和他人分享討論。微語言在引入地方方言之時保留了其音、其韻,個別方言發音在普通話中并沒有其對應的漢字時,微語言在傳播過程中也可以保留其音、其韻、其調。
②微語言學習的便利性
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只有有手機和網絡,都能通過微語言學習和傳播方言,打破了傳統的學習理念。微語言打破了家庭和地域的限制,網絡能傳播到人們能觸及到的任何地方。
③微語言的經濟性。
人們可以通過微語言創作具有本地特色的微電影、微視頻,加速了方言的傳承。人們對方言制作的微電影、微小說的每一次閱讀和轉發,就意味著在創造經濟效益。有了經濟基礎的依托,可為我們海南方言的傳承事業提供強大的推力和保障。
五、微語言在高校中的實施建議
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主體,對海南方言的繼承和傳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大學生作為時代潮流的先驅者,是微語言最大的受益者和傳播者,因此,利用微語言制作和傳播海南方言,將微語言作為海南方言的學習載體可以率先在高校中進行嘗試。
1)成立海南方言微語言小組,研究海南方言的發音,制定系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案;
2)以海南方言錄制微電影、微視頻,開設海南方言線上課堂,在本校招收學生,教授和傳播海南方言,
3)制定評估方案,定期考核學生學習效果,考察微語言的學習和傳播效果,評估教學內容,并加以改進。
六、結語
對于本土方言的保護和傳承,從語言經濟學的觀點看,充滿趣味性、簡單易學的微語言是方言傳承的最佳載體。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微語言的建設,提高大學生方言意識,傳播傳授海南方言,讓更多海南人學習、了解海南方言,將海南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何丹丹.淺析“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民族語言的傳承與保護.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第22卷第6期
[2]李德嘉.民族語言教育權的提出與保護.貴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5期
[3]高慧鑫.生態語言學視角下的語言消失----以滿族語為例.才智,2018年209期
[4]毛春洲.多元文化背景下海南特區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研究----東南亞島嶼國家和地區的語言政策好規劃對海南的啟示.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5]尚巾斌.民族雜居區民族語言的文化保護與功能傳承.貴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7期
[6]王琳.海南語言多樣性的保護與傳承.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6月,第29卷第3期
[7]王雅萱.生態語言學下少數民族雜居區語言生態環境建設.貴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5期
[8]周芬芬, 張瑤娟.從微語言發展看少數民族語言的傳承和開發———基于語言經濟學視角.貴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