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軍,張藝凡,王越,許國棟,赫連光澤
(山東建筑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250101)
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是我國建筑業(yè)今后一個時期發(fā)展的方向[1],而外圍護體系的優(yōu)劣是決定裝配式建筑成敗的關鍵。目前的工程實踐中,外圍護墻板主要有輕質條板類、骨架復合類和預制三明治大板等3種類型[2]。輕質條板類墻板主要指蒸壓加氣混凝土條板(ALC條板),這類條板自重輕,與主體結構連接簡便,方便裝配化施工,受到工程界的歡迎。然而,由于其自身保溫隔熱效果達不到節(jié)能75%的要求[3],往往需要在其外側再做外墻外保溫,這就增加了工序和造價,同時外墻外保溫剝落的難題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4]。
蒸壓瓷粉加氣混凝土自保溫CF(Autoclaved Porcelain Powder Aerated Concrete Self-insulation)墻板是在普通加氣混凝土中,加入工業(yè)廢棄物陶瓷粉末,以生石灰、水泥作鈣質材料,按特定比例混合,采用物理和化學發(fā)泡技術成型,經(jīng)蒸壓養(yǎng)護而成的自身具有優(yōu)良保溫性能的輕質板材,是一種結構保溫一體化墻板[5]。
蒸壓加氣混凝土墻板,除了自身的保溫隔熱性能滿足有關要求外,其作為外墻板,受到風、地震等外荷載作用,因此也必須具有良好的受力和變形性能[6]。為了研究這種新型裝配式外墻板的力學性能,文章按厚度不同設計了9個試件,進行其抗彎承載力試驗,探討其抗彎承載力、抗剪承載力和變形特征的變化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分析,以期得到其力學性能的計算表達式,為工程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1.1.1 試件的規(guī)格
試驗設計了9塊試件,根據(jù)厚度不同分別加工了3種板材,即150、200、250 mm,且每種厚度加工3塊;墻板的強度等級為A3.5,干密度級別為B05。采用焊接鋼筋網(wǎng)片配筋,配筋沿縱向配置6根φ5mm冷拔低碳鋼絲,沿橫向配置φ5mm冷拔低碳鋼絲,每根鋼筋都經(jīng)過防銹防腐液處理,如圖1所示。試件尺寸及編號見表1。

圖1 板材結構圖/mm

表1 試驗參數(shù)表
1.1.2 加氣混凝土、鋼筋材性試驗
材性試驗所用試樣制作時應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取樣坯并加工成型,根據(jù)國家標準中相關規(guī)定在試驗機上對制備好的試樣進行材性試驗[7-9]。
(1)鋼筋材性試驗
鋼筋采用冷拔低碳鋼絲,φ5鋼絲是由φ6鋼筋經(jīng)冷拔而成。取3段鋼絲進行材性試驗,測得屈服強度分別為958.47、823.9、923.31 MPa,其算術平均值為901.89 MPa。
(2)加氣混凝土材性試驗
蒸壓瓷粉加氣混凝土立方體試塊共3塊,尺寸為100 mm×100 mm×100 mm,分別測得其軸心抗壓強度為3.78、3.66、3.68 MPa,其算術平均值為3.71 MPa。
1.1.3 試驗測量及加載
試驗采用均布荷載單調加載方式,通過在試件板面上均勻放置沙袋來模擬。整體加載裝置如圖2所示。支座一端為固定鉸支座,另一端為可動鉸支座。試驗采用均布荷載分級方式進行加載,每級荷載加載應間隔5min。對墻板試件進行5等分,其計算跨度l0=4 400 mm(兩支座中心距離),如圖3所示。試驗使用沙袋加載,每5個沙袋(共50 N)為一個加載等級,采用從兩端向中間每段放置1個沙袋的方式加載。重復以上操作,直到試件發(fā)生剪拉破壞,停止加載。期間對百分表進行讀數(shù),觀察并標記試驗現(xiàn)象[10-12]。
考慮試件自重,計算150、200、250 mm厚墻板的面荷載分別為0.644、0.859、1.074 kN/m2。

圖2 試驗整體裝置及測點布置圖

圖3 試件平面等分圖/mm
試驗用150 mm厚的CF墻板試件共3塊,試驗裝置如圖4(a)所示。將試件1-1放置到支座上,測量初始撓度為6.0 mm。隨荷載增加,試件撓度逐漸變大;當板材跨中附近出現(xiàn)首條裂縫時,荷載加載了2.5 kN(0.947 kN/m2),如圖4(b)所示,此時跨中撓度為21.11mm;繼續(xù)加載,裂縫開始由初始細小裂縫逐步變長變寬,期間偶爾出現(xiàn)混凝土崩裂時“啪”的聲響,并有新的裂縫產(chǎn)生;荷載到了4 kN(1.52 kN/m2)時,板底出現(xiàn)橫向裂縫;當板底出現(xiàn)貫通裂縫時,荷載為6 kN(2.27 kN/m2),如圖4(c)所示,此時跨中撓度為40.26mm;繼續(xù)加載,裂縫不斷發(fā)展,直至13.7 kN(5.19 kN/m2)時,板材已出現(xiàn)嚴重破壞,無法再繼續(xù)加載,如圖4(d)所示,狀如剪拉破壞,此時試驗停止。其余試件試驗現(xiàn)象類似,不再贅述。

圖4 試驗現(xiàn)象圖
從試件試驗現(xiàn)象分析可知,墻板在出現(xiàn)首條裂縫前保持彈性,截面變形符合平截面假定;試件最終的破壞符合剪拉破壞特征。
墻板試件試驗結果見表2。根據(jù)試驗結果,整理得到了3種板厚的墻板荷載—撓度曲線,如圖5所示。

表2 墻板試件試驗數(shù)據(jù)表

圖5 不同厚度墻板荷載—撓度曲線圖
根據(jù)圖5對比分析3種不同厚度板材的荷載—撓度曲線可知:(1)CF墻板試驗可以分成彈性變形階段、帶裂縫工作且尚未破壞的塑性變形階段和破壞階段共3個階段。(2)墻板破壞前即帶裂縫工作的塑性變形階段較長,原因是此時加氣混凝土破壞較大基本已退出工作,板底拉力大部分由板內鋼筋支撐,此時加氣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可忽略。
結合試驗過程、試驗數(shù)據(jù),對CF墻板開展正截面抗彎承載力、斜截面抗剪承載力和抗彎剛度3個方面的理論計算公式的研究。
根據(jù)JGJ/T 17—2008《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應用技術規(guī)程》[13],截面在彎曲變形后仍保持平面,且應變沿截面可近似認為成線性分布。因此加氣混凝土正截面抗彎承載力的計算基于平截面假定[14]。
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14]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公式由式(1)表示為

式中:M為彎矩設計值,kN·m;fc為加氣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MPa;b為板材截面寬度,mm;h0為截面有效高度,mm;x為加氣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mm;α1為混凝土應力—應變圖形換算為等效的矩形應力圖形所需的參數(shù)值。
受壓區(qū)高度x可由式(2)表示為

式中:fy為縱向受拉鋼筋的強度設計值,MPa;As為縱向受拉鋼筋面積,mm2。
GB 50010—2010[14]中規(guī)定,當對受彎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時,受壓區(qū)混凝土的應力圖形可簡化為等效的矩形應力圖。矩形應力圖應力值可由α1fc來確定。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C50時,α1為1.0??紤]加氣混凝土自身的特點,即強度較低,與鋼筋線膨脹不一致等,且在拼裝和運輸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誤差等因素對α1進行折減。在構件承載能力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基本公式中設定了一個加氣混凝土構件承載力調整系數(shù),即γRA=1.33,可使得計算結果偏于安全。故有1/1.33=0.75,其正截面承載力公式可由式(3)表示為

加氣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x和其應符合條件分別由式(4)和(5)表示為

試驗發(fā)現(xiàn),加氣混凝土墻板在均布荷載作用下不僅產(chǎn)生受彎破壞,還產(chǎn)生剪切破壞。國內外對墻板的抗彎抗剪性能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15-21],均可證明墻板在均布荷載作用下通常是彎剪聯(lián)合破壞,與此次試驗現(xiàn)象相符。因此有必要考慮墻板的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根據(jù)JGJ/T 17—2008[13],配筋板材的斜截面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可由式(6)表示為

式中:V為剪力設計值,kN;ft為加氣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有關試驗表明,在荷載短期作用下,蒸壓加氣混凝土板材一般不出現(xiàn)受彎裂縫。試驗測得抗彎剛度(Bn)接近常值,為簡化計算,添加一個折減系數(shù)0.85,該系數(shù)比實測值偏小,計算結果可偏安全[13]。故在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下,蒸壓加氣混凝土受彎構件的短期剛度計算公式可由式(7)表示為

式中:Ec為加氣混凝土的彈性模量,MPa;I0為截面的慣性矩,mm4。
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用結構力學的方法進行墻板撓度的計算,可將墻板視為簡支梁構件,撓度公式可由式(8)表示為

式中:Δ為撓度,mm;q為墻板達到最大抗彎承載力時的均布荷載,N/mm。
抗彎承載力試驗與理論計算值匯總見表3。表中試驗值為墻板出現(xiàn)首條裂縫時的荷載(處于彈性階段)。

表3 抗彎承載力匯總表
分析理論計算過程和對比試驗數(shù)據(jù)可知:(1)墻板的抗彎承載力與墻板的板厚有關。當板材配筋、跨度相同時,板材的抗彎承載力隨著板材厚度增加而增加。(2)每種厚度的板材抗彎承載力與理論值吻合較好。其中,厚150、200 mm板吻合度較高,250 mm板吻合度較差。分析原因可能是承載力公式中0.75的折減系數(shù)是針對普通加氣混凝土配筋板材而言的,對于蒸壓瓷粉加氣混凝土板材,折減系數(shù)尚需進一步研究。(3)由蒸壓加氣混凝土自保溫墻板正截面抗彎承載力的計算公式可知,提高墻板的強度并不能較大地提高其抗彎承載力;提高配筋面積則對墻板的抗彎承載能力的提高貢獻較大。
簡支配筋板材在均布荷載作用下,其支座處剪力最大。CF墻板試件最大剪力試驗值與理論值對比見表4。表中V0是墻板在極限荷載作用下發(fā)生剪拉破壞時對應的支座反力。對比數(shù)據(jù)可知,墻板的極限抗剪承載力約為理論值的1.2~1.3倍。

表4 墻板試件抗剪承載力匯總表
試件撓度試驗值與理論值匯總見表5。表中試驗值為板材出現(xiàn)首條裂縫時的撓度。從表5可以看出,按JGJ/T 17—2008[13]剛度驗算公式可以很好的反映實際工程中的墻板變形,試驗值與理論值吻合較好。

表5 墻板試件撓度匯總表
通過上述研究可知:
(1)分析試驗現(xiàn)象、試驗結果得出的正截面抗彎承載力、斜截面抗剪承載力以及變形特征的變化規(guī)律與公式計算結果吻合較好,且墻板的極限抗剪承載力約為理論值的1.2~1.3倍,具有一定的安全儲備??梢园凑铡墩魤杭託饣炷两ㄖ眉夹g規(guī)程》相關公式計算其抗彎強度。
(2)蒸壓瓷粉加氣混凝土自保溫墻板的破壞過程分為彈性階段、帶裂縫工作的塑性階段以及破壞階段3個過程,且最終破壞特征符合剪拉破壞,受力性能符合蒸壓加氣混凝土配筋板材的受力特征,可以作為外圍護墻板在裝配式建筑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