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達文
中國民生銀行南京分行邁皋橋支行理財經理,從業4年,管理個人財富2.5億元,擁有金融理財師(AFP), 基金、保險從業資格。
一、 家庭財務狀況分析:
備注:銀行資產固定收入僅考慮宋女士在民生銀行購買的大額存單和投資型躉交保險產品的年收益,且兩款產品將在兩年內到期
宋女士夫婦無存量貸款,其子現為公務員,工作收入穩定,雖未婚與父母一起居住,但家中有足夠房產,沒有房產添置計劃。因此家庭整體收支情況較健康,每年能有一定結余。
二、理財目標
宋女士與其愛人已經逐步淡出之前的生意經營,收入持續減少,因此對其在各銀行存量資產的增值有一定期望,希望能擺脫固定收益下滑帶來的長期沖擊。
三、現有投資組合
宋女士現在的風險測評等級為3級平衡型投資者,前期在理財經理的建議下資金主要配置在:3年期大額存單、非貨幣基金和躉交保險(非壽險預定收益投資型)。
1. 保障分析
經與宋女士交流了解到,其一家三口有社保,但均未購置商業醫療保險。目前宋女士投資組合中的投資型躉交保險在保障性方面僅提供主險合同保單賬戶價值的140%作為身故保障金,且有效期在保險期5年之內。考慮到宋女士夫婦兩人年齡均為55歲,此時配置重大疾病保險在杠桿性方面已經意義不大,因此建議其將健康保障方面的重心放在兒子身上,為其購買重疾險。
2.收益分析
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持續寬松,引導市場資金利率下行,而且資管新規的逐步實施也會對銀行業在非標資產的投資有所限制,這些都導致近段時間以來,類固收類銀行理財的參考收益率逐步下行。宋女士現有投資組合中的大額存單和投資型躉交保險產品有固定期限,幫助宋女士覆蓋了3-5年的投資周期。
但3年或5年之后呢?宋女士做完這些投資后,最新一期的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已下調到3.85%,投資型躉交保險已將參考收益率下調到4.5% 。回顧過去20余年,我國存款利率已從1996年的10.98%,1997年的8.64%,逐步下調到了2015年的1.5% 。由此看來,對于宋女士短期內不會使用,可以做長期規劃的資產需要做周期更長的產品配置。
基于中長期收益端的考量,向宋女士推薦的產品方向為:凈值型產品,用來逐步邁上更高的“臺階”,期繳年金保險產品,提前鎖定利率。
凈值型產品配置
對于銀行理財客戶來說,凈值型產品的范圍較為廣泛,包含銀行自有凈值型理財產品和銀行代銷基金產品。宋女士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為3級平衡型投資者,前期配置的是3級中性風險的某偏債混合型基金產品。這款產品利用債券投資打底,權益市場波段操作來做利潤增厚,其運作策略可攻可守。受貨幣政策寬松,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市場避險情緒影響,債券和權益市場都有機會。該產品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9%以上的絕對收益率。
在流動性上,無論是二級債還是偏債混合基金產品,支持隨時申請贖回,若干個工作日之后到賬。支持隨時贖回可以解決一些客戶預料之外的緊急流動性需求。綜上所述,建議宋女士利用到期資金增配該偏債混合型基金。
期繳年金保險配置
年金保險的目的在于隨著客戶年齡的增長不再有持續穩定的收入,年金保險可以為客戶提供合同中約定的持續現金流。在固定收益不確定的大環境中,這是少有的確定性。目前宋女士的投資組合中期限最長的為3年前分批購買的躉交保險,時間跨度為5年,建議利用后續到期資金添置終身型年金保險,將時間進一步拉長,可選年交30萬元,3年交,被保險人在第一年就可享受分紅(分紅不確定,但銀保監會規定保險公司每年將盈利的70%用于分紅),第六年開始領取每年固定的35700元年金直至被保險人年滿105周歲或去世。且年金和分紅如果不領取,可以一起進入萬能賬戶做二次增值。
四、產品配置改進計劃
兩年后宋女士的大額存單和躉交保險產品將在同一年到期,兩款產品期間共產生收益30萬元,因此兩年后如果不考慮基金收益,宋女士在民生銀行的資產規模為230萬元。鑒于偏債混合型基金符合宋女士風險偏好,持有體驗良好,因此建議將大額存單到期資金轉向該基金產品,保留30萬元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躉交保險到期資金建議配置年金險,選擇3年期繳,交完第一年保費后剩余保費預算配置一年期左右銀行理財產品,用來交第2第3年的保費。下列圖表為配置比例優化前后的對比:
五、結構優化后效果
假設宋女士配置的“磐石”產品未來保持了其歷史7%的年平均收益率,未來22年時間CPI保持在4%的平均水平,凈值型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且收益用于再投資,基金保險賬戶則每年增值和收入部分全部支出,不用于再投資,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收益與通脹“賽跑圖”:
由圖可見,第1到第5年賬戶收益曲線呈震蕩狀態沒有明顯趨勢,這是因為兩年后計劃使用到期資金購買年金險,處于產品配置的“換擋期”,保險賬戶當年只產生了少量分紅。直到第8年開始保險賬戶每年固定返還年金,使賬戶收益當年度有了一個直接的躍升。隨后由于被保險人年齡的增加,保險公司設定的每年分紅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體收益曲線上升的斜度。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設定的前提條件較為苛刻,因為我們徹底剔除了基金賬戶“結余再投資”的因素。如果宋女士每年將結余資金繼續投入“磐石”系列產品,相信賬戶收益曲線更能體現出向上“邁臺階”的趨勢。由此看來,在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投資組合的搭建來迎接通脹的挑戰,財富自由也不一定需要龐大的資金規模,更多地取決于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和聰明的理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