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羊山鎮杜樓小學 劉繼康 姚 晴
每一門學科都有它的學科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科學的探索精神、創新的意識和能力、計算能力以及科學素養和道德修養等。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初等數學的重要階段,對其以后在科學道路上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故而教師在具體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時,要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以此為主題,試對其內涵和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策略進行簡略論述。
小學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對數學學科的正確認識。尊重邏輯規律和客觀事物的運行規律是理科學科的最基本要求,小學數學學科也是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對基本數學科學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做到尊重客觀規律、邏輯規律,這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首要前提。
第二,數學學科的形成過程和科學史的理解和掌握。這里指的是數學學科的發展歷程、各種概念的起源和由來以及歷史上的偉大數學家。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基本的數學知識之外,還要注意數學學科本身的發展過程和科學史的講解,這對于學生理解數學學科的本質,培養其對數學研究的興趣以及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三,基本的運算能力。運算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在所有關于數學學科的核心能力和素養中,運算能力最為關鍵。小學數學的學習,尤其需要大量的運算,許多知識和理論的推導,都是需要一定的運算基礎才能夠做到的。
這個問題表現在許多的方面。首先是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在新課改之前,小學課堂主要是以教師為主的,學生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容易造成我們所謂的“填鴨式教育”,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課堂的效率也很低。其次,教師在教學中主要以課本為主,強調對課本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以往的小學課堂教育,教師能利用的教學工具很少,通常只有黑板和講臺,設備的落后也極大地限制了課堂教學的發展。如今隨著教育現代化時代的到來,各種新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層出不窮,為小學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教師一定要對之善加利用。
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始進入各大中小學的校園之內,比如現在已經基本普及的多媒體化教學,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若能充分地利用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并能做到將其與傳統課堂教學相聯系,那么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時,便能帶來極大的益處。
如在課堂中進行三角形、四邊形等幾何圖形的知識點教學時,課本上的圖形往往不夠形象,而且不能變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投放出這些幾何圖形,并且做成動畫,這樣能夠讓學生看得更加形象直觀。
通過交互式白板,還可以進行多樣的數學游戲,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七巧板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幾何的游戲,在多媒體上,學生可以將七巧板圖案隨意的變換,拼出自己想要的圖形。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占主導地位的依舊是教師,學生的主體地位明顯弱化,且學生在接受知識時,具有明顯的被動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終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課堂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樹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時,首先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分組討論學習的內容,最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如此,在課堂中就能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并可以彼此指出各自的錯誤,以此讓學生在后期學習時對這些易錯知識予以重視。例如在講解《除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針對“64÷31=2……2”這一式子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倘若我把64 和31 同時擴大2 倍,那么結果和余數是否發生改變?”對于這道題學生會極易出錯,這時教師可以先不告訴學生結果,然后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并讓做對和做錯的同學之間相互幫助,以此共同得出正確答案。
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各個教育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學的基礎課程上。對于小學數學來講,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主要在于對數學問題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基礎的計算能力以及科學的思維方式上,這些內容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和交互式白板,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這樣便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提高課堂參與度,如此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時便能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